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电生理监测在小脑区手术的应用及心得体会,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小脑区肿瘤切除术、微血管减术中电生理监测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6例采用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小脑区肿瘤切除术、微血管减术的术中及预后情况,选取我科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总计16份手术病例,其中有听神经瘤切除术3例,面肌痉挛或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13例,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49.6岁);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下行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并成功完成,术后清醒存活,术中均应用颅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总结病例中,3例听瘤患者,有2例术中波形提示患侧听觉诱发电位降低,术后伴有听力下降,1例正常。微血管减压术中监测13例,面肌痉挛9例、三叉神经痛4例,术中监测提示的波形变化与术后症状恢复情况,均有正相关性。结论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对于辅助术中手术操作,指导肿瘤切除并神经功能保护有确切作用,监测波形及数据变化对术后神经功能康复及评估预测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术中电生理 神经功能监测 桥小脑角区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上学通勤方式与血压偏高的关系。方法对上海市江镇全部在读小学生的血压进行测量,对其上学通勤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6217名小学生中,血压偏高前期824人,检出率13.25%;血压偏高1394人,检出率22.42%;出生体重上血压偏高检出率表现为巨大儿组是正常组的1.25倍;上学出勤方式上血压偏高前期及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均为步行出行组<机械代步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步行出行组发生血压偏高前期、血压偏高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机械代步组的0.82倍(95%IC0.70-1.17)和0.86倍(95%IC0.75-0.98)。结论积极健康的步行出行方式是学龄儿童高血压的一个保护因素。学龄儿童在适当的通行距离下应选择步行作为日常上学通勤方式,尽量避免或少选择机械代步,从而有效预防高血压。

  • 标签: 高血压 小学儿童 出行方式 出生体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对心肌-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冠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1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行多层螺旋CT扫描,记录MB-MCA检出率及其钙化斑块主要累及位置。结果本研究共检出MB-MCA104例,检出者的钙化斑块累及位置主要位于近段,而未检出者的主要位于中、远段。结论多层螺旋CT对MB-MCA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心肌-壁冠状动脉与冠脉硬化无直接关系。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冠脉硬化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和壁冠动脉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20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由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进行图像观察,判断有无心肌-壁冠动脉存在。观察心肌厚度与壁冠动脉长度,并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壁冠动脉近端及远端状况。结果200例患者可疑冠心病患者中,发现存在心肌-壁冠动脉64例(32.0%),共计76处;其中心肌-壁冠动脉位于左前降支部位共计61处,所占百分比为80.3%(61/76);心肌厚度为0.8~13.1mm,平均为(3.6±0.8)mm;壁冠动脉长度为7.8~62.8mm,平均为(24.6±3.5)mm;心肌-壁冠动脉合并近端血管粥样斑块硬化者36例(56.3%)合并近端及远端血管粥样斑块硬化者2例(3.1%)。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和壁冠动脉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够有效观察到患者的心血管情况。

  • 标签: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壁冠动脉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上学通勤方式与血压偏高的关系。方法对上海市江镇全部在读小学生的血压进行测量,对其上学通勤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6217名小学生中,血压偏高前期824人,检出率13.25%;血压偏高1394人,检出率22.42%;出生体重上血压偏高检出率表现为巨大儿组是正常组的1.25倍;上学出勤方式上血压偏高前期及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均为步行出行组<机械代步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步行出行组发生血压偏高前期、血压偏高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机械代步组的0.82倍(95%IC0.70-1.17)和0.86倍(95%IC0.75-0.98)。结论积极健康的步行出行方式是学龄儿童高血压的一个保护因素。学龄儿童在适当的通行距离下应选择步行作为日常上学通勤方式,尽量避免或少选择机械代步,从而有效预防高血压。

  • 标签: 高血压 小学儿童 出行方式 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接受分层结扎(注射)保齿线配合切剥皮整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选取58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参与研究试验,上述患者均在接受常规专科检查、辅助检查及排除相关禁忌证后,择期行分层结扎保齿线+切剥皮整形术治疗,评估患者的手术疗效及疼痛情况。结果58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治愈56例(96.6%),好转2例(3.4%),无未愈例数,总有效率100%(58/58)。术后创口疼痛评测,Ⅰ、Ⅱ、Ⅲ度各有24例、31例和3例,所占比重依次为41.4%、53.4%和5.2%。术后创面愈合时间(13.8±2.9)d,无一例产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实施分层结扎(注射)保齿线+切剥皮整形术处理,手术疗效可靠、安全,且术后疼痛较轻,值得推荐。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分层结扎(注射)保齿线 切剥皮桥整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钢板内固定(微创)、接钢板技术联合治疗股骨中下段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4月—2016年1月我院收取的30例股骨中下段骨干骨折患者为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15人,实验组患者用经皮钢板内固定(微创)、接钢板技术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完全愈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股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经皮钢板内固定(微创)、接钢板技术联合治疗股骨中下段骨干骨折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治疗方法更加有效。伤口是微创的,患者承受的疼痛较小,伤口愈合后留下的伤疤较小,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股骨中下段骨折 经皮钢板内固定(微创) 桥接钢板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镇65岁以上老人大肠癌的筛查结果,为大肠癌的筛查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选择我镇65岁以上老人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6月至2015年8月进行筛查工作,初筛以病史问卷、粪便隐血试验的方式进行,使用电子肠镜对初筛出的高危人群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筛查的高危人群共有1135人,阳性率31.67%,粪便潜血试验阳性人数为586人,阳性率为16.35%,病史问卷阳性人数为549人,阳性率为15.32%;现做肠镜184人,肠镜检查率为16.21%,多为肠炎及增生病变、肠息肉、腺瘤。结论使用病史问卷、粪便隐血试验、电子肠镜检查的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检查对尽早诊治大肠癌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人 大肠癌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与掌侧锁定钢板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比较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确诊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锁定钢板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4例采用对接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锁定钢板治疗组34例采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的修复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骨折均有效修复。其中锁定钢板治疗组的痊愈时间为3.2个月~7.8个月,平均治愈时间为(5.3±0.8)个月,显效率为79.4%;联合治疗组的痊愈时间为5.6个月~8.9个月,平均治愈时间为(7.3±2.1)个月,显效率为58.8%;锁定钢板治疗组在治愈时间和愈合效果上明显优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掌侧锁定钢板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效果比接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明显要好,其治愈时间快,疗效好,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桥接外固定架 克氏针 锁定钢板 修复 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