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口语修辞有自己的结构格式,并有其特定的表达效果,它比起书面语来尤其讲究情景作用和感情色彩,以求给听者以强烈的印象。南京方言中有这样一些说法,“好得一塌糊涂”、“活丑”,这在外地人听来,会觉得很可笑,但只要细细一想,就会感受到其中强烈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本来语言要“通”才具有修辞作用,但这种“不成话”的修辞手法却利用了相反相成的矛盾性,显出了口语的活生生的情趣。我们姑且把这种手法称之为“矛盾格”。
简介:<正>矛盾辞格,是指将词汇意义相对立、相矛盾的反义词、反义短语、反义句子置于一处,构成或联合结构、或偏正结构、或主谓结构、或转折复句的反义聚合,造成一种字面的不合逻辑的修辞方法。矛盾辞格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是反义聚合的灵活
简介:摘要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在活动参与双方的交流中担当重要角色,因而译员的自身素质及译前的准备对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在北大演讲为例,从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观的视角来探讨口译译者在译前需做的准备,以及译员在前期准备中如何分清主次、着手译前准备的重点,以期对口译译者译前准备提供有益的借鉴。
简介:
简介:前期罗兰·巴尔特关注符号的科学性、系统性,后期他重新审视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称符号学应该攻击西方文明的象征系统和语义系统,以非理性的文解构意义、科学、理性等同体物。然而,巴尔特不自觉地采取了理性的分析法以操作文。我们不无反讽地看到巴尔特不断肯定自己所否定的,一边高呼自己放弃了前期的二元论,一边不停地使用二元论进行分析;一边反对命名,一边不断地进行命名,在自己的理论中,执著地运用前期结构主义方法。
谈谈口语中的“矛盾格”
“矛盾”辞格的五种格式
从矛盾观视角看英语口译译者的译前准备
“无韵之离骚”——用文学的视角去触摸《史记》自相矛盾和有违史实的撰述
非理性的文与理牲的分新法——论罗兰·巴尔特后期文论思想的一个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