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病因和诱因,为临床防治AHF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13例A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126例)和中青年组(8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因、诱因发生情况。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AHF患者冠心病(17.24%比72.22%)和高血压病(10.34%比34.13%)病因比例显著升高,瓣膜心脏病(12.70%比4.76%)、心肌病(35.63%比7.14%)、先天性心脏病(26.44%比5.56%)病因比例明显隆低(P均〈0.01)。在病因聚集方面,老年组多病因较中青年组多见(39.68%比17.24%),中青年组单病因较老年组多见(82.76%比60.32%),P均〈0.01;两组患者诱因均以感染为最多见,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构成不同,老年患者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为主,且多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的防治措施。

  • 标签: 心力衰竭 老年人 冠心病
  • 简介:老年人心血管及其它系统在形态与功能上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功能显著下降,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易诱发心衰,甚至短时间内发展到不可逆转的生命终末阶段。男性病人生存期仅1.7年,女性也仅3.2年。心衰的不良预后,使人们考虑如何从根本上预防,治疗心衰。现就老年人心衰的临床特点、康复治疗与预防,结合文献作一简述。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左心衰竭 康复治疗 预防 男性病 不良预后
  • 简介: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并且以脑梗死为多见。发达国家青年卒中患者占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而在发展中国家,20%~30%的卒中发生于45岁以下的年轻人,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也日趋年轻化。有研究显示,在中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血小板活化聚集、炎细胞增多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观察青年脑梗死患者全血细胞的变化,并与青年健康者及老年脑梗死患者比较,以探讨血细胞各参数在青年脑梗死中的变化及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细胞参数 年轻化趋势 血栓形成过程 卒中患者 发展中国家
  • 简介:目的对13例经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者进行前瞻的系列研究,了解AMI后心率变异性(HRV)的自然演变规律。方法均于AMI后第1、3、7、15、90d作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部分患者于6、12个月重复24hDCG检查,作HRV分析。结果AMI后第1、3、7d时HRV值明显低于15d者,但第1、3、7d之间HRV值无明显差异。3个月的HRV值较半个月时明显改善,3个月以后,各项指标虽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随病情恢复、时间推移,HRV可逐步改善,在AMI早期恢复明显。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率变异性 自然演变 AMI
  • 简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始终追求的目标为早期、完全、持续心外膜血管再通以及微血管灌注恢复,以降低死亡率、再梗死、缩小梗死范围及改善左室功能,是STEMI患者治疗的基石[1,2]。近年来由于国内外STEMI治疗区域网络建立及院前急救转运系统和再灌注策略的完善[3,4],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得以早期开通,同时由于直接PCI、补救PCI、溶栓后常规PCI及辅助抗栓治疗完善而使其最大可能达到快速、完全和长期持续冠状动脉(冠脉)再通。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STEMI 直接PCI 梗死相关动脉 辅助抗栓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治疗方式。方法选取128例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结果该组患者所患基础心脏病中比例最高的三种是占25.78%的冠心痛,占19.53%的高心痛,和占17.97%的肺心病。在并存疾病中,15.6%并存1种。引发疾病的因素非常的多,其中肺部感染和呼吸道感染是最主要的因素,占46.09%。临床症状中出现比例最多的就是双下肢水肿,占82.03%。心电图检查发现,所有患者中存在异常的占88.28%,且有75%存在2种以上的异常。有9例患者发生洋地黄中毒现象,共出现5例死亡。结论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由多种因素引发,没有典型的体征、症状,容易出现误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此要给予针对的控制和治疗。

  • 标签: 老年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6小时内到达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院内发生的或6小时内到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的原因统计,并对原因进行对策分析。结果1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到达医院就诊,42例接受溶栓治疗,占24.41%。溶栓患者平均到院时间(4.00±1.61)小时。发病6小时内就诊的132例脑梗死患者未接受溶栓治疗,其原因有醒后卒中,完成评估后超过时间窗,患方拒绝或犹豫,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年龄不符等。结论加强对醒后卒中的研究,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的了解,优化院内卒中流程,更新我国溶栓指南等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溶栓治疗比例。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醒后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伴糖耐量异常(IGT)及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120例老年AC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其中OGTT结果正常者(A组)18例,合并IGT(B组)66例,合并糖尿病(C组)36例,3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组和B组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衰、多支病变发生率、弥漫狭窄、侧支循环发生率高于A组,C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结论IGT及糖尿病合并ACS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衰、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及侧支循环形成,此类病人即便空腹血糖不高,也应常规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便及早采取措施,有效防治冠心病。

