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对手外伤带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两组术后 l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术后 3 d、 5 d、 7 d疼痛 VAS评分较术后 1 d逐渐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观察组术后 3 d、 5 d、 7 d疼痛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点对照组 VAS评分 (P<0. 05)。观察组总主动活动度 (TAM)优良率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 93. 02% (40/ 43)、 90. 70% (39/ 43),与对照组 [67. 44% (29/ 43)、 69. 77% (30/ 43)]相比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疼痛护理可有效减轻手外伤带辫术后疼痛程度,加快术后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疼痛护理 手外伤 带蒂皮瓣术 疼痛程度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腓动脉及穿支血管逆行转移修复,并对其修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采取腓动脉及穿支血管逆行修复措施,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经腓动脉及穿支血管地皮逆行转移修复治疗后均成活,经一年随访发现其中2例患者远端因局部回流受阻从而出现浅表坏死的症状,但是经过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痊愈;8例患者治疗后发生轻度静脉回流不畅症状,在术后12~48h内恢复正常;供区均为Ⅰ期愈合,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20例患者对外形及功能均满意,患足与踝关节屈伸与行走功能良好。结论针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来说腓动脉及穿支血管逆行转移修复是首选治疗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腓动脉 穿支血管蒂皮瓣 逆性转移修复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 简介:报道了60例晚期下咽癌术后,利用胸大肌岛状肌移植、修复与重建下咽及颈段食道。通过分析手术操作优、缺点及术中注意事项等,认为应用带胸大肌岛状肌具有其它不具备的优点,操作简便易行,效果满意。

  • 标签: 胸大肌皮瓣 下咽癌 修复
  • 简介:目的:为拇趾胫侧底动脉足内侧缘静脉营养血管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上解剖观测:足内侧缘静脉的走行与分布,以及拇趾胫侧底动脉与足内侧缘静脉营养血管间吻合关系。在1侧新鲜足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设计。结果足内侧缘静脉在第1跗跖关节附近,由足背静脉弓内端与拇趾内侧趾背静脉汇合而成,沿足内缘后行,于内踝附近延续为大隐静脉;踝间线处横径为(3.2±0.5)mm。足内侧缘静脉营养血管为多节段、多源性,其中拇趾胫侧底动脉的位置相对恒定,在第1跖趾关节近端(2.3±0.2)cm处,由拇展肌肌腱与第1跖骨间浅出到达皮肤,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足内侧缘静脉旁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结论拇趾胫侧底动脉足内侧缘静脉营养血管可转位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 标签: 外科皮瓣 拇趾胫侧底动脉 足内侧缘静脉 足前部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在腹部带修复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腹部带修复术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基于行动研究法制定腹部带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康复方案。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断术后7d、1个月的肩关节、肘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动研究法制定腹部带修复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方案,可有效促进患者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行动研究法 腹部带蒂皮瓣 早期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行手外伤带术患者应用渐进式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2~2024.1期间138例在我院进行手外伤带术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渐进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存活、伤口感染以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存活率和上田敏手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伤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渐进式护理能够提高手外伤存活率,降低感染风险,促进手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渐进式护理 手外伤 手外伤带蒂皮瓣术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腓浅动脉解剖特点和分布规律,设计以腓浅动脉为的逆行岛状,临床修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利用新鲜尸体12具乳胶灌注标本对腓浅动脉血管走行、穿支及分布等解剖结构进行分析.根据解剖结果临床上采用腓浅动脉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病例12例,均为逆行带,大小:4cm×5cm~8.5cm×15cm,旋转点设计在外踝上方5cm处.结果解剖发现,腓浅动脉下行过程中发出不同数量的穿支,供应小腿前外侧上、中区域,并向下方走行与腓动脉终末穿支相吻合构成的血管链.12例均成活,随访3~16个月,腓浅动脉修复创面后皮肤弹性好、薄、外形好.结论腓浅动脉穿支分布较多、主干口径长度适宜,旋转弧长,可满足足中远段皮肤缺损修复的需要,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 标签: 腓浅动脉 解剖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改进逆行第1跖血管岛状修复(足母)趾趾端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在解剖学基础上,采用改进逆行第1跖血管岛状修复(足母)趾趾端缺损10例.结果术后10例全部成活.随访3~6个月,外形、质地、色泽好,厚度适中;感觉恢复满意,两点分辨觉达11~14mm.结论应用改进逆行第1跖血管岛状修复(足母)趾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第1跖背血管 逆行岛状皮瓣 (足母)趾趾端缺损
  • 简介:[摘要]临床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各种创面的修复,尤其是比较复杂创面的修复,该的设计是以带为主,而通过吻合穿支血管的游离神经营养血管目前临床上尚不多见。吻合穿支血管的游离神经营养血管是将神经营养血管与穿支相结合设计成长轴型,该不但能修复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而且实现了跨区移植来重建创面的感觉功能,也避免了带扭转和非生理供血等问题。同时通过吻合穿支的神经营养血管进行游离移植至如足底、手部、臀部等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区,对缺损区域的感觉功能重建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通过吻合穿支血管的神经营养血管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上感觉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是临床研究及应用的新趋势。

