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心血管急诊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人,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比较中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具有临床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路路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35例患者中27例显效,6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35例患者中19例患者显效,8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P〈0.05,显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严重,联合应用中药注射剂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急诊 临床特点 治疗对策
  • 简介: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高发病,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控制达标对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1]。高血压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疾病,其防治从医院走进社区势在必行,但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并不乐观,具有疾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这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密不可分[2]。

  • 标签: 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 干预对策 社区 心脑血管事件 血压控制情况 高血压病患者
  • 简介:目的对在病房封闭式管理下,精神障碍患者出走行为及其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预防患者出走。方法对2012年5月到2017年5月住封闭式管理病房的320例精神障碍患者其中发生出走行为的24例患者其出走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于患者病情因素而出走的患者占到58.3%,而其它出走原因则包括社会偏见、医疗费用、环境因素和担心家庭这几种。结论通过归纳、总结精神障碍患者在封闭式管理病房出走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举措,对预防和减少患者出走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精神障碍 封闭式管理 出走 原因 对策
  • 简介:原发性高血压(hypertension,HT)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深入理解HT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对于预防、治疗HT有重要意义。阻力动脉的血管张力持续增加是HT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而血管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的活动是血管张力调节的主要因素[2]。近年研究发现,

  • 标签: BK通道 β1亚单位 高血压 血管平滑肌细胞 生物学特性
  • 简介: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约占75%,具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虽疗效确切,但受患者发病时间等诸多条件限制,影响该疗法的开展。而传统的抗凝、降纤、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神经保护剂等药物治疗,疗效又不甚理想。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取得较好疗效[2~4]。但高压氧的疗效取决于治疗时机和剂量而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高压氧治疗 治疗依从性 护理对策
  • 简介:不同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其在环境刺激下,具有表型转化的能力^[1]。在生理状态下,VSMC的形态表现为收缩状态,具有调节血流大小、维持血管张力的作用。当血管环境或血流条件发生改变时,VSMC可发生炎性反应和基质重塑,从而使VSMC由收缩型细胞向炎性反应细胞发生转化^[2]。研究显示,VSMC表型转化在血管粥样硬化等一系列的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平滑肌细胞 综述
  • 简介:农村人群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很低,而且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分散于各个自然村,对患者的追踪和管理造成难度。因此,如何在基层社区开展对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有效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已成为当前防治工作重点之一。

  • 标签: 农村 高血压病 综合干预 卫生院发展
  • 简介:经中国微循环学会批准,中国科协和民政部备案,2013年12月15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李延峰教授担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并做了重要讲话: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类缓慢起病、病程进行性发展且缺乏有效治疗的疾病,其中以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病最为常见。这类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是我国中老年人群最重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许多研究证实,微循环障碍可能是神经变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致病原因。近年来,转化医学越来越受医学界的重视,这一新的模式注重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的相互转化,微循环研究结果和神经变性疾病临床预防和治疗之间如何转化,也就成为神经变性病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重视微循环障碍与神经变性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可能为最终治愈此类疾病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 标签: 中国微循环学会 神经变性病 专业委员会 转化医学 疾病学 神经变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