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三疗法与阿莫西林三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对9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阿莫西林三疗法治疗)与实验组47例(左氧氟沙星三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患者(95.7%)明显高于对照组(78.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6.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3.4%,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幽门螺杆菌检查呈阴性42例,清除率为89.4%;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检查呈阴性34例,清除率为7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采用左氧氟沙星三疗法治疗,其疗效比较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三联疗法 阿莫西林 消化性溃疡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疗法和兰索拉唑三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2年11月收治的170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三疗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三疗效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的天数上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疗法和兰索拉唑三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均较显著,雷贝拉唑三疗法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速度优于兰索拉唑三疗法。

  • 标签: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 兰索拉唑三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 简介: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四疗法联合双歧杆菌四活菌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四疗法(埃索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颗粒+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活菌片治疗。对比两组Hp根除率、临床疗效、血清CRP、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为93.33%(70/75),高于对照组的76.00%(5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73/75),高于对照组的88.00%(6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4w后,观察组血清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10/75),低于对照组的36.00%(2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四疗法联合双歧杆菌四活菌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提高Hp根除率,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高。

  • 标签: 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胃炎治疗中使用铋剂四与传统三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疗效。方法回顾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9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患儿资料,将采取替硝唑、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四医治的49例患者设研究组,采取甲硝唑、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医治的41例患者设对照组,对比两组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研究组H.pylori根治成功率93.87%比对照组73.17%高(P<0.05)。结论H.pylori阳性胃炎患儿行铋剂四疗法医治的安全性较高,可提高医治疗效与H.pylori根治率。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克拉霉素 替硝唑 小儿胃炎
  • 简介:前些日子,陆女士去东南亚旅游,到达目的地时出现了尿频、尿急、尿痛症状。考虑到这是一个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就服用了自备的诺氟沙星,服药后症状消失。但在海滩进行日光浴后,陆女士的背部出现了数个水疱和红斑,感到疼痛难忍,于是她立即回国就诊。医生在询问了病情后认为这是由于药主要为金霉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多西环素、地美环素。其中后两者更易发生。

  • 标签: 光敏反应 药物 尿路感染 诺氟沙星 米诺环素 美他环素
  • 简介:摘要临床输液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危重患者的抢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输液反应的发生,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本文就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与污染途径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供医、药、护工作者参考,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液反应 对策
  • 简介:摘要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技术。方法对20例急性高原反应的病人进行护理和观察,结果本组20例病人,19例血氧饱和度上升,氧合指数上升,1例低转治疗。结论初进高原注意防止过劳,防寒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是很重要的。克服对于高原病的恐怖心理。饮食、睡眠的规律性和规范性是保持体力和精力的重要因素,预防性药物的应用也可缩短病人适应高原反应的时间,增加应急能力。

  • 标签: 高原反应 护理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如今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由传统的功能性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心理护理已经逐渐引起了护理界的重视。恐惧反应是住院儿童突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反应与愤怒是同一心理状态,都有一种威胁性的情境产生,因此恐惧反应是病儿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不排除,则不利于病儿的身心健康,影响其治疗效果。因此护士应弄清恐惧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护理。

  • 标签: 儿童 心里护理恐惧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中药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由于中药材料来源、提取和生产工艺、给药途径、配伍合理性等方面的因素,使患者用药后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最多,其中各种皮疹和瘙痒症常见。结论医护人员要不断掌握药品可能存在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药品的配伍原则,谨慎用药,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不良反应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总结造成院内输血工作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注意事项,提高院内输血的成功率,保证输血者的健康。方法根据我院自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间所进行输血活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1983人,从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三个时期观察患者的健康情况.整理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输血类型、患者体质、输血操作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121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8%;其中由于血小板单采血输血而发生不良情况的患者有27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发生比率最高。其他种类的输血方式发生不良反应比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白悬浮红细胞过滤血输血,失活白病毒血浆过滤血输血,白冷沉淀过滤血输血。输血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过敏反应以及非血溶引起的发热现象为主。结论通过对以往输血前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产生不良反应的成因进行总结,我院现已制定一系列预防、治疗措施以及制度,现已取得初步成效。虽然少量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合理制定相关对策、提高操作和预防能力,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院内输血 不良反应 单采血小板 白悬浮红细胞过滤
  • 简介:摘要目前中药不良反应日益增多,中药应用的安全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使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使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应激反应过程中血糖显著升高,长期、间断的应激性高血糖可对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易患人群胰腺内分泌功能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慢性高血糖的发生,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在应激反应中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NO、IL-1、IL-6及应激相关肽Leptin等升高导致胰岛素抵抗,参与DM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应激反应可影响DM患者治疗依从行为,对血糖的控制产生负面影响;β受体阻断剂可增加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使DM狗应激时血糖清除率恢复正常,但β受体阻断剂能否用于2型DM患者的治疗尚有相当大的争议.

  • 标签: 糖尿病 应激反应 胰岛素抵抗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放射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结论干性反应出现时,局部涂薄荷淀粉、氢的油等药物,可起到清凉止痒作用,勿用手抓挠,以免造成皮肤损伤。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出现后,在治疗上以尽量减轻黏膜受损、缓解口腔疼痛为目标。护理目标包括维持清洁、预防感染、湿润口腔、维持黏膜完整性、促进愈合与舒适、维持最佳营养状况。

  • 标签: 放射反应 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甲硝唑别名灭滴灵,甲硝唑为咪唑衍生物,它具有抗滴虫病,抗阿米巴病和广谱的抗厌氧菌的作用,此药物于1978年被WHO列为抗感染的基本药物。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本文对国内已发表的文献及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病例,摘要如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