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近二十年来各类心血管疾病住院病死患者死因及临床特征变迁。方法将本院1978年1月1日~1997年12月31日共二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病人分为前后各十年共二个阶段,按导致死亡疾病第一诊断分类,资料输入电子计算机,以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后二个阶段比较显示,心血管疾病总住院病死率有明显下降(11.2%vs7.8%,X~2=82,P<0.001);死亡患者中,疾病构成比有显著差异(X~2=19.3,P<0.05),其中冠心病、高血压病、心性猝死所占比例增加,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后十年冠心病(73.4±9.0vs68.9±9.9,P<0.05)、感染性心内膜炎(38.8±16.7vs23.5±15.1,P<0.05)死亡年龄明显延迟,其它各种疾病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中冠心病、高血压病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反映了当前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趋势。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诊断 心脏病 病因学 构成比 病死率
  • 简介:目的分析并探讨基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总结其用药处方,调查患者疾病分类、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判断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合理性。结果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冠心病为主,DDDs位于前三位药物依次为硝苯地平、异山梨酯和尼群地平;除非洛地平和硝酸异山梨酯外,其他药物DUI值均≤1。结论我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临床用药方面基本合理,遵循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给药、合理配比用药原则,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提供科学、有针对性用药方案甚至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并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临床用药 合理性分析
  • 简介:冠状动脉“无复流”(no-reflow)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再灌注治疗开通闭塞或严重狭窄冠状动脉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仅为0~1级。而相关近端心外膜冠状动脉无痉挛、夹层、撕裂、血栓和严重残余狭窄。如果TIMI血流为2级,则称之为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floW)。有时,尽管心外膜面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达到3级,但其心肌细胞仍然无再灌注,也属于实质上“无复流”或“慢血流”。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并发症 无复流
  • 简介:学者们认为隶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protease)组织蛋白酶(cathepsins)主要作用是在溶酶体酸性条件下,降解不必要细胞器及蛋白质,使其再被利用.然而最近研究显示,组织蛋白酶家族成员和其他细胞外蛋白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一样,对细胞外基质重塑、间质基质降解以及细胞信号传递和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本综述重点叙述组织蛋白酶生物学特征(结构、合成、加工、激活、分泌、活性调控和功能),以及参与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尤其是关于循环血中组织蛋白酶水平作为诊断心血管疾病、预后判定和药物靶目标的应用潜能.

  • 标签: 半胱氨酸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 细胞外基质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左回旋支动脉阻塞相关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对连续收治86例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相关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两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54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与NSTEMI组比较,STEMI组血清肌酐水平[(80±23)/μmmol/L比(100±30)μmmol/L],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7%比18.8%,P〈0.05)、有创呼吸机使用(1.9%比15.6%)、缺血性二尖瓣返流(13.0%比40.6%)、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0比9.4%),左冠状动脉优势型比例(7.4%比28.1%,P〈0.05)显著升高,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46±4)mm比(48±5)mm]显著扩大(P〈0.05或〈0.01)。STEMI组三支血管病变显著低于NSTEMI组(46.9%比72.2%,P〈0.05),两组住院死亡率无显著差异(3.1%比0%,P〉0.05)。结论:左回旋支动脉阻塞相关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功能差,这可能与左冠状动脉优势型较多有关。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疾病,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而缺血性脑卒中占80%.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研究进展,人们认识到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病理生理过程均与一些基因表达和调控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从分子和基因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基因调控来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已经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热点之一.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基因表达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行化疗患者恶心呕吐与否与患者心理因素有关。方法对106名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性格测试并统计其治疗次数及治疗后胃肠道反应情况。用卡方检验和RXC列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格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患恶心呕吐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不同年龄段肿瘤患者化疗后患恶心呕吐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1)、不同治疗次数肿瘤患者化疗后患恶心呕吐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与患者性格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治疗次数无关。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恶心呕吐 因素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血管进展性闭塞为特征慢性疾病,该过程在出生后即已启动,综合了各种基因、环境、行为等因素,最终结局是血管闭塞,引发心肌梗塞、猝死等急性冠状动脉性疾病。本综述主要探讨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扮演角色,尤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扮演细胞分子生物角色。

  • 标签: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自发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情况下各种原因引起脑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自发性破裂引起脑内出血。每年全球200万~300万人发生脑出血,占所有新发脑卒中10%~15%,脑出血全球总发病率为24.6/(10万人·年)。在我国,脑出血发病率为60~80/(10万人·年),患病率为112/10万人,该数据远高于西方国家和其他亚洲国家[1]。有报道,脑出血后1个月死亡率为40%,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 脑淀粉样血管病 颅内动静脉畸形 颅内动脉瘤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ICU中60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心肺复苏治疗,其中复苏成功患者有40例,复苏失败患者有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总结影响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结果复苏成功组心脏骤停原因中窒息、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所占比重与复苏失败组差异不明显,P>0.05,复苏成功组原发疾病中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衰竭所占比重与复苏失败组差异不明显,P>0.05;复苏成功组机械通气实施率高于复苏失败组,肾上腺素大剂量使用率高于复苏失败组,心脏骤停3分钟内抢救率高于复苏失败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心脏骤停时间都是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重要因素,临床应该加强对这些因素控制,最大程度保障心肺复苏效果。

