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胎膜早破(PROM)新生儿发生感染的风险,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预防新生儿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PROM新生儿和无PROM新生儿各96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评价PROM新生儿感染风险;随后在PROM组中,按是否发生感染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例、88例,应用SPSS20.O非条件多元回归软件,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PROM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8.33%)明显高于非PROM组(2.08%)(P<0.05),新生儿感染与PROM具有正相关(r=0.886,P=0.000);病例组绒毛膜羊膜炎、生殖道感染、PROM至分娩时间、PROM孕周、CRP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是PROM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绒毛膜羊膜炎(OR=2.153,P=0.029)、生殖道感染(OR=2.381,P=0.007)、PROM至分娩时间>24h(OR=3.994,P=0.000)、PROM孕周<35w(OR=3.951,P=0.000)、CRP>8mg/L(OR=3.114,P=0.014)与PROM伴新生儿感染有一定相关。结论PROM与新生儿感染相关,风险较大。绒毛膜羊膜炎、生殖道感染、PROM至分娩时间>24h、PROM孕周<35w、CRP>8mg/L均为PROM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胎膜早破 新生儿感染 相关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和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方法将2014年3月到2015年12月恭城瑶族自治县78个脑卒中的瑶族老人当做观察组,并且将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5名汉族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都在清晨空腹状态收集静脉血,检测血液内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并且对幽门螺旋杆菌感然同血脂的相关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53名患者的Hp-IgG是阳性,占比67.9%,对照组内有9名患者Hp-IgG是阳性,占比是25.7%,两者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组的Hp-IgG是阳性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三酰甘油都要比阴性者要高,高密度脂蛋白要比阴性者低,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得知,观察组的Hp-IgG和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间为正相关联系,同高密度脂蛋白是负相关联系。结论经分析研究得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同脑卒中存在密切联系,可以经过脂质代谢途径的影响产生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幽门螺旋杆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9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9例非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是对照组的3倍;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研究组更明显P<0.05;研究组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细菌学检查显示两组的病原菌分布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别为63.27%和73.47%;研究组的真菌感染率为12.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8%,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尤其是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寻找有效措施预防无症状尿路感染的发生是减少糖尿病肾损害的有效办法。

  • 标签: 糖尿病 尿路感染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探讨亚急性感染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通过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49例亚急性感情性心内膜炎患者,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其中男性33例,女性16例。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及护理,46例患者康复,3例患者好转。对亚急性感染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对症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两霉素B泡腾片亦被称作莱帕,用于临床中阴道真菌感染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能够使更多人了解两霉素B泡腾片在阴道真菌感染当中的治疗效果,需要从药物化学及药理学两个方面分析该药品。本文对目前已有的两霉素B泡腾片在治疗阴道真菌感染中治疗效果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两霉素B泡腾片的分子结构以及作用机制,同时对两霉素B泡腾片进行了药效学、耐药性、动力学的分析,以及阴道真菌感染临床治疗中使用该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以此证明两霉素B泡腾片是阴道真菌感染治疗当中的最理想药品。

  • 标签: 两性霉素B 阴道真菌感染 药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明输入腹泻发病原因,为今后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结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x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腹泻病例。结论境外食用带菌海产品是导致发病的原因。

  • 标签: 口岸 副溶血性弧菌 感染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化脓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的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化脓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患者1期切口愈合104例,占88.13%;切口感染14例,感染率为11.86%,5位是肥胖患者,3例糖尿病患者,以及3例高龄患者,1例患者是由于手术过程中操作未严格控制无菌而造成感染。结论在进行急性化脓阑尾炎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对周围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止切口感染,除此之外,对高危人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化脓性阑尾炎 伤口感染 预防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2009年7月~2010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腹泻住院患儿112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疗程为(4.91±0.82)d,显著低于对照组儿平均疗程(6.02±0.98)d,观察组临床疗效92.86%,显著优于对照组71.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发病率高,多见于6~36个月患儿,采用醒脾养儿颗粒剂与思密达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因素以及预后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择自2011年11月到2012年5月我院以及外院转入的行脑积水分流术且术后有不同程度感染的患者21例,观察其感染因素与预后相关,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1例患者无死亡病例,也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如出血、堵塞、皮下囊外露等),均治愈出院,行随访3个月-2年,其中17例未见复发,复查头颅MRI14例结果示脑室系统均有明显缩小,3例未见明显变化;另外4例治愈后,存在智力障碍、癫痫、神经功能损伤及精神运动阻滞症状。复查头颅MRI结果示脑室系统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与预后有相关,术前术中术后均应严格控制感染,以此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预后。