  • 标签: 穿支血管 移植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临床研究 进展
  • 简介:我院自2002年2月~2004年3月,采用掌侧穿刺神经阻滞麻醉,大部分病例只需穿刺1次,每仅需麻药2.5mL,麻醉伤970,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指掌侧穿刺 指根 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方法
  • 简介:目的探索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在修复面部较大面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自2007年,对10例较大面部浅表性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进行修复.Ⅰ期手术形成由颞浅动脉顶支供血的筋膜岛状,预置于耳后乳突区皮下,同时在筋膜下埋置皮肤扩张器.注水完成并保持3~5个月,动脉造影观察颞浅动脉分支在耳后的区分布.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颞浅动脉直接供血的耳后岛状,经皮下隧道转移覆盖面部创面.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2例术后24h出现远端静脉回流受阻,致浅表组织坏死,于2周内创面愈合.其余存活良好.切取最大面积7cm×3.5cm.结论颞浅筋膜岛状预置耳后扩张,薄,供区无需植皮,面部不增加额外切口,适合于面部较大面积创面的修复.

  • 标签: 颞浅筋膜瓣 预置皮瓣 扩张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旋转和改良菱形修复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的54例面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27例,分别采用旋转、改良菱形。比较两组的术后切口长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切口长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满意度,试验组面侧颧颊部缺损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缺损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旋转和改良菱形修复面部缺损的疗效相当,临床上需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面部缺损 旋转皮瓣 改良菱形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双侧V-Y推进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动脉、神经的双侧V-Y推进修复指端缺损56例63,其中食指25,中指26,环12.结果修复手指全部成活,随访3~14个月,按TAM法评定优良率达95%.结论该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指端缺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指端缺损 V—Y皮瓣 推进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结扎小隐静脉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结扎小隐静脉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修复足踝部创面19例.结果术后完全成活17例,表皮层坏死1例,远端缘部分坏死1例,均经换药后愈合.19例均获6~24个月随访,质地和颜色良好,厚度适中,不臃肿,耐磨损,无继发溃疡,足部外观和功能良好,不影响行走.供区及足外侧缘轻度麻木,不影响工作.结论结扎小隐静脉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小隐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溃疡12例,创伤致皮肤软组织损伤者46例,烧伤及其它原因切除创面7例.切取的大小为4cm×7cm~11cm×21cm.结果65例患者经过手术后全部成功修复,创面I期愈合,有4例患者出现远端坏死,经过游离植皮之后愈合.所有患者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均修复成功,且无骨骼等外露.术后65例患者经过随访,手术部位感觉均有所改善,且外观、弹性和质地、踝关节运动良好.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操作简易,成功率高,恢复效果好.关键词筋膜;;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图分类号R62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98-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带骨皮质复合移植术治疗四肢骨折外露的效果。方法择本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67例四肢骨折外露病患资料,分研究组(37例)及对照组(30例);研究组以带骨皮质复合移植术实施治疗,而对照组仅为常规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并发症率对照组为30.00%(9/30)比研究组8.11%(3/37)更高(P<0.05);治疗有效率研究组为97.30%(36/37)相比对照组的76.67%(23/30)高(P<0.05)。结论带骨皮质复合移植术应用于四肢骨折外露中,效果佳,值得运用。

  • 标签: 骨折 外露 带蒂骨皮质复合皮瓣 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