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发生因素及处理。方法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128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回溯性分析研究。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率为7.13%,高于本院平均感染率4.59%。按感染部位统计依次包括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再是否存在合并症、心功能水平、有无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是否使用抑酸剂、是否使用预防性抗生药物等方面两组间患者均具备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血管内科临床感染率的控制应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侵入式操作、改善患者基础状况、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偏瘫患者的早期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血管偏瘫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两组均给予基础康复训练治疗,评价两组的ADL和行走能力。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ADL评分与Fugl-meyer评分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也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偏瘫症状,促进患者患肢的肌张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临床用药特点及提高用药合理性的有效方法。方法以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根据心血管疾病类型不同常规给予治疗药物;实验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医师指导、健康教育等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及用药问题出现例次。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时间为(4.7±1.1)天,显著早于对照组(6.4±1.8)天,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12.5%),用药问题出现例次(1例1次)显著少于对照组(7例12次),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加强用药指导能显著提高患者用药合理性,有利于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及不遵医嘱用药问题,对确保老年用药安全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干预措施与实施效果。方法将120例行长期血管通路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血液透析的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干预性护理措施,注意血管通路使用前认真评估,采取不同的压迫止血方式,加强日常护理及饮食护理的宣教,预防感染发生,早期识别潜在的并发症,并早期处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Kt/V值分别为(1.40±0.15)、(1.52±0.23),观察组透析充分性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通路长期使用中可出现各种并发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预见性,早期识别并处理并发症,延长血管通路的使用效率,提高血液透析的工作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面对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在拔牙术中的危险性,以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分析2011-2015年在本院就诊的老年拔牙患者病例,总结麻醉药物的应用、拔牙适应症、禁忌症的选择情况。结果病例中2例患者注射麻醉药出现心跳加快、头晕、晕厥症状,给予平卧、吸氧后缓解,个别患者圈因麻醉药未加肾上腺素而效果不好,其余患者进行了安全、有效的拔牙。结论术前要充分了解,再选择手术方法、麻醉用药和麻醉方法,除此以外还要求医生要有熟练的拔牙技巧、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设备,这都是保证手术安全的要素。老年人的患牙治疗应该权衡利弊,必要且身体条件允许时,尽早拔除患牙,绝不能无原则的尽量保存,避免为日后患牙的拔除造成更复杂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和疗效,以供临床护理参考。方法回顾性的分析96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的智力状态进行评估,分析康复护理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后,智力状态具有显著的提升,较之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智力状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对于脑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患者的智力能力和活动能力,改善身体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病人中有5例糖尿病患者,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FPG(空腹血糖)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比较其两种方法的测定效果。结果45例非糖尿病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者者有18例,占到实验总人数的40%;加上5例糖尿病患者后,5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出现糖代谢异常患者23例,占实验总数的46%;检测过程中葡萄糖耐量试验与空腹血糖相比检出准确率更高,有效的避免了检查过程中的的漏诊及误诊现象。结论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多数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现象,检测过程中采用葡萄糖耐量试验能够提高临床确诊率,值得在今后临床检验时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治疗2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RAML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45例,根据疾病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治疗)23例与对照组(开放式手术治疗)22例。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RAML患者的临床指征,对其采取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治疗,疗效显著,具有创性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归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生化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再出血、吸烟、高血压、高血糖和白细胞计数等8个因素在SCVS组与无SCVS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表明,Fisher≥Ⅲ级、Hunt-Hess分级≥Ⅲ级、再出血、吸烟、高血压和白细胞计数>15x109/L均为SCVS的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中对于FisherⅢ级以上、Hunt-Hess分级Ⅲ级以上、再出血、吸烟、高血压和白细胞增高的患者,应加强早期监测,及早发现和处理,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中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良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50例人脑胶质细胞瘤(Ⅰ-Ⅱ级17例为一组,Ⅲ-Ⅳ级33例为一组)组织中的LN表达情况和MVD计量;另外,取脑外伤及自发性脑出血开颅减压术中切除的正常脑组织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①LN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对照组(X2=6.497,p<0.05);②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均有LN表达,主要表达于胶质瘤血管内皮基底膜中及部分胞浆中,低级别胶质瘤(Ⅰ级和Ⅱ级)17例,LN表达阳性率为64.7%;高级别胶质瘤(Ⅲ级和Ⅳ级)33例,LN表达阳性率为88.65%。LN在高度恶性的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278,p<0.05);③高级别胶质瘤(Ⅲ级和Ⅳ级)与低级别胶质瘤两组MVD有显著性差异(rs=0.4139,p<0.01);④LN的表达与MVD相关(F=5.136,p<0.01)。结论①LN在脑胶质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能促进胶质瘤血管的形成;②LN和MVD与胶质瘤良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可作为脑胶质瘤病理诊断的补充指标;③LN可作为治疗脑胶质瘤的靶向目标,为胶质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指导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血管性痴呆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联合组、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瑞舒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ET-1表达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NO表达水平明显上升,联合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给未来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