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在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16年6月~2017年5月,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例)与观察组(n=26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呋塞米治疗,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托拉塞米治疗。观察比较治疗2个星期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脱水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而言,采用静脉滴注托拉塞米方式治疗,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比较微创穿刺、小骨孔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A组实施小骨孔开颅手术治疗、B组实施微创穿刺治疗,就组间疗效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术式的优劣。结果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A组89.7%、B组93.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其余各项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创穿刺及小骨孔开颅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微创穿刺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机率更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为观察依达拉奉与微创穿刺手术两者联合用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即为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的2015年10月-2017年3月这一时间段神经外科住院部的全部病例进行收集与整理,其中符合HICH这一诊断的患者共有156位,依据临床上选用治疗方案的差别,将156位患者分成了A组与B组,A组的患者为72位,治疗方案为微创穿刺手术与临床上常规对HICH患者的治疗;B组的患者为84位,治疗方案为A组患者的基础上,多加了依达拉奉。经过半个月不同方案的治疗后,对A、B组总的有效率进行了对比,同时对治疗前与治疗14d后血清中白介素-6(即为IL-6)、内皮素-1(即为ET-1)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即为hs-CRP)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经过不同方案的治疗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50%(45/72),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09%(74/84),两个组有着显著的差别(P<0.01);治疗前,对A、B组血清中IL-6、ET-1以及hs-CRP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并无差异(P>0.05);14d后,B组患者血清中IL-6、ET-1以及hs-CRP的含量较A组患者是显著低的(P<0.05)。结论临床上将依达拉奉与微创穿刺手术共同用于HICH的患者,一方面临床总有效率显著的上升,另一方面血清中与此相关的炎性因子含量也是显著的降低,因此两者共同用于治疗HICH是可以在临床中推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90例2016年1月-2017年12月高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高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血肿量、功能独立评分、格拉斯哥晕迷评分;二次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高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血肿量、功能独立评分、格拉斯哥晕迷评分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血肿量、功能独立评分、格拉斯哥晕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出血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钻孔引流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二次出血发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其预后和提高功能独立性,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观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并分析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患者例数30例(研究组),选择时间2013年7月~2017年7月,同期选择脑出血量在20ml之下的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人员均测定血浆D-二聚体。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研究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4h1.56±0.71mg/L、6h1.97±1.23mg/L)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脑出血量在30ml之上(包括30ml)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4h1.71±0.73mg/L、6h2.31±1.24)明显高于存在脑出血量20~30ml之间的患者,P<0.05,差异显著。结论血浆D-二聚体有利于监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变化,会随着患者的病情加重而出现升高迹象。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3月份——2017年3月份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51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开颅和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得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为96.00%,较比对照组80.77%%的效果具有明显的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出血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有效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急诊护理措施及其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58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29例。A组给予急诊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A组的NIHSS评分低于B组;GCS评分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B组为72.41%,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其病残程度,并能获得较理想的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每组52例。开颅组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微创组患者给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lasgow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血肿清除率。结果微创组患者治疗后Glasgow评分III明显低于开颅组,Glasgow评分V明显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颅组患者比较,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降低,血肿清除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率较高,可以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8例临床情况。方法收集8例早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通过头颅CT确诊6例,利用腰穿确诊2例。其中,治疗过程中因病情迅速恶化、死亡、放弃等3例。患者均为早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患者1例,严重脑积水1例。结论医务人员应对高血压、糖尿病、反复头痛及持续性颈项疼痛患者应高度重视,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全面分析,及时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果断采取措施,从而降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误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1例HT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转归及影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HT预警因素与HT类型、溶栓时间的关系及HT发生时间与疾病转归的关系。结果21例HT患者均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血压变异性所占比例最高66.67%,且多种因素并存更易出现出血转化,3h内溶栓仍可能出现HT,出血转化在3天内出现预后差、死亡率高。溶栓后出血转化分型与危险因素种类无显著性;疾病转归与HT发生时间有显著性。脑梗死出血转化单因素分析,糖尿病、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房颤、大面积脑梗死为H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需注意患者选择及HT风险的评估,减少HT发生,规避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神经内镜辅助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接受小骨窗开颅手术,观察组(n=20)接受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ADL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为13.84±1.63分,对照组为11.05±1.7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为2.11±0.73分,对照组为2.65±0.66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可有效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其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术,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良好,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颅内脑出血气管切开术病人气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颅内脑出血气管切开术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O2、PaCO2、Pa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切开置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颅内脑出血气管切开术病人血氧指标,降低病人围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病人预后及治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