  • 标签: ICU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与临床患者左室假腱索检出率差别及左室假腱索与临床症状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3642例心脏彩超受检者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检查,记录与左室假腱索有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选3642例心脏彩超受检者,左室假腱索检出率21.25%.健康体检组与临床患者组比较,左室假腱索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与假腱索附着位置、数量、形态有关.左室假腱索存在可能引起心脏杂音、室性期前收缩、胸闷、气短、胸痛.结论左室假腱索与临床患者某些临床症状相关联,在临床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左室假腱索 临床症状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压变异与衰弱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老年患者93例,依据Fried衰弱量表分为衰弱组31例,衰弱前期组31例,无衰弱组31例。各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24h、昼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判断血压变异性与老年衰弱关系。结果衰弱组年龄≥80岁、服药种数≥5种及共病数量≥2种比例明显高于无衰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前期组和无衰弱组24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较衰弱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24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4h收缩压标准差、昼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与衰弱呈正相关(r=0.686,P=0.000;r=0.633,P=0.000;r=0.580,P=0.000),24h脉压差、昼间脉压差、夜间脉压差与衰弱呈正相关(r=0.479,P=0.001;r=0.447,P=0.002;r=0.399,P=0.007)。24h舒张压负荷值、昼间舒张压负荷值及夜间舒张压负荷值与衰弱呈负相关(r=-0.593,P=0.000;r=-0.637,P=0.000;r=-0.467,P=0.001)。结论老年人血压变异与衰弱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血压监测 便携式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糖尿病 肾病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 简介:心血管损害是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常见并发症,约50%尿毒症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近年来由于透析技术改进,尿毒症患者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心血管并发症仍为主要死因。本文通过观察CRF不同时期(Ⅲ、Ⅳ、Ⅴ期)患者心脏超声心动图,了解左心结构、功能变化特征及其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左心结构 慢性肾衰 功能相关 心血管并发症 心脏超声心动图 尿毒症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临床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产后出血影响。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12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在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护理后血压、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干预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产妇护理后血压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下降至正常范围内,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率,同时使产妇血压平稳降至正常水平,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妊高症 产后出血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冠心病(CAD)患者停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后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方法2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需行CABG术冠心病患者,连续口服100mg肠溶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1周,观察停药后1、2、3、4、5、6、7、9天血小板聚集率变化.采用光学血小板聚集仪(LTA)测定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率(PL-AA)和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PL-ADP).结果停药后第1天AA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最强[(5.4±1.6)%],血小板功能在停药后第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76.6±4.0)%];停药后第1天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最强[(29.5±12.1)%],在停药后第7天恢复至正常水平[(69.7±3.5)%.结论冠心病患者口服100mg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1周,停药后AA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第4天恢复至正常;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第7天恢复至正常.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小板聚集率 花生四烯酸 二磷酸腺苷
  • 简介:目的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药物复律后心房收缩功能恢复过程.方法53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在药物复律后第1、14、28天运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期跨二尖瓣血流.结果复律后A峰、A波积分逐步升高(0.35±0.10cm/s至0.62±0.11cm/s、4.43±1.36cm/s2至6.02±1.50cm/s2),A波积分占总积分比例由26±7%上升至34±8%.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经药物复律后心房收缩功能逐步缓慢恢复.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脏复律
  • 简介:医学名词和药物名称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医学名词》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英汉医学词汇》为准。尚未通过审定,可选用最近版《医学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主题词。中西药名以最近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药品和化学试剂必须使用通用名称,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在其通用名称后括号内注明商品名及生产厂家。

  • 标签: 医学名词 药物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统计学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缩略语
  • 简介:他汀类药物(以下简称他汀)因具有降脂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应用于临床。它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而减少甲羟戊酸和其他甲羟戊酸通路中间产物生成。以往用于临床主要目的是降低血脂,尤其是降低胆固醇。迄今为止,很多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他汀在心血管病事件一级和二级预防中有显著作用。其中,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4S试验和胆固醇与复发性血管事件研究(CARE)试验证实,他汀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同时,对卒中也有积极预防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他汀类药物 药物预防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降低胆固醇 甲羟戊酸
  • 简介: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探索各种新检测手段和方法,试图阐明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蛋白质作用机制。目前大多数研究仍依赖于较大样品量低通量技术,面对庞杂心血管疾病遗传信息,传统单蛋白研究已不适用于细胞、组织中单个蛋白研究,必须借助于高通量方法对相关基因和蛋白组展开深入研究。

  • 标签: 蛋白质组 心血管疾病 生物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肺心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疾病表现以及心电图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到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40名肺心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在我院同期就诊40名单纯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高危因素中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血脂发生率具有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现急性或者陈旧性心梗、频发室早或室速、左室肥厚伴劳损等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心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具有特征性改变,临床诊断中应当综合分析,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 标签: 肺心病并发冠心病 临床表现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