  • 标签: 合并糖尿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多支病变 临床特征 高血压 侧支循环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造影正常和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同期144例AMI患者,于发病12h内行尿激酶溶栓,并于心梗后7~14d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且无冠脉病变者为冠脉正常组,再通且有冠脉病变及PTC成功者为冠脉异常组。记录二组患者易患因素,观察ST段抬高总和及90min回落程度,比较二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并于出院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44例患者中冠脉正常组10例,冠脉异常组134例,前者较后者年龄轻,男性,吸烟等诱因多见;造影时TMI3级多见;ST段抬高总和于90min回落明显(P<0.05);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射血分数较高(P<0.05)。结论AMI冠脉造影正常者相对年龄轻,吸烟诱因多,住院期间心功能和临床预后好。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ST段 超声心动图R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2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感染组33例和非感染组89例,比较2组感染时间、部位、病原菌及病死率。结果感染组平均感染发生在住院后(3.7±1.6)d,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63.6%),上呼吸道感染6例(18.2%),泌尿系统感染7例(21.2%)。感染组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大面积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其中意识障碍和NIHS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独立的预测危险因素(P〈0.05,P〈0.01)。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死亡23例,占18.9%,其中感染组死亡18例。剔除死亡因素后,感染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多于非感染组[(17.8±4.1)dvs(12.5±5.3)d,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充分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脑梗死 交叉感染 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意识障碍
  • 简介:<正>随着介入心脏技术的不断进展,对以ST-T改变为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报告1例无明显ORS变化的AMI如下。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ST-T改变 心电图
  • 简介: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密切相关。作为机体非特异性的炎症敏感指标C反应蛋白(CRP)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日益备受关注。我们对我院住院诊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CRP检测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进一步明确CRP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C反应蛋白 早期血清 临床观察 蛋白水平 急性
  • 简介:患者女性,64岁,因突发胸痛,外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壁心肌梗死,行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后,仍有顽固胸痛,无创判断血管未通,8d后由外地乘车转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立即行选择冠状动脉造影SCA,当时查体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kPa),神清,心界不大,心率83次/min,律齐,无杂音,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CA示左主干,左回旋支无异常,左前降支近端20%狭窄,右冠状动脉(RCA)远段分叉前95%限局狭窄TIMIⅡ级,左心室造影示下壁不动.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手术治疗 抢救
  • 简介: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意义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24例有明确器质心脏病或者突发呼吸窘迫患者(检测组)进行BNP和NT-proBNP检查,判断心衰与否。另选110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但未做BNP、NT-proBNP检查的患者作为未检测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诊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率等相关资料。结果:与未检测对照组比较,检测组诊断时间[(24.2±6.4)min比(16.3±5.2)min]、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2.5±3.5)d比(8.5±4.5)d],死亡率显著降低(8.18%比4.84%),P均<0.05;两组平均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钠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检测对于早期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利钠肽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诊断
  • 简介:本文3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者分别给予尿激酶(UK)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本组36例患者为1996年1月至2000年6月湖州中心医院收治并确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者。男性3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4.5岁(60~85岁)。梗死部位分别为下壁19例、前壁及广泛前壁11例、下壁+高侧壁2例、下壁+后壁+高侧壁、右室+下壁、右室+前间壁各1例。5例患者出现Ⅰ度至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合并心源性休克,5例出现一过低血压。

  • 标签: 老年人 疗效观察 静脉溶栓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作者: 张立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1-18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3期
  • 机构: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甘肃 定西743000
  • 简介: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实验对象为我院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病例中的76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实验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借助随机、单盲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8例患者。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方式;实验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绞痛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74%,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76.32%;实验组患者心绞痛情况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急性心绞痛患者接受心血管内科治疗时,应用常规药物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具备在临床治疗中推广的意义。

  • 标签: 急性心绞痛;治疗效果;常规治疗;心血管内科;氯吡格雷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头颅CT动态变化.方法对73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扫描,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后24~48小时内有20例(27.4%)患者继续出血,其中15例(75%)病情加重.24~48小时后脑水肿与占位效应的高峰持续时间:出血量≤20ml的于发病后5~10天,出血量21~60ml的于起病后10~15天.血肿量越大,其程度越严重.神经症状和体征轻于CT改变.结论脑出血后占位效应有两个高峰:第1个于发病后24~48小时内,主要是继续出血,与临床症状加重相关;第2个高峰持续时间于发病后5~15天,由水肿进展引起,与临床病情加重相关不明显.

  • 标签: 脑出血 CT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入院后予心理干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予处理。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有3例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并阿斯发作,7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予阿托品应用,未植入临时起搏;有10例患者术前因房室传导阻滞予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所有患者均转危为安,顺利出院。结论心理干预与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是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