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原始主义是一股世界性文化思潮。它是以推崇原始状态下的本真、批判文明带来的痼疾为其特征的。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信仰进化论的社会观,认为历史是沿着直线发展的。从原始的采集——狩猎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每一个历史阶段的跨越都意味着一次进步。在这种世界观的支配下,“原始”不啻是“野蛮”“愚昧”的同义语。然而,原始主义却从截然不同的思路进行文化反省,力图证明人类在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什么,每一次进步的同时也隐伏着某种更大的危险。因此,原始阶段并非一片混沌黑暗,相反,返朴归真倒是补救现代文明种种缺陷的药方。早在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里,

  • 标签: 质朴性原始主义 西方现代文明 十八世纪 文化思潮 东方文化 文化反省
  • 简介:1989年3月26日的黄昏,25岁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海子的死强烈地震撼了中国诗坛,他的至友诗人西川说:“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可以说这位生前饱尝贫困、痛苦、寂寞的诗人,死后却插上神性的翅膀,声誉日隆,他用生命创造了无数奇迹,点燃了一片真正属于海子的天空,而这片纯净寂寞的天空底下,海子用自己独有的意象符号,诠释着自己心灵的秘密。

  • 标签: 意象符号 海子 裂变 诗人 山海关 寂寞
  • 简介:<正>李杭育和他的葛川江系列小说曾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热点,人们纷纷从寻根、文化、地域、硬汉、文明和野蛮的冲突等多种角度对其进行讨论。这些讨论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成为昨日的话题,它们给李杭育及其作品打上的“语言”印记也日渐消褪。当我们借助于时间的间距和新的视角重新阅读李杭育的作品时,它们便以另外的面目呈现出来,我们希望由此能接近真正的李杭育。

  • 标签: 李杭育 中国新时期文学 川江 作品 文人小说 文人趣味
  • 简介:《谢冕编年文集》十二卷日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中国新诗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6月26日下午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办“诗意的人生和学术——《谢冕编年文集》出版发布暨学术座谈会”(见下图)。

  • 标签: 中国诗歌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诗研究所 学术座谈会 同行 当代
  • 简介:满族传统的渔猎文化和自然环境有着多维度的融合关系,萨满神话以万物有灵论为其哲学基础,以其原始诗性思维尊奉自然、敬畏自然,对话自然,隐含了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因而较旱地具有了生态美学的维度。满族萨满教椎崇天地合一,万物有灵,物我混融,万物同亲。在满族萨满教神话中,人类自然互动,并与自然万物有一种血亲关系。萨满沟通天地神人,实现了海德格尔所说的天地神人的“四方游戏”,①因而,满族萨满神话的创作体现了生态美学的特点。

  • 标签: 满族 萨满神话 生态美学
  • 简介:在《任性的艺术--文化研究作为权力的批判》(2001)①一书中,我从历史-理论方面对文化研究的源流进行了梳理,揭橥了文化研究的主要旨趣在于对权力关系的批判性分析,这种权力关系经由文化来进行生产、维系和改变.同时,这种文化分析的传统首要关注当下文化现象:它想要把握个别“事态”和权力关系的当下分布(constellation)。

  • 标签: 《任性、反抗与政治性》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 简介:中世纪诗人但丁提出的“诗为隐喻说”奠定了他象征主义天然的亲缘关系,而他本人经由俄国象征主义诗人的译介和阐释.从原初的“人文主义作家”成为了象征主义的导师。本文尝试从永恒女性形象和先知诗人主题两个主要方面,解读但丁对俄国象征派代表人物的影响。如果说贝阿特丽齐永恒女性的关系是但丁作品的内在精神和灵魂,那么但丁先知诗人的关系则可以当作但丁作品的外延性特征来理解,对于这两个问题的阐释有助于我们认识俄国象征派诗人是如何看待自身世界、作品、读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以及这些看法对他们接受经典作品产生了何种影响。

  • 标签: 俄国象征派 但丁 永恒女性 先知诗人
  • 简介:戏剧艺术的群体性仪式性特点,决定其可以在当代城市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的文化凝聚功能,并产生关于城市的"共同体"意识,增进城市的文化认同感。注目戏剧如何在当代城市化转型中发挥其构建文化认同,也就有助于理解当代"城市"共同体想象的机理。

  • 标签: 戏剧 城市文化
  • 简介:<正>变态心理是常态心理相对的一个概念。一般说来,所谓常态心理是指人们按照现实事理逻辑进行思维的心理状态;所谓变态心理,原是精神病理学意义上的一个术语,本来是指由于心理失调而导致的幻觉、妄想、人格分裂、思维离奇、情绪亢奋等“精神病患者”常常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特征。我们这里主要用以借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由于

  • 标签: 变态心理 精神病患者 心理状态 心理失调 思维 情感作用
  • 简介:<正>《窝头会馆》是北京人艺建国60年的献礼大戏,甫一上映,票房就达一千多万,打破了人艺的纪录;2010年第1期的《人民文学》也推出了这部剧的剧本,它是小说家刘恒创作的第一部话剧作品;"读剧其实是一种基本的文学经验","剧为看而写,也为读而写"(1),《窝头会馆》是一部讲述老北京南城的话剧,采用的语言是地道