  • 标签: 脑积水分流术 感染因素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口炎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感染口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与抗感染,补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清洁口腔;严重时给与输液,解热支持对症处理。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口炎疗效较好。

  • 标签: 感染性口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护理干预对控制儿童尿道下裂术后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尿道下裂患儿列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26例/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护理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儿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85%(1/26),对照组患儿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3.08%(6/26),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实施预防护理可有效控制术后有感染发生率,对避免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儿童 尿道下裂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P)感染与儿童热性惊厥(FS)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对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转归及随访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支原体感染和非支原体感染所致的儿童热性惊厥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35例热性惊厥患儿中支原体感染112例,构成比是47.7%;支原体感染患儿48小时内33例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生2次或2次以上热性惊厥;97例患儿合并心肌、肝功能损伤及肌酶异常;平均6.67天退热;抗支原体治疗后,平均随访5.7月,惊厥再发明显减少。结论肺炎支原体是诱发热性惊厥的重要病原体,且支原体感染所致热性惊厥时易致肌酶的异常,抗支原体治疗后,惊厥再发减少。

  • 标签: 儿童 热性惊厥 肺炎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继发真菌感染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与预后。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40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住院肺部真菌感染标本中对菌株进行培养鉴定,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及预后。结果40株病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多,占77.5%,曲菌占15.5%。广谱抗生素、脏器功能不全、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和低白蛋白血症是慢性阻塞肺疾病继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然而合并肺真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肺部CT多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肺部感染,早期抗真菌治疗预后较好,需机械通气患者预后较差。结论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曲霉菌感染例数逐年有增多。控制真菌感染发病率的主要途径是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预防医源性感染,提高患者免疫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例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患者早期给予万古霉素及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后疗效不佳,改用达托霉素抗感染治疗,并积极的外科清创引流,镇痛镇静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达托霉素 MR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侵袭真菌感染(IFI)危险因素以及感染率,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所收治的247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分析侵袭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诊断有38例患者出现侵袭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0.5%(38/247),其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真菌感染率为0.0%(0/37)、慢性白血病的真菌感染率为0.0%(0/5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真菌感染率为31.03%(9/29)、急性白血病的真菌感染率为9.09%(7/77)、淋巴瘤的真菌感染率为41.5%(22/53)。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素、在一些病例缺少粒细胞时间长时及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真菌药、重建微生态等措施是防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目标检测与实施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控制方面的应用效果,研究降低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措施。方法2013年6月到12月指定专业人士对我院重症监护室实施目标监测,全过程跟进查房过程,观察在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无菌操作、卫生依从及清洁物品消毒情况,并及时干预。结果实施目标监测及实时干预计划半年来,ICU病房的整体感染发生率为4.65%,显著优于2012年同期的20.8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尽最大可能降低ICU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必须严格贯彻目标监测制度,同时辅以对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感染的控制率。

  • 标签: ICU 目标性监测 干预 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难治深部感染创面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间接诊的难治深部感染创面病患29例,对所有病患都施以VSD治疗。观察每例病患治疗后创面大小的改善情况,并对其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本组病患的创面大小为(20.3±7.6)cm2,明显比治疗前的(35.2±8.7)cm2缩小,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5.7±4.1)d。结论VSD疗法具有操作简便以及治疗期间无需换药等特点,将之积极用于难治深部感染创面中,可取得比常规换药疗法更显著的成效。

  • 标签: 难治性深部感染创面 应用价值 负压封闭吸引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侵袭肺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慢性阻塞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侵袭肺曲霉菌感染治疗的78例患者,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共计39例,合并侵袭曲霉菌感染的患者为观察组,共计39例。对两组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以及性别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长期采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患者例数及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均显著多于对照组,然而血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侵入操作、住院时间、入住ICU例数以及肺泡灌洗液GM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肺曲霉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性加重期 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在预防慢性化脓中耳炎术后细菌感染的应用分析。方法研究中的80名患者,均选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同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两组患者的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传统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延续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听力障碍程度较对照组轻,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42.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我院接受慢性化脓中耳炎疾病的患者,为其实施延续护理,可有效的预防术后细菌感染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效果显著。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术后细菌感染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