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运动处方干预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试图通过本项目研究证明了运动处方干预可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也可以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及人际关系和谐程度。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量表,在大学本科1、2年级男女学生中征集志愿者150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以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处方干预,对照组保持自己的原生活方式,干预2个月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以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处方干预能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GQOL-74量表也可以应用于对体育效果的科学评价。2、运动处方干预下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变化表现为:实验组心理功能维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物质功能维度、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总分具有极显著差异,而躯体功能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的差异不显著,但是两个维度得分比对照组高。
简介:目的:研究躯干负重时的步态特征及相应补偿策略,探讨躯干不同负重重量对步态的影响,为负重方式的选择、负重装备的改进或仿人机器人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0名普通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佩戴特制的可控制负重物重心位置的负重架,将负重物前后均匀安放,进行3种负重状态(负重物重量分别为0kg,20kg,40kg)下的行走,采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Motion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同步采集运动学、动力学数据。结果:行走中躯干负重重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了步宽、支撑相百分比、膝关节屈曲角度、踝关节和膝关节力矩、下肢各关节功率和功(P〈0.05),显著减小了步长、重心的上下摆动幅度、躯干的旋转幅度(P〈0.05)。结论:人体通过减小步长、增加步宽、增加支撑相百分比、降低重心在上下方向摆动幅度、增大踝、膝关节力矩及膝关节屈曲角度来补偿躯干负重增加对人体步行中平衡控制的影响;躯干前后均匀负重,限制躯干的旋转,影响人体迈步的平衡;在仿人机器人的步态规划的设计中,当躯干负重增加时,应适当调整相应参数,增大驱动力,满足更多能耗。
简介:从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PTP)的角度,探讨有氧训练抗运动疲劳的效应和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D)、力竭运动组(L)和有氧训练组(T),每组8只,T组进行6周有氧训练后,将L组进行力竭游泳运动,记下至力竭时间,T组再进行同等时间的游泳运动,运动结束后即刻处死大鼠,并进行MPTP开放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及线粒体Ca^2+转运检测。结果:1)与D组相比,T组和L组MPTP开放检测吸光值显著性下降(P〈0.01);与T组相比,L组MPTP开放检测吸光值显著性下降(P〈0.05)。2)与D组相比,T组和L组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荧光值显著性升高(P〈0.01);与T组相比,L组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荧光值显著性升高(P〈0.05)。3)与D组相比,T组和L组线粒体Ca^2+转运检测吸光值显著升高(P〈0.05和P〈0.01);与T组相比,L组线粒体Ca^2+转运检测吸光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力竭运动会引起MPTP的高通透性开放,造成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Ca^2+大量释放,而有氧训练可以显著性地降低MPTP的开放程度,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和Ca^2+的丢失,从而减少线粒体的损伤。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大鼠HPA轴激素水平。探讨游泳锻炼预防抑郁症的可能途径。方法:将选定的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运动组(E)、模型组(M)、运动应激组(ES)和运动应激运动组(ESE)。实验共14周,前10周,C组、M组正常饲养;E组、ES组、ESE组每周运动6次,前3周游泳时间从10min递增至60min,每周增加20min,并保持此运动时问7周;后4周,C组正常饲养,E组继续运动;M组、ES组和ESE组接受28天的慢性应激。期间ES组停止运动、ESE组继续运动。实验结束后,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放免法检测动物HPA轴激素水平。结果:(1)M组大鼠体重增长显著降低、水平和垂直活动明显减少,食物和蔗糖溶液消耗量下降,M组动物肾上腺、海马组织和血浆中的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C组和E组;ES组和ESE组动物显著低于M组。(2)M组动物下丘脑组织中CRH、垂体组织和血浆中ACTH含量显著高于C组,ES组和ESE组则显著低于M组。结论:游泳锻炼在应激状态下可能是通过维持HPAA自身的负反馈功能和降低海马组织中皮质酮含量,防止海马受损,维持海马在应激状态下抑制HPAA的功能达到预防抑郁的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功能增龄性变化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20名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35-74岁身体健康的职工按年龄分为35-44岁、45-54岁、55-64岁以及65-74岁等4个年龄组,每组80名。分别采用IKDC主观膝关节评估量表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价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增龄性变化。结果:IKDC得分、SF-36综合得分以及生理健康亚集(PCS)得分、心理健康亚集(MCS)得分呈增龄性下降,其中35-44岁组与45-54岁组之间、55-64岁组与65-74岁组之间存在显著年龄阶段差异(P〈0.05);IKDC得分与PCS得分、MCS得分以及SF-36综合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均呈增龄性下降,其中45岁和65岁前后变化尤为明显。膝关节功能增龄性下降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