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管套管的优劣,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48例,第1组24例系选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第2组24例系选用金属气管套管,两组均予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在不同时间段对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1周内第1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第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到2周时,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2周后第2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疾病早期(1周内)适合使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2周后推荐使用金属气管套管,良好的护理及合理地使用气管套管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灌流不同链接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尿毒症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透析1.5h后连接灌流器,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透析和灌流同时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β2微球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β2微球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HD+HP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灌流器后接的方法,能够更加彻底的将毒素清除,并且操作更为便捷,治疗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管套管的优劣,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 48例,第 1组 24例系选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第 2组 24例系选用金属气管套管,两组均予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在不同时间段对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1周内第 1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第 2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1周到 2周时,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 ,2周后第 2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第 1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疾病早期( 1周内)适合使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 2周后推荐使用金属气管套管,良好的护理及合理地使用气管套管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灌流不同链接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2年 7月~ 2014年 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尿毒症患者 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 4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透析 1.5h后连接灌流器,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透析和灌流同时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β2微球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 β2微球蛋白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β2微球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β2微球蛋白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采用 HD+HP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灌流器后接的方法,能够更加彻底的将毒素清除,并且操作更为便捷,治疗效果较好。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两种不同针柄固定法与患者疼痛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静脉输液患者120例,采用自身对照比较的研究方法.将患者的左右手随机分组,连续两天在患者左、右手手背静脉对称部位各穿刺1次,一天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针柄为对照组,一天采用翻转针柄后固定法固定针柄为实验组.采用线性模拟评分标尺来衡量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疼痛率为24.17%,无痛率为75.83%;而对照组疼痛率为45.83%,无痛率为54.17%,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翻转针柄后固定针柄法明显优于常规固定针柄法,其不仅可以增加药液滴注速度,还可以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减轻患者的局部疼痛.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俯卧位安置法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行脊柱手术患者80例,按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在平车上麻醉,罩上自制的头面部枕后由医护人员共同将其轴线滚动至放有体位垫的手术床上,完成俯卧位安置(轴线翻身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在手术床上麻醉后由医护人员协助其翻转成俯卧位,再垫上体位垫,完成俯卧位安置(传统翻身法)。比较两组患者体位安置所需的时间、各种导管脱落情况及术后皮肤受压状况(包括皮肤压痕、红斑、水疱、破损等)。结果观察组体位安置时间平均(8.43±1.21)min,对照组平均(13.78±1.38)min;观察组发生导管连线脱落2例,对照组8例;观察组患者发生皮肤受压状况12例,对照组发生3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手术中采用轴线滚动俯卧位安置法可有效缩短患者体位安置时间、减少体位并发症的发生,并有效防止导管等的脱落,从而达到保护患者安全的目的。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人群对优秀护士素质的要求。方法在小组访谈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对护理管理者、护士、医生、患者及家属共141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D身体素质:98.3%的调查对象认为优秀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不同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5);②专业素质:96%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优秀护士应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强学习能力,89.1%认为必须具备强科研能力。护理管理者、护士和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理论知识要求高于医生(P〈0.05);护理管理者和患者及家属比医生及护士更注重护理技能(P〈0.05);护理管理者对护士护患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要求均高于其他组(P〈0.05):③职业道德与态度:护理管理者及护士对优秀护士应具备谦虚谨慎、吃苦忍让、严于律己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素质要求均高于医生和患者及家属(P〈0.05);(4)性格品行:护理管理者对护士仪表得体、举止端庄、语言亲切等方面高于其他人群(P〈0.05).而患者及家属对其要求最低。结论护理管理者、护士、医生、患者及家属对优秀护士素质构成基本一致,认为优秀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与态度及性格品行,但各有侧重,护理管理者对各方面的素质要求均较其他人群高。
