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不同年龄组食管贲门癌性狭窄的临床分析。方法应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常州市中医院及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于2006-2009年约4年中对老年组(≥60岁)102例食管贲门癌性狭窄患者行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针对其术前发病病程、发病部位、病变长度、Stool分级、狭窄口径、术后Karnofsky评分、生存期等情况,与同期中青年组(<60岁)78例食管贲门癌性狭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各组人群生存质量均明显改善,老年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要优于中青年组,但中青年组人群生存期较老年组增加明显。具体见下文。结论支架置入术是在不适宜行肿瘤根治术或手术后复发时挽救生命的一种有效措施,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了生活质量,应积极推广。
简介:目的了解江苏省2012-2014年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A16,CA16)流行毒株基因型概况。方法收集江苏省2012-2014年儿童手足口病标本并送样,进行病毒分离培养获取相应毒株,用CA16特异性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VP1区基因片段扩增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并与CA16参比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构建基因进化树。结果分离得到82株CA16毒株,测序结果显示全部属于基因亚型B1,VP1基因分析显示其中9株毒株序列的基因亚型为B1a,另外73株毒株序列的基因亚型为B1b。CA16分离株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8%-100.0%和97.5%-100.0%;与CA16国际标准株G10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5.2%-78.2%和90.5%-91.9%。结论江苏省2012-2014年分离获得CA16毒株属于基因亚型B1,以B1a和B1b两个分支共同进化和流行,其中又以B1b为优势亚型。
简介:摘要:弓形虫脑炎(TE)是艾滋病(AIDS)患者 最 常见的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之一,病死率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的金标准为脑活检,该操作有一定风险,临床实用性较低。本研究旨在探索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艾滋病患者合并弓形虫脑炎诊断中的应用。本文分析 1例艾滋病(AIDS)合并弓形虫脑炎患者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后结合脑脊液mNGS技术早期诊断及成功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该病例提示在免疫缺陷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中,应用mNGS辅助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先后入院的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实验组实施脊椎-硬膜外麻醉+全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基本情况和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的不同。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撤离导管、恢复意识的时间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清醒的时间、术后1、2、4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都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术后6、12、24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经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椎-硬膜外麻醉+全麻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时的效果优于静吸复合全麻,而且对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比较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病理诊断中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对象为在本院开展宫颈活检的患者(n=100),纳节点2019.5~2021.5月收治。回顾、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开展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分析P16和Ki-67阳性情况。结果:P16在CINⅠ期、Ⅱ期、Ⅲ期的阳性率分别为49.9%、80.0%、100.0%;Ki-67在CINⅠ期、Ⅱ期、Ⅲ期的阳性率分别为76.3%、80.0%、100.0%。随着CIN分期的增加,P16和Ki-67阳性率也会不断增加(P0.05。结论:将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用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病理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作用,其可以提高不同CI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基于降压药物基因组学技术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纳入住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6名,随机分为 2 组,一组为基因检测组(实验组),共100名患者,入院后行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抗高血压药的相关基因,然后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进行针对个体化的精准降压治疗;另一组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共76名患者,入院后按照以往常规根据临床经验选择降压药物降压治疗。记录两组患者血压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血压控制达标的时间。结果(1)4天内、7天内患者血压达标率情况,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2)两组患者平均血压控制达标时间,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3)两组患者应用降压药后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实验组为11%,对照组为2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基于降压药物基因组学技术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显著缩短血压达标的时间;(2)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基于降压药物基因组学技术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在子宫内膜癌中构建MRI影像组学列线图并拟合分析对深肌层浸润的判断预测。方法:选取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为观察组,46例为对照组。由两名影像医生在不了解病理信息的情况下,使用完整的MRI图像信息进行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深肌层浸润。其中一名医生在图像上沿肿瘤边缘,逐层手动勾画所有患者的感兴趣区域;另一名医生则对随机选择的50名患者进行独立勾画感兴趣区域。结果:观察组经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表现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构建MRI影像组学列线图并拟合分析,可以明显提高放射科医生对深肌层浸润的诊断能力,有助于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征象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遮盖容积再现(SVR)重建图像并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其CT征像的认识与诊断正确率。结果采用MPR重建后对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洞征、胸膜受侵征等征象检出率均高于薄层扫描,但是其中MPR重建后对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等征象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容量,强化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值达到峰值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VR重建后无空洞征检出,而对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胸膜受侵征等征象检出率均高于薄层扫描,但是其中SVR重建后血管集束征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采用SSD重建后无空洞征检出,而在显示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胸膜受侵征等主要征象上敏感性均高于横断面薄层扫描,但是其中SSD重建后对胸膜凹陷征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结论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MPR、SSD、SVR等三种不同的图像后处理,对分叶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征的显示敏感性显著提高。多层螺旋CT灌注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