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外伤后颅内出血的法医鉴定。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因脑外伤后颅内出血的病例共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52例病例进行法医鉴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52例外伤颅内出血的案例中,由于外伤导致颅内出血的案例总共为:46例,占(88.46%);由于当事人自身原因,排除由于外伤直接引发导致颅内出血的案例总共为:6例,占(11.54%)。法医鉴定结果:死亡例数总共为:3例,占(5.77%);重伤例数总共为:34例,占(65.38%);轻伤例数总共为:9例,占(17.31%);排除由于外伤直接引发导致颅内出血案例共6例,占(11.54%)。结论:经分析研究发现,出现脑外伤后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外伤引起,同时也存在当事人自身因素导致颅内出血,因而在进行法医鉴定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脑外伤颅内出血症状充分结合外力作用的强度以及当事人的各项基本信息为基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后,根据所掌握的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鉴定

  • 标签: 脑外伤后颅内出血 法医鉴定 外伤
  • 简介:摘 要:在司法鉴定中,法医毒理学鉴定是指运用法医毒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体内外未知的毒物(毒品)、毒品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对毒物的毒性、中毒机理和代谢功能的分析,结合中毒表现和尸检所见,对中毒(毒品)作出综合鉴定。主要包括挥发性毒物鉴定、农药鉴定、除草剂鉴定、杀鼠剂鉴定、合成药物毒物鉴定、天然药物毒物鉴定、毒品鉴定。本文旨在探讨法医鉴定气体毒物和挥发性毒物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犯罪案件中的作用。气体毒物是指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有毒物质,而挥发性毒物指的是有刺激性的有毒物质。在犯罪案件中,不同的类型的气体毒物和挥发性毒物都可能被用来杀伤或其他诸如入室盗窃、金融欺诈等犯罪行为。因此,为了及时发现气体毒物和挥发性毒物的存在,法医鉴定技术是必要的。本文从微量分析、血液分析、感官测定、物理检测和还原检测五个方面,简要说明了法医鉴定气体毒物和挥发性毒物的方法。

  • 标签: 法医鉴定 气体毒物 挥发性毒物
  • 简介:摘要:法医伤残鉴定是司法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对伤残程度的准确评估,为司法判决提供科学依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引入为法医伤残鉴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旨在探讨近年来在法医伤残鉴定领域中应用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包括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图像分析技术、人工智能以及3D打印技术等,分析这些技术如何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以及它们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法医伤残鉴定 新技术 新方法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法医物证中的亲权鉴定作为确定个体间亲缘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亲权鉴定基于遗传学理论,采用现代化的DNA分型检测技术,能够准确识别不同个体之间的血缘关系。然而,这一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伦理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法医物证中亲权鉴定的现状及应用范围,并深入剖析亲权鉴定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法医物证 亲权鉴定 DNA分型检测 伦理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诊断及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这期间来我所进行鉴定的肋骨骨折伤者94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为47例,对照组采用X线方法,试验组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分析检出率、诊断满意度以及检查时间。结果:试验组检出率、诊断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检查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方面差异(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法医临床医学鉴定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效果显著,检出率更高,得到了伤者的一致认可,在检查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X线 临床伤残等级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法医精神病鉴定的经验体会。方法:分析400例颅脑损伤精神病案例,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组,分析结果。结果: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不同,轻度颅脑损伤以神经症样综合征居多,中度损伤主要为神经症样综合征及人格改变,重度损伤除了人格改变以外还容易出现轻中度智能减退。结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不同,其鉴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 标签: 颅脑损伤 智能减退 法医精神病鉴定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法医工作人员在临床鉴定过程中,通过对所发现的物证进行提取、保管、鉴定,最终以文书报告的形式提供给警方,以刑事诉讼物证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法医工作人员在对物证鉴定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主要从物证鉴定技术规范、刑事诉讼流程以及物证应用角度出发,来对法医工作人员鉴定物证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效的提高法医工作人员鉴定物证效率和准确性,提高刑事诉讼审判证明力度,有效的还原刑事案件发生经过,避免由于法医工作人员鉴定错误物证导致出现刑事案件出错率情况。

  • 标签: 刑事诉讼 法医物证鉴定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像学检查对肋骨骨折法医鉴定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60人次353处肋骨骨折影像学检查(三维成像CT检查、螺旋CT检查)。结果:①三维成像CT检查对60例肋骨骨折患者损伤严重程度诊断更符合病理诊断;②三维成像CT检查对肋骨骨折伤残等级法医鉴定结果更符合病理诊断结果;③60人次353处肋骨骨折中,经螺旋CT早期检查发现285处,三维成像早期发现313处;三周以上经螺旋CT检查发现324处,三维成像CT发现353处。60例中,2例首次螺旋CT检查因呼吸运动伪影干扰未能明确诊断,后经复查得以确诊。结论:在肋骨骨折法医鉴定中,与普通螺旋CT检查相比,三维成像CT检查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影像学检查 肋骨骨折 法医鉴定
  • 简介:  摘要:法医病理组织学鉴定命案诉讼活动是非常常见的鉴定方法,被众多法医广泛应用,在这个鉴定的过程中,鉴定结果和意见被作为证据引用时,能为案件的推导和指向带来重要的依据和指引价值,同时也往往能确定命案本身的性质。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法医病理组织学鉴定过程中,对于形成的鉴定意见,并没有一个全国规定统一的规定,所以即使是面对统一命案,法医病理组织学的经过鉴定,由于不同的标准、不同鉴定机构或者是人,就会产生具有差异的鉴定意见。相关部分和机构对于鉴定意见结果的质证和评价也缺乏一定参照的依据和标准,这为法医病理组织学的鉴定带来一定的复杂性,本文接下来重点论述了法医病理组织学鉴定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 标签:   法医病理组织学鉴定 标准 有关问题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外伤性疾病,指头部遭受外力作用导致颅骨、脑组织或血管的损伤。由于颅脑是人体重要的控制中枢,其损伤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在法医领域,对颅脑损伤的准确鉴定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涉及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等法律纠纷。本文旨在探讨颅脑损伤的法医病理学特征与鉴定方法,以及损伤程度评估和死因鉴定等相关问题。我们将详细介绍颅骨损伤的类型与特征,脑损伤的不同表现及其诊断手段,以便能够准确鉴定颅脑损伤的性质与严重程度。

