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平板组,每组43侧。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平板组仅予以减重平板训练,联合组在平板组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双侧平均步长、肢体负重时问百分比、3min步行距离、Fugl-Meyor运动功能量表(YMA)评分、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10m最快步行速度(MWS),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平均步长、双侧肢体负重时间百分比、3min步行距离等步态评定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联合组步态效果较平板组改善更明显(P〈0.05);FMA、CSS、MW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联合组较单纯平板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减重平板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有效提高其步行效果,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步态。
简介:目的:观察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过程中功能恢复与脑电生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评价其功能及脑电慢波变化情况。结果:脑电地形图中8波功率值变化与NIHSS得分变化相关,虽然脑电慢波功率变化过程与NIHSS得分变化过程不完全相同,但总趋势是相同的。结论:脑电生理的慢波变化反映了卒中后功能变化的情况,可以作为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预测和评价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并作对照分析。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AEP异常的有59例,异常率为76.0%。其中表现为脑干型35例(59.3%),混合型18例(30.5%)和内耳型6例(10.1%)。在TCD异常的55例,异常率为70.5%。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或增快;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结论:BAEP能敏感地检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听通道神经功能的异常,而TCD则可了解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异常情况,联合应用BAEP和TCD检测对后循环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介:目的:了解长程数字化视频EEG与过度换气EEG的癎样放电规律.方法:评估52例颞叶癫癎患者长程数字化视频EEG与过度换气EEG的癎样放电特点.结果:过度换气EEG癎样放电检出率明显低于浅睡期EEG,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但与清醒期和深睡期EEG癎样放电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颞叶癫癎患者浅睡期EEG癎样放电率明显高于过度换气EEG,对颞叶癫癎患者进行睡眠EEG检测,有助于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
简介:目的:探讨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近日节律的特征,及与腔隙性脑梗死(CLI)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114名,以彩色多普勒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情况及动态血压仪监测患者24小时血压变化,分为CAS组与CAN(颈动脉正常)组,以差值百分比法分析24小时血压节律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CAS组的EH患者中,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低于CAN组患者(P〈O.05),发生血压近日节律紊乱的患者明显多于CAN组(P〈O.05)。结论:CAS的发生与EH患者血压近日节律的紊乱有密切关系,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的影响。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134例,随机分为3组,氨磺必利组(A组,n=48)、齐拉西酮组(B组,n=46)和齐拉西酮合并九味镇心颗粒组(C组,n=40),每组随时间的延长增加剂量,并于入组前及治疗后第4、8周末进行心电图检测,对QTc间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治疗后第4、8周末QTc间期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周末A组分别与B组和C组比较,QTc间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磺必利、齐拉西酮对QTc间期的影响应受到关注,齐拉西酮合并九味镇心颗粒的影响相对较小。
简介:目的:观察高电位治疗仪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舍曲林组,每组40例。联合组采用盐酸舍曲林片联合高电位治疗,舍曲林组采用单一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4周末,联合组汉密尔顿量表评分(9±3)小于药物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有效率为87.5%(35/40例),药物组为70.0%(28/40例)(x^2=4.588,P=4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电位治疗仪联合盐酸舍曲林在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中疗效确切。
简介: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Quisi在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障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脑电生理仪对91例躯体化障碍(SFD)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周进行P300和Quisi且由检测,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测定患者的睡眠障碍.选择94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共纳入研究的91例SFD中,按症状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睡眠、认知功能、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及五官不适症状.(2)治疗前躯体化障碍组有明显的睡眠缺损,其PSQI≥14分.与对照组比较,SFD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P3靶潜伏期延长,靶P2、P3民波幅低,非靶P2波幅低(P〈O.O1),同时Quisi异常.治疗后,随着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的恢复,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P3潜伏期缩短,P3波幅增高及Quisi有所恢复(P〈O.05或0.01).结论:针灸治疗能改善睡眠质量.Quisi及P300联合运用有助于反映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的变化,Quisi且P3指标的变化较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强度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阿托伐他汀中等强度组(20mg·d-1)、阿托伐他汀高强度组(40mg·d-1)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s-CRP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ACS患者的hs-CRP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后中等强度组和高强度组的hs-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高强度组较中等强度组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但是两组治疗7天后的hs-CRP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症反应贯穿ACS发展过程,阿托伐他汀明显降低ACS患者hs-CRP浓度,高强度阿托伐他汀更能显著抑制ACS的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