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2002年1月20日至2月3日期间,由纽约"妇女企划与制作中心"和"剧作家视界"联合推出的戏剧在纽约百老汇首轮上演,将麦卡勒斯这位曾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美国"神童"女作家重新推上了历史舞台.①该剧由美国当代著名女同性恋作家萨拉·舒尔曼创作,以麦卡勒斯坎坷人生中的一些主要事件和社会关系为线索,同时穿插其作品中的若干场景和对白以表现作家的创作过程和艺术观,有效地达到了人物现实生活及其艺术世界两者有机结合的戏剧效果.

  • 标签: 卡森·麦卡勒斯 20世纪四十年代 小说 文学研究 美国
  • 简介: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梳理了2014—2018年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的成绩,对相关研究加以评论,以辨认新的问题域、方法与增长点。

  • 标签: 中外文学关系 问题域 方法 增长点
  • 简介:才女张爱玲一都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在不断的放逐中找寻自我。本文以张爱玲自译英文短篇小说StaleMates—AShortStorySetintheTimeWhenLoveCametoChina的个案分析,探讨其在异质文化语境中如何借助自译这种对话方式,寻求自我同一性,建构文化身份认同的历程。

  • 标签: 文化身份 自译 回归
  • 简介:本文从当代左翼思想家斯拉沃热·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对象化这一视角出发,研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大地的女儿》和《革命中的中国妇女》如何在左翼思想的框架下书写、认同中国妇女以及如何通过女性跨文化书写重构自我。就内容而言,史沫特莱塑造了献身民族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的中国女性形象;就形式而言,她采用了"百纳被"的拼贴叙事和叙事易装等策略模糊了自我与他者界限,巧妙地把自我投射在他者身上。

  • 标签: 史沫特莱 左翼思想 中国妇女形象 叙事策略
  • 简介:本文试以花踪文学奖历届透明化的决审会议记录为研究窗口,从共时的结构分析和历时的动态分析来梳理出花踪文学奖深层次的评判标准,并以此透析其对马华文学发展的导向意义。

  • 标签: 花踪文学奖 决审会议记录 标准 导向
  • 简介:<正>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于1991年7月3日至6日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到会代表围绕战后美国文学,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的美国文学、文论、黑人文学、华裔文学及美国文学教学等议题进行了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

  • 标签: 美国文学 六十年代 黑人文学 华裔文学 文学教学 南开大学
  • 简介:文学人类学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先锋。在经过从文学作品到文学文本、从文学文本到文化文本的论域拓展之后,文学人类学进一步向着当代人文学科的思想腹地挺近。借助于对“多重证据”和“物的叙事”的多维观审,文学人类学凸显了当代思想对物之“物性”的再思。文学人类学对物的“重现发现”,处在物我关系时代变迁的“合题”阶段,也应和着当代思想的辩证革新。物性再思不仅唤醒物,也开启了物我共生的新世界。

  • 标签: 文学人类学 物性 物的叙事 物我共生
  • 简介:<正>近两年来,苏联、美国和英国都出版了一些研究俄国文学和作家的参考书,其中数目最多的是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参考书。刊载在《苏联书目》杂志1978年第五期上的E·M·萨哈洛娃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目录提要》对各种书目提要作了全面评述。1979年纽约出版了D·N·伊根的《列夫·托尔斯泰,1978年以前出版的英文资料注释书目提要》。1978年,伦敦出版了《有关托尔斯泰的新论文集》,其中登载了G·M·特里的《大不

  • 标签: 苏联 列夫·托尔斯泰 全面评述 英国 参考书 纽约
  • 简介:<正>《名妓》(原名《乌姆劳·江·阿达》是著名乌尔德语小说家米尔扎·鲁斯瓦发表于1899年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是十九世纪乌尔德语小说的一大成就。《名妓》描写了作为妓女的乌姆劳的悲惨遭遇。她出生于费斯巴德地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当她还是一个孩子时,邻居狄拉

  • 标签: 茶花女 李香君 典型性格 作品 人物性格 爱情
  • 简介: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文学阅读及批评的模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文学文本与影视改编的关系究竞如何?改编的原则与理念是什么?其中有哪些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探讨?视觉产品在文学教学中有什么意义?本文从电影时代的文学研究语境、述说文本的时代与文本述说的时代、传播意义与受众范围的革命等几个方面探讨改编研究的起源、发展和研究意义。文章认为,改编研究彰显了文学作品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是文学与其他媒介互动的重要原因,也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文学跨学科研究视野。

