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针对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社会语境,借鉴吸收伦理学思想,融合以往文学研究方法而形成文学批评方法。自2004年聂珍钊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以来,国内外国文学批评现在已是方兴未艾。本文主要从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发展、学界对这一理论实践与应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特点与方法,以及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文学伦理学批评总体情况做出评述。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理论建构与发展 存在问题
  • 简介:本文是作者、西班牙记者费利佩·莫拉莱斯(FelipeMorales,生平不详)于1936年4月采访西班牙著名进步诗人、戏剧家加西亚·洛尔卡(1898—1936)谈话实录。当时,加西亚·洛尔卡还不满三十八周岁,正处于年富力强,文学创作激情满怀、精力旺盛、而且表现手法已臻圆熟大好时期。作家在谈话中,用诗一般语言向记者畅谈了自己文学主张,并兴致勃勃地透露了自己艺术活动计划:他打算于是年夏季去美国,随后去墨西哥参加他剧作《血婚礼》首演仪式并作关于西班牙十七世纪著名讽刺作家兼诗人弗朗西斯科·德·克维多学术报告。虽然这一良好愿望因同年7月西班牙法西斯反动势力发动内战、加西亚·洛尔卡本人又于8月19日惨遭杀害而未能实现,然而,作家生前最后一次比较完整地论及文学艺术精辟谈话却给世人留下了一份宝贵财富,并不断给人以有益启迪。全文译自《加西亚·洛尔卡全集》,1980年第21版。

  • 标签: 创作激情 学术报告 戏剧家 喜剧 西班牙 内战
  • 简介:在马拉美不多文学创作中,三部戏剧作品《希罗底》、《牧神》与《依纪杜尔》占据了重要位置。马拉美戏剧创作生命力在于他真诚地吸收了20世纪之前、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为经典戏剧创作—莎士比亚作品,同时又以自己诗学为出发点,揉以形而上美学思考,划出了一道以时代为背景、又超出时代维度流星轨迹。这可以说是其戏剧观之现代性一个体现。

  • 标签: 马拉美 戏剧 诗学 莎士比亚 张力
  • 简介:<正>中国现代文坛巨匠老舍(1899——1966)和加拿大二十世纪一代文豪利科克(StephenLeacock,1869——1944)是出自两个文化世界文学同代人,被誉为最富于各自民族风味幽默大师。然而,一旦对翔实文学原著资料加以剖解辨析,人们便会发现有必要对所谓“中国式幽默”或“加拿大式幽默”之类观念提出质疑。

  • 标签: 幽默艺术 幽默大师 加拿大 幽默作品 二十世纪 中国式
  • 简介:<正>在有限篇幅内全面探讨美国现代文学界扛鼎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威廉姆·C·威廉姆斯,并非易事。由此,本文着重比较两位诗人艺术成就一个侧面:他们是如何通过丰富诗歌想象力寻求自我,认识人生,并探索自我意识宇宙自然关系。罗伯特·弗罗斯特威廉姆·C·威廉姆斯均为当代美国诗坛上享有盛誉诗人,他们在各自诗歌创作中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现实本质以及人与自然辩证关系。对罗伯特·弗罗斯特来说,诗歌不啻是“一种生活方式”。

  • 标签: 弗罗斯特 诗歌形式 罗伯特·弗罗斯特 浪漫主义 人与自然 诗歌想象
  • 简介:沈从文湘西世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人性生成图——神化的人性、人化的人性至美的人性。至美的人性才是沈从文所祈求理想人性样式,他短篇小说《丈夫》就为我们展现了这种"神人以"至美人性,并且探讨了这种人性两条回归路径。它体现了沈从文对理想人性构想,在深层次上潜在地指向了至美人性境界理想社会模式建构。

  • 标签: 沈从文 《丈夫》 至美人性 理想社会
  • 简介:“珍爱怀疑”诗人对乌托邦叙事消解,是20世纪以来人类思想史、哲学史、文学艺术史上重大事件,其持续性影响至今未曾消歇。就那些有精神敏识力文学家而言,乌托邦式写作依赖于宏大叙事、“圣词写作”。圣词,指写作中使用那些带有不容分说本质主义、整体主义、道德优势、绝对知识、

  • 标签: 乌托邦 消解 解读 诗歌 传释 宏大叙事
  • 简介:在由西南联大师范学院主办《国文月刊》中,大学国文教育改革、大学中文系改革讨论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包括语体文入选大一国文教材、中文系改革目标、中文系开设新文学课程以及中外文合系主要话题。自“五四”新文学以来,对现代文学(新文学)与现代大学之间关系相对系统讨论及部分实践,是在战时西南联大起程,这是对新文学传统一种坚守与制度性拓展。

  • 标签: 西南联大 《国文月刊》 白话新文学
  • 简介:<正>在论及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对自己创作影响时,莫言将福克纳马尔克斯称为“两座灼热高炉”,这无意中道出了一个不争事实:即新时期作家在面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时,不是应对单一流派或某一作家,而是全息式地摄取养份。这样,西方历时百余年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中国短短几年内被作家共时性分享了,并被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共融了。把莫言作为个案透析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对新时期文学影响,即能窥见这种共融性特质。莫言全部小说中,既有福克纳式内心独白、梦境幻觉,又有马尔克斯式象征、隐喻。丰厚生活底蕴和非单一性接受吸纳,使莫言创作显示出一种诡异多变风格。在新时期作家中,借鉴与消融,达到浑然一体、运用自如,莫言是做得较好一位。

