简介:目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2例患者,其中102例为男性,160例为女性。年龄为219~83岁,平均年龄为(46.9±8.2)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为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56例为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具有其特殊的、差异化的临床特征,应当对其临床特征加以认识及把握,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合适的治法,以提升临床疗效。
简介:目的分析对比冠心病患者与正常群体血液检验中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前来我院体检的正常群体5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液检测并分析其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细化对比的情况下,心绞痛患者组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磷化酶-同工酶MB等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的心绞痛患者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在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等指标上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磷化酶-同工酶MB等血液检测指标上与正常群体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值得关注。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引起造影剂相关性肾损害(contrastmediainducednephropathv.CIN)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991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合并危险因素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术前11例血清肌酐浓度异常者,用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未发生CIN。术前980例血清肌酐浓度正常者,均选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碘海醇,其中20例发生CIN(CIN组),960未发生CIN(非CIN组),CIN组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非CIN组,造影剂用量大于非CIN组,术前补液量低于非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比24%,P〈0.05;(133±11)mL比(80±15)mL,P〈0.05;(50±21)mL比(450±20)mL,P〈0.05]。结论造影剂的选择、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术前补液量过低及造影剂用量过大是导致CIN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GAG)诊断冠心痛的相关性。方法.对227侧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或怀疑为冠心痛的心电图与CA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27例中CAG阳性140倒,阳性率61.7%。以CAG为对照,心电图的敏感性63.6%。经CAG证实存在明显冠脉病变的140倒中,51例(36.4%)静息心电图正常;89例心电图阳性改变(63.6%)。其中,单支病变55例(39.3%),双支病变38例(27.1%),三支病变47例(33.6%)。结论心电图与CAG结果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心电图和CAG均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冠心痛的诊断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心电图或CAG排除冠心病。
简介:目的分析延误卒中患者诊治时间的院前、院后因素以及对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2002年6月30日至2003年4月30日在全国35家医院就诊、资料完整的卒中患者2270例,输入数据库.对卒中发生时间、发病后就诊时间、就诊后查检时间、检查方式、医疗方式及到达医院的方式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270例患者中1039例在3h内到达医院,占45.8%;就诊到头部CT或MRI检查时间在30min内的患者为1084例,占47.8%;CT、MRI检查到读出结果所用时间在30min内有1221例,占53.8%;就诊后60min内得到治疗的患者为1250例,为55.1%;家庭运送为1652例,占72.8%,其中有811例,占49.1%,是在发病后6h以内到达医院;救护车运送为618例,占27.2%,使用急救车的患者在6h内到达医院494例,占79.9%;急诊作MRI检查的患者为1178例,占51.9%;无条件作MRI检查者为1092,占48.1%.发病后就诊时间≤6h患者,下列影响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即到达医院的方式(P<0.01)、生活方式(P<0.05)、医疗状况(P<0.001)、知晓是否为高危个体(P<0.001)、发病地点(P<0.01)、居住地点(P<0.001)、发病地点到医院的距离(P<0.001).结论就诊前延误因素主要为途中延误,求助于120/999急救运送,可缩短医院前延误的时间.
简介: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52例Af者性别、年龄、发作特点、心电改变、病因联系等予以分析。结果①60岁以下(A组)28例,61岁以上(B组)3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性别间无差异;②冠心病27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1例,其他占49例,以冠心病居多,性别间也无差异;③阵发性Af56例,A组11例,B组45例,两组间有差异(P〈0.05),性别间无差异;④特发性Af17例,A组16例,B组1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中以女性居多占10例;并以白天(8AM-8PM)发作占13例,仅4例发生在8PM~2AM。结论DCG可发现Af的发作特点,对阵发性Af、特发性Af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分析山西省脑卒中筛查现状,进一步研究山西省脑卒中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2015年山西省内7家基地医院、10家协作医院、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8家乡镇卫生院≥40岁的336158例个体,通过填写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评估表,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等方法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并将筛查结果进行网络直报。结果①5年内共筛查336158例人群个体,筛出脑卒中患者11053例(占3.29%),高危人群54311例(占16.16%);②山西地区脑卒中危险因素主要有:吸烟、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房颤或瓣膜心脏病、缺乏运动或轻体力劳动、明显超重或肥胖和脑卒中家族史,其中高血压,缺乏运动或轻体力劳动和吸烟居于前三位;③脑卒中危险因素构成比以60~69岁年龄段最高,脑卒中发病率以60~69岁年龄段最高,危险因素构成比例越高,脑卒中患病率越高。结论山西地区≥40岁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为3.29%;脑卒中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缺乏运动或轻体力劳动者和吸烟者为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构成比例越高,脑卒中患病率越高。本研究可为今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94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当作此次分析样本对象,分为对照组(n=47)、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干预,观察组实施瑞舒伐他汀钙干预治疗。比较组间治疗之后的高血脂症(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项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TG、TC、LDL-C以及HDL-C指标经过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干预之后,要比对照组患者恢复更为明显,差异存在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具有更为显著效果,可以促进患者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促使患者获得更为良好的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冠脉造影指征并Allen’s试验阳性患者150例,以右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造影成功142例,成功率94.7%,失败8例,其中7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5例,桡动脉斑块狭窄1例,急诊患者血压低1例),1例因造影管打折不能松解经动脉切开术取管后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者中对5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48例成功置入支架73枚,成功率96%,失败2例均因痉挛指引导管无法到位。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6例发生手臂肿胀,12例出现伤口局部水泡,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