  • 标签: 改编 文学 银幕 跨学科研究
  • 简介:<正>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7月3日——6日在天津南开大学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南开大学、天津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受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的委托而组织召开的。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和出版机构从事美国文学教学、研究、评介的专家、学者、教授及中青年学者八十余人欢聚一堂,总结和交流几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旧友重聚,喜不自胜;又交新友,无限欣慰。

  • 标签: 美国文学 南开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教学 外国语 学院
  • 简介:小说《弗兰肯斯坦》的批评史伴随着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史,被称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母矿”。梳理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弗兰肯斯坦》女性主义批评文献,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玛丽·雪莱的女性主义观点,并可追溯过去约40年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这部小说研究重点和批评方法的演进历程。通过把握该小说女性主义批评历时发展脉络,有助于研究者挖掘小说文本与生育体验、女性创作之间的互文关系,进而展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发展与这本小说女性研究关注点之间的互动变化。

  • 标签: 弗兰肯斯坦 玛丽·雪莱 女性主义批评
  • 简介:在创作《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时,斯托帕不仅借用了《哈姆莱特》的人物和情节,还以《哈姆莱特》结尾的一句话命名自己的剧作,因而,《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与《哈姆莱特》的互文性是人们研究的焦点,不过很少有人深入探讨此剧的标题。本文以热奈特的副文性理论为依据,分析该剧标题的功能,阐释这一标题与《哈姆莱特》和《等待戈多》的关联,揭示这个标题引领人们进入斯托帕戏剧世界的独特作用。

  • 标签: 《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 副文本 标题功能
  • 简介:在西方现代派文学巨擘之一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1875—1926)离世后的近90年中,国内外学界对诗人的研究重点仍是解读其中晚期作品,而漏掉了对其早期杰作的阐释,没有形成观照里尔克诗学的整体观。本文将通过解读里尔克早期代表诗集《时辰书》与《图像书》,以说明诗人究竟如何以其独异的诗性语言,来呈现现代派文学核心的主题——申述与索问存在的焦虑经验及其意义。

  • 标签: 存在的焦虑 我言 图像 孤独
  • 简介: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认为花园具有两种功用:一是提供感官的快乐,二是提供心灵的愉悦;后者体现了花园的真正价值,有助于人们通过沉思获得内心的无上欢乐。诗人沉思园中的各种象征,表现时间和变化的主旨;探究“百科全书”式的花园中蕴含的知识;认识正规花园所反映的宇宙秩序与和谐。此外,他们也把自然的花园看作是内心生活的工具,它犹如自然之镜,从中可以窥见微型的造物之书。这种沉思的花园提供了超越自我的途径,使心灵飞升到自然之上。

  • 标签: 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 园林诗歌 文学评论 价值观念
  • 简介:一代宗师范存忠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个春秋了。抚昔思今,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十年了,先生的大作《英国文学史提纲》和《英国史提要》备受读者青睐,历久不衰。十年了,先生的遗著《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曾获国家社科成果一等奖,海

  • 标签: 翻译理论 翻译工作 《天演论》 马建忠 英语 翻译的原则
  • 简介:<正>法国文学讨论会于六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这次讨论会有来自全国四十二个单位的六十名法国文学工作者参加。讨论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西语系、江苏省作家协会和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五个单位发起并由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法国文学工作者的首次盛会。大会收到学术论文四十八篇,其中关于古典文学的论文约占44%,关于现代文学的论文约占56%。

  • 标签: 法国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南京大学 现代文学 西语系 中文系
  • 简介:2015年7月,笔者就哈琴夫妇的新作、理论研究、跨学科研究与加拿大文学等问题,对哈琴进行了邮件专访。哈琴强调文化对理论研究及理论自身发展的影响,提出"理论"即"方法","方法"则是研究者的信仰、价值旨归及其对文化的猜想。诸多理论在当今的文化语境下再议后现代主义的局限,是谓重访后现代,而她本人则更倾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哈琴还认为,理论无所谓兴衰沉浮,因为学界对理论的关切早已渗透到一代学者的思维方式中,或融入到文学教学之中,故而在后理论时代,理论依旧无处不在。

  • 标签: 理论研究 加拿大文学 文学教学 价值旨归 后现代时期 门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