简介:目的探讨将集中清洗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用不同材料进行包装的保存期,为降低医疗成本和延长保存期提供依据。方法将氧气湿化瓶清洗消毒后放入干燥箱烘干,然后分别用全棉布、食用保鲜袋、食用密实袋进行包装.保存于病房治疗室的储物柜内。分别于存放的第7天、第15天、第30天抽取不同包装的样本,做物体表面菌落计数。计算3种包装材料的单个费用。结果食用保鲜袋、食用密实袋包装的氧气湿化瓶分别取样720个,在保存期内物体表面菌落计数为零,布类包装的氧气湿化瓶在第15天、第30天分别有3个和13个样本有菌生长。不同包装材料的包装费用:全棉布0.2元/只,食用保鲜袋0.02元/只,食用密实袋0.06元/只。结论使用食用保鲜袋包装消毒的氧气湿化瓶,既节约成本、延长使用有效期,减轻工作量,又达到无菌目的。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民族护理本科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建立针对不同民族护理本科生的培养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彭美慈等修订的评判性思维量表,对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1—4年级本科护生(2005级-2008级)进行普查。评判性思维得分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民族本科护生之间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其他少数民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分别是(283.65±26.75)、(279.92±30.71)、(266.94±27.99)、(266.40±30.82)、(270.70±18.80)分。汉族与维吾尔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汉族与哈萨克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分析能力和认知成熟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回族与维吾尔族、回族与哈萨克族除在认知成熟度方面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本科护生在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较高,不同民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不同。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养成与宗教信仰、民族个性、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整个护理教育过程息息相关,护理院校针对不同民族护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各民族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对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护理教育及临床护理工作的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520例患儿按照年龄分为新生儿组、1个月~2岁组、3~6岁组和7~12岁组,各130例。并在各组内随机再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静脉留置针和传统头皮针实施静脉输液治疗,观察比较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新生儿组与7~12岁组比较,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分别与1个月~2岁组和3~6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6岁组与1个月~2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组和7~12岁组中,采用两种穿刺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个月~2岁组和3~6岁组中,采用两种穿刺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患儿静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通过采用静脉留置针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1个月~2岁组和3~6岁组中效果不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管套管的优劣,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48例,第1组24例系选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第2组24例系选用金属气管套管,两组均予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在不同时间段对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1周内第1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第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到2周时,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2周后第2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疾病早期(1周内)适合使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2周后推荐使用金属气管套管,良好的护理及合理地使用气管套管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调查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在实习开始前、实习中期、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不同实习阶段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及一般资料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99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实习开始前、实习中期、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总分分别为(71.16±7.18)分、(72.54±7.14)分、(69.00±9.95)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习前学生自愿选择护理工作、自愿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20.3%;实习中期学生自愿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26.6%;实习后期学生学历、自愿学习护理专业、自愿选择护理工作、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39.9%。结论护理专业实习学生不同实习阶段其职业认同感不同,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提示临床教育者在实习各阶段均应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不断提高其职业认同感水平。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不同吸氧方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一级吸氧管直接插在气管套管内吸氧,研究组是采用有机玻璃制成的头罩吸氧,比较每次治疗时患者吸氧方式的情况,每次治疗时吸痰次数及舱内氧浓度,并于治疗第一、第二、第三个疗程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结果 头罩吸氧,舱内氧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氧浓度需要通风、换气来控制氧浓度在23%以下。两组治疗第一、第二、第三个疗程结束时,研究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肛肠手术病人对不同手术体位的选择,并对患者的舒适度进行评估。方法:本次研究由我院接受肛肠手术的老年病人参与实施,共计人数68例,于2021年8月-12月期间收治。根据要求,所有患者以人数1:1的比例分组,每34例患者对应一种手术体位,具体涉及到截石位肛肠手术与侧卧位肛肠手术两种情况,分别以A组、B组的形式展开比较研究。结果:在两组患者体位舒适度以及术中生命体征的比较中,B组对应各项指标显示更优,组间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关于老年肛肠手术患者体位的选择,从病人舒适度及术中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的观察上来看,侧卧位的整体选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角度婴儿床垫在新生儿溢奶和哭闹的影响。方法:选择母婴同室病房中健康、出生后4天进食情况规律良好的足月顺产的新生儿100例,根据婴儿床垫角度随机分为0°组、10°组、20°组、30°组、40°组,共五组, 分别实施0°、10°、20°、30°、40°床垫,观察不同床垫角度对新生儿溢奶、哭闹情况的影响。结果:与0°组相比,新生儿在20°、30°、40°组溢奶次数明显减少(p<0.05),在20°、30°组哭闹次数明显减少(p<0.05);0°组与10°组溢奶和哭闹次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0°组与40°组比较时,40°组溢奶次数明显减少(p<0.05),但哭闹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应用20-30°床垫可减少新生儿溢奶、哭闹频率,使新生儿舒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