  • 标签: 《茶馆》 刘恒 王利发 北京人艺 北京南城 世俗生活
  • 简介:“江西诗派”所提倡的一系列作诗技法,诸如“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在苏轼诗中已在在可见。故欲详论北宋诗学之“江西诗派”,追源溯流必及苏轼。东坡尝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苏诗的翻案、以文为戏、“破体”,乃至“活法”、“诗眼”,从诗歌创作到理论“江西诗派”所呈现的种种相似联系,他们同受到佛禅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 标签: 苏轼 诗法 江西诗派 佛禅
  • 简介:阿米亥在《开·闭·开》第十六节中说:精确的痛苦,模糊的欢乐。我在想,人们在医生面前描述自己的痛苦是多少精确。即使不曾学会读写的入也是精确的:“这儿是抽痛,那儿是绞痛,这儿是挤痛,那儿是烧痛,这是刺痛,那个一噢,是隐隐作痛。这儿,就在这儿,对对。”

  • 标签: 札记 疾病 痛苦
  • 简介:在中国对西洋文学作品的译介史上,有一桩公案倒是值得重提的.它可以使我们重新检讨一下我们对于翻译的态度认识,那就是:关于林纾的翻译.

  • 标签: 译介 文学翻译 文学作品 林纾 公案 检讨
  • 简介:刘海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如雷贯耳的艺术大师,傅雷是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家书》的不朽作者。他们之间的关系阴差阳错,扑朔迷离,其丰富的内涵耐人咀嚼,足以参悟五味杂陈、泥沙俱下的中国现代文化史。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迄今出版的所有傅雷、

  • 标签: 《傅雷家书》 刘海粟 中国现代 现代文化史 艺术大师 美术史
  • 简介:<正>康林在《文坛断议》(《文艺报》1990年6月23日)一文中说:这些年,先锋们“玩”文学,相当多的文艺工作者哄然响应,“玩潮”蜂起。广大人民在想什么,做什么,喜什么,忧什么,他们以为无关紧要,钻进象牙塔里造出一大批人们看不懂的东西。作品愈是为人所不懂则愈显出作者的思想愈深奥,愈厚实,愈尖端,愈现代,愈高级。露出得意非凡之色,却皱起眉头故作深思之状,说自己也没有完全认识,只是把感觉到的什么什么写了出来,也说不大清

  • 标签: 象牙塔 文艺工作者 文学家 作品 文坛 思想
  • 简介:  有一天,我在纽约市和一位朋友合搭出租车.当我们下车的时候,我的朋友对司机说:"谢谢你载我们一程,你的驾驶技术真好."  出租车司机愣了一秒钟之后说:"你是在取笑我还是干吗?"  "亲爱的先生,我不是寻你开心,我真的很欣赏你在混乱的车阵中,还能保持冷静的态度."  "喔."司机应了一声,就把车开走了.  ……

  • 标签: 出租车司机 爱出租车
  • 简介:<正>曹毓生在《再现表现的对立统一》(《文学报》1994年5月19日)一文中指出:文艺创作中的“再现”“表现”并非总是半斤八两,一半对一半,而是往往显出种种落差反差.具体说来,这是因为:作为艺术家由于主观条件所处环境的互不相同,因而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社会生活的心态彼此有别,于是所酿造的审美意象的内在结构(主观客观、心物、情理的轻重强弱等等)自然也就各显差异.这种差异可分三类:一是再现型,

  • 标签: “表现” 对立统一 审美意象 再现与表现 内在结构 主观条件
  • 简介:  网上男人对女人戏言:我是水你是茶,我泡你.此言一出男人觉得占了大便宜,女人觉得吃了大亏.其实,我觉得这话如去掉"我泡你",性别再加以明确就是一句好话,比如"女人是茶,男人是水",或者是"女人是水,男人是茶".……

  • 标签: 女人茶 男人女人 茶水
  • 简介:〔译者按〕:在《马留斯贾奈特》这部剧本中,作者描绘了一对中年的人的再婚经历。他们各自相异的生活经历使彼此感到急于了解对方。盖迪固安以独特的形式表现了这段了解过程,表现了社会生活法国普通人的生活真相,富于生活气息,使人感到清新而丰富。影片于1997...

  • 标签: 水泥厂 蛋黄酱 足球运动员 国民阵线 电视节目 男子
  • 简介:“民间”,在过去的历史叙事中,所处的地位是边缘的。1942年以后,作家“走向民间”成为一种潮流,并在民间完成了中国红色文学的话语转换。但这个“民间”已不具有原初的空间意义,它是被想象并经过“改造”的。90年代以后,这个概念又重新活跃起来,陈思和曾有较系统和完备的阐释;在诗歌论争中,亦有人强调和坚持“民间立场”,但这其间是否有联系或差异,大概也是值得讨论的。王光东考察了一概念在90年代被使用的情况,并厘清了它的不同内涵。“写真实”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颇具争议性的一个词语。80年代之前,它几乎是当代文艺学的核心问题,即便是今天.真实性仍在各种批评文章中不时地被提出,可见这个概念的重要。吴义勤系统地梳理了有关讨论的各种看法,以及这个概念提出时所隐含的复杂内容。因为是非争论性的文字,因此他的平和、客观和学理态度,有助于我们对“写真实”的进一步认识。

  • 标签: “写真实” 真实性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胡风 《人民文学》 写真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