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在编纂《萧友梅生平纪年》过程中,发现了萧友梅先生在抗战初期所写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为适应非常时期之需要拟办集团唱歌指挥养成班及军乐队养成班理由及办法》(下简称“理由及办法”)等一批珍贵历史文献。为此.《中国音乐学》2006年第2期在部分刊载这些文献的同时。配发了一组文章,初步阐发了这一发现对于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戴鹏海教授在他的《事实胜于雄辩》一文中,结合自身的研究实践,对于文献、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极端重要性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述,文虽不长,但青简意赅,读之感触良多、受益匪浅,从而引发出我对“史实第一性”问题的几点思考。现在把它们写出来,以求教于史学前辈与同行。
简介:本文主要汇报了西北大学,南非茨瓦纳族学生和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的职前教师之间的跨文化的音乐制作方案。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通过影像技术、网上聊天室等沟通方式使这种输出变得更加容易。这种技术支持原创性、真实性和背景环境的传播。输出者并没有脱离这些音乐作品,而是通过数码方式与其连接。"输入者"则可以反复,近距离、认真地接触这些制品。接受输入的学生们之后运用奥尔夫音乐旋律和非旋律乐器制造出该音乐作品的演出,从而达到了一个交流嫁接音乐的目的。这个跨文化的音乐交流的结果就是共有和共享的音乐制作方案。研究结果要求乐谱的概念要超越书面内容本身。可定义为技术支撑的多模式集合。这种概念为我们拓宽了更广更深的了解世界音乐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