  • 标签: 福克纳 马尔克斯 西方现代主义 新时期文学 象征主义 《喧哗与骚动》
  • 简介:汉代经学兴起,小学亦随之迅速发展,并出现了《尔雅》、《方言》、《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释名》等重要字书。在传统目录学上,这些字书通常被视为经学附庸,归入经部小学类。今人探讨这些著作,则多从文字、音韵、训诂等角度入手,较少关注语言之外思想、文化价值。其实,字书就是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所下定义,从中可以看出时人思想观念思辨水平。从文体研究角度看,早期字书可以作为研究文体语义语源材料,

  • 标签: 文体学研究 字书 早期 《说文解字》 汉代经学 传统目录学
  • 简介:<正>Ⅰ、元意识Ⅰ.1.1.自我意识对作为独立精神实体自我意识我们务必进行两种澄清:(一)澄清自我与自在界限,即把自我从自在中离析出来;(二)澄清自我与他人界限,即把个体从类型中抽身。在哲学史上,笛卡尔是进行这种澄清第一人,他“我思故我在”作为哲学第一原理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了人觉醒独立。在此之前哲学家虽然也谈到人以及人思想或灵魂,但他们在谈论时候有一个重大忽视,就是将谈论者本体排除在谈论之外;笛卡尔突出贡献在予他将自我意识纳入本体论思考与建构之中,他通过对一切未经检验知识体系怀疑对人知识活动或认识能力怀疑而建立起他自我意识观念。尽管笛卡尔怀疑一切,可对自我意识他却毫不怀疑,所以,对自我意识充分肯定成为对一切充分否定前提,这种怀疑直接后果必然导致心与物对峙与分裂,这是我们建立现象诗学所要竭力抵制。实质上,笛卡尔怀疑是一种反省或反思,他自我意识就是反省意识,为了达到对一切反省就必须寻求这种

  • 标签: 自我意识 反省意识 无意识 心与物 弗洛伊德 理性
  • 简介:<正>比较文艺与其它文学理论具体历史研究文学方法一起,是文艺主要领域之一。具体历史研究法所研究主要对象照例是一种具有自己內部继承性联系个别民族文学;与这种研究方法不同,比较文艺首先对两种或几种民族文学在它们相互作用过程中加以历史比较研究,从而探明制约

  • 标签: 比较研究 民族文学 文学现象 文学研究 俄罗斯文学 比较文艺学
  • 简介:英国早期现代戏剧家使用医学话语"刺肤",把复仇定义为一种手术过程,展示复仇暴力在剧本世界观众世界中伦理效果。复仇归因于暴君由"血液过剩"生发"性欲",当"性交"不能让暴君彻底根除"强暴"行为时,复仇者必须向暴君"刺肤"放血,弑杀暴君以根治国家疾病。考虑到"坏血"与"好血"难以分开,被强暴后臣民之妻女纯血被暴君"坏血"所污染,唯有给她们"刺肤"致使其血液流尽,家族才能重获健康;对邪恶复仇者来说,只有让他们"刺肤"死去,自己血液洗清复仇罪恶时王国才能新生。

  • 标签: 复仇剧 刺肤 血液过剩 医学伦理 国家疾病
  • 简介:<正>在20世纪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历史时期,对城市改造现代化建设,引起世界各国特别关注。建设优美和谐现代化新城,是人民共同愿望。前苏联著名俄罗斯作家格拉宁《一幅画》乌克兰老作家冈察尔《大教堂》从不同艺术视觉反映了“苏联社会”这一令人深思问题,实可谓两部形象化城市建设美学教科书道德哲理教科书。

  • 标签: 乌克兰 前苏联 大教堂 性格 炼钢工人 现代化建设
  • 简介:在二十世纪早期英语世界关于中国诗歌翻译画卷上,《松花笺》(Fir-flowerTablets:PoemsfromtheChinese)毫无疑问是浓墨重彩一笔。1921年该书首次出版,引起了强烈反响,

  • 标签: 杜甫诗歌 译介 1921年 诗歌翻译 英语世界 二十世纪
  • 简介:一2010年7月15日,由口本文学振兴会主办第143届芥川奖、直木奖评选会在东京新喜乐酒店召开.8月20日两奖颁奖典礼在东京会馆举行.35岁赤染晶子凭折桂日本最重要纯文学新人奖--芥川奖;46岁中岛京子借荣获只本大众通俗文学的人气权威奖项--直木奖.

  • 标签: 历史现实 奖直木 奖述评
  • 简介:<正>美国现代主义诗是个相当庞杂流动概念,它包括上至意象主义下至新形式主义(NewFormalism)具有现代主义美学特征诗歌。其中又以艾略特为首注重诗整体形式构建后来引发出新批评正统现代派为核心;至于新形式主义诗,国内译介不多,尚未对当代中国诗产生什么影响。真正

  • 标签: 现代主义诗人 艾略特 朦胧诗 中国诗 客观对应物 浪漫主义
  • 简介:本文从《箴言诗》里关于请坐礼仪小故事人手,观察其中文化交往形态,继而分析男主人公对非洲女奴启蒙过程,揭示其中所蕴含殖民者男性霸权话语。文章第二部分纵览这部中篇小说集叙事结构,剖析以两性差异为支架多重两极对照模式。文章第三部分以小说开始及其虚构性为着眼点,分析小说中自然科学与文学这双重话语既交织又对抗张力关系,阐明作品在凯勒晚期创作中实验性质。

  • 标签: 戈特弗里德·凯勒 礼仪 箴言 婚姻
  • 简介:施蛰存于1930年代凭借其心理分析小说跻身文坛,他吸收了弗洛伊德主义,善于将弗氏精神分析理论运用于自己小说,在当时文坛着实令人耳目一新。本文试图通过对收在其代表作《梅雨之夕》中《魔道》解读,兼及《夜叉》《旅舍》,来窥视施蛰存是如何在弗洛伊德主义观照下将现代人焦虑心理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 标签: 弗洛伊德主义 现代人的焦虑心理 文本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