  • 标签: 颅脑损伤 法医病理学 鉴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诊断中法医鉴定探讨。方法:研究设立,选择在2023年10月-2024年2月期间需要进行法医鉴定的60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析法医鉴定结果。结果:法医鉴定结果,60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患者中重伤二级10例、轻伤二级14例和轻伤一级36例。伤残鉴定结果,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结果6级22例、8级15例、9级18例、10级5例。职工工伤与职业病伤残等级鉴定结果:6级23例、7级15例、8级10例、9级8例、10级4例。结论:法医鉴定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中,可以应用患者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还需要结合患者存在的外伤史,提高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法医鉴定准确率。

  • 标签: 法医鉴定 外伤性 延迟性脾破裂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冷冻保存,因其能有效延缓腐烂过程,延长保存期限,已经成为国内保存尸体的主要方法。但是,近几年,不断有学者提出,采取冷冻保存法可能使尸体发生一些非特异性改变,从而对法医鉴定工作造成一定干扰。在此,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和权威文献报道内容等,从多方面总结了尸体经过冷冻保存后对法医病理学鉴定的影响。

  • 标签: 尸体 法医 病理学鉴定 冷冻保存 影响
  • 简介:摘要:针对现行刑事侦查中存在证据收集困难、取证程序复杂等问题,本研究提出法医病理鉴定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帮助破解以上问题。通过对近年来的法医病理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论研究,研究发现,运用法医病理鉴定技术,能够在刑事侦查中更准确、更科学地判断受害者死因、解析犯罪过程以及寻找物证等。研究同时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比对实验的方式,对比了在刑事侦查中运用与不运用法医病理鉴定技术的案例,发现了采用法医病理鉴定技术后,不仅可以提高刑事案件侦破率,也能降低错案发生率。因此,本研究的结果为法医病理鉴定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标签: 法医病理鉴定技术 刑事侦查 错案率
  • 简介:摘要:针对现行刑事侦查中存在证据收集困难、取证程序复杂等问题,本研究提出法医病理鉴定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帮助破解以上问题。通过对近年来的法医病理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论研究,研究发现,运用法医病理鉴定技术,能够在刑事侦查中更准确、更科学地判断受害者死因、解析犯罪过程以及寻找物证等。研究同时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比对实验的方式,对比了在刑事侦查中运用与不运用法医病理鉴定技术的案例,发现了采用法医病理鉴定技术后,不仅可以提高刑事案件侦破率,也能降低错案发生率。因此,本研究的结果为法医病理鉴定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标签: 法医病理鉴定技术 刑事侦查 错案率
  • 简介:摘要:法医伤残鉴定是司法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和公民权益保护。本文旨在探讨提高法医伤残鉴定准确性的策略与方法,通过分析当前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公正、客观的鉴定原则和流程,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以期提高法医伤残鉴定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 标签: 提高 法医伤残鉴定准确性 策略与方法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以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法医病理学鉴定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鉴定方法进行分析,其次结合64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鉴定与研究,最后分析造成死亡的三种原因,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颅脑损伤死亡案例 法医病理学 鉴定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5例飞行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治过程,探讨飞行员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治及医学鉴定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飞行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治、随访过程及最终医学鉴定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均系住院或改装体检时发现抗-HCV阳性,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肝功能轻度异常,HCV-RNA定量分析阳性;1例为基因1b型。3例患者发病前有手术外伤史,1例有牙科治疗史;4例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0-2a及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病毒阴转临床治愈,地面观察3-11个月后给予飞行合格,随访1-3年无复发,1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飞行不合格。结论飞行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途径不清,可能与外伤手术及牙科治疗有关,发病隐匿,症状轻微。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可以清除病毒临床治愈,飞行合格。

  • 标签: 飞行员 丙型病毒性肝炎 诊断治疗 航空医学鉴定
  • 简介:目的通过了解飞行人员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对飞行的影响,为飞行人员的病毒性肝炎防治及医学鉴定提供对策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12年12月间住院诊治的飞行人员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20年间飞行人员肝炎病毒感染发病人数逐年减少,住院患者66例,占同期飞行人员住院患者的0.58%,近5年来下降至0.26%,与前15年间0.83%比较明显下降(P〈0.001);在同期传染病中占比为61.11%,近5年为72.22%,与前15年间58.89%比较仍为传染病中最主要种类(P〉0.005);临床感染类型包括甲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4.62%)、乙型56例(84.85%)、丙型4例(6.15%)和戊型3例(4.6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多。临床表现绝大多数症状轻微,较多的是乏力(34.85%)、纳差(18.18%)和肝功能异常,其中ALT升高26例(39.39%),AST升高22例(33.33%)。66例患者中,飞行结论不合格52例,停飞率78.79%。51例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论飞行人员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病率和在飞行人员疾病构成上的比例总体上在逐年下降,但仍是传染病的最主要部分,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肝炎病毒感染是飞行人员传染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停飞的最主要的原因。

  • 标签: 飞行人员 病毒性肝炎 疾病特征 合格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