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说明实验室安全策略。方法:主要分析当前实验室制度问题、工作人员意识情况、管理等情况,根据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放哪,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结果: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较多,像管理制度缺失、检验员的意识有待提升、清洁情况不彻底、设备管理及放置不合理等,存在众多不安全的因素,影响实验室的安全性。结论:通过加强多项管理。其涵盖制度化、知识化、检验员能力情况、监护化等,安全预防的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全方位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 2018 年 2 月一 2019 年 3 月在 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120 例,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 例)和实验组(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 室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则给予全方位手术室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患 者的不良情绪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9.48?.42)h 和住院时间(8.12?.34)d 均短于对照组(48.18 ± 12.38) 人和(13.16?.22)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选择113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防范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结果防范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简介:目的:分析结肠憩室炎的CT表现,提高CT对结肠憩室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结肠镜证实为憩室炎患者的CT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23例CT均示结肠憩室炎,其中4例同时伴阑尾炎,位于右半结肠20例(升结肠12例,回盲部5例,盲肠3例),占87.0%;左半结肠3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1例),占13.0%。结肠憩室炎CT表现为突出于肠壁的小囊袋状突起,其内为气体21例(91.3%),液体2例(8.7%),粪石4例(17.4%),憩室内可见环状高密度影13例(56.5%),憩室壁毛糙增厚、邻近肠壁毛糙增厚、周围脂肪结构紊乱23例(100%),淋巴结反应性增大15例(65.2%),邻近腹膜增厚17例(73.9%)。结论:憩室炎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临床医学水平逐渐提高,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医疗技术,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疾病防治。本文主要针对临床医学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失禁性皮炎(IA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风险预警护理干预,比较2组IAD发生率和大便管理情况优良率、肛周皮肤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IAD发生率9.26%,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工智能在医疗彩超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同时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就诊过程中,依然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医疗彩超领域的稳固发展,必须将人工智能引入工作中,进而满足人们看病的需求。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左室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9例急性期KD患儿(KD组)和31名正常患儿(对照组),采集基底水平左室短轴清晰二维图像并存储,用QLab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计算两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及跨壁扭转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D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跨壁扭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价急性期KD患儿左室扭转运动,为临床早期干预KD患儿心功能损害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了较敏感的指标。
简介:目的: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评估正常人右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并与左室三维及传统方法相比较,评价三维测量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的准确性。方法34例正常成人,行经胸左、右心室RT-3DE图像采集,脱机分析右室整体及流出道(RV-outflow)、体部(RV-body)和流入道(RV-inflow)节段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RVEF),左室整体三维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LVEF)。同时用传统M型Teichholtz方法测量LVSV和LVEF;用右室流出道流速曲线速度时间积分(VTI)方法估测RVSV。分析3种方法测得SV的相关性。结果34例正常人三维方法测得的RVSV与三维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高(r=0.86,P〈0.001);与Teichholtz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差(r=0.31,P〈0.001);与右室流出道VTI方法测得的RVSV相关性较差(r=0.46,P〈0.001);二维和流速曲线方法测值均较三维方法偏高(P〈0.05)。右室各节段收缩强度存在差异,节段EF值(%)流入道(62.00±7.20)>流出道(53.08±14.10)>体部(32.00±11.08)(P〈0.05)。右室三维整体收缩功能参数经体表面积标化后,不同性别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V-3DE方法评估正常成人LVSV、RVSV一致性好,相关性较高。正常人右室流入道的收缩活动强度及对整体每搏输出量的贡献占主要地位,其次是流出道、体部。RT-3DE为研究右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提供了可靠、无创的新方法。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分别测量3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30例西药治疗组的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测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能评价高血压病舒张功能异常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优于西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