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坐便式智能熏洗机在肛门术后肛门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7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肛肠科进行手术治疗后出现肛门水肿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利用坐便式智能熏洗机进行中药熏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普通坐浴盆进行中药熏洗。在中药熏洗后,两组患者均常规行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疼痛评分、肛周肿胀程度评分、患者舒适度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34/35),高于对照组的74.3%(2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03±0.86)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6±0.85)分,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肛周肿胀程度评分(0.29±0.46)分,低于对照组的(0.57±0.50)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1.94±0.54)分,低于对照组的(2.26±0.56)分,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坐便式智能熏洗机进行中药熏洗对肛门术后肛门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坐浴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水肿情况,延长患者舒适持续时间,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推进,民用直升机巨大的市场潜力日益显现。通用航空直升机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空域管制政策的长期影响,我国民用直升机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国外直升机品牌占据国内市场,导致国内直升机品牌比例较低,与巨大的市场容量极不一致。介绍了一种基于三维数字化设计和数字仿真的三维设计、三维制造和三维检测技术系统。该技术系统在设计流程上高度并行,可由单个数据源不时共享。作为唯一的基础,它贯穿飞机研制的整个生命周期,“设计制造同步”,制造技术不断发展。在新的研发平台上,建立了以设计制造一体化为核心的快速试生产技术体系。具有应用水平高、重量控制准确、试生产工艺简单、技术体系先进、技术手段实用等特点。实现了“好、快、便宜”的设计目标。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然而,无论哪种汽车,在车门刚刚打开时,都会有一股令人窒息的气味,这就是汽车室内空气污染。汽车空调作为其主要配置之一,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在市场上存在的光触媒喷涂净化技术、汽车SPA空调清洗技术及借用臭氧清洗空调的技术,都无法做到全方位对汽车空调进行清洗。因此,本文基于对光触媒便携式多功能汽车空调清洗机的探究,对其具有光触媒清洗、便携等特性进行阐述,也为汽车内部空气污染的治理提供了更有效地改善对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治疗在降低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本院ICU的脓毒症机械通气的患者共94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益生菌组(n=46)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72 h内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益生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统计比较两组患者VAP、菌血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益生菌组患者的VAP发病率、菌血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63,P=0.029;χ2=4.438,P=0.03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P=0.167,t=1.29,P=0.20 8)。益生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t=2.16,P=0.038)。通过Log-Rank test分析显示益生菌组的无VAP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通过校正APACHEII评分、年龄后,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示对于28 d VAP发病益生菌干预组与对照组的RR值分别为0.18(95%CI:0.12~0.74,P=0.025)和0.21(95%CI:0.19~0.95,P=0.042)。结论益生菌强化治疗能够降低脓毒症患者VAP的发病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实用、固定稳妥的新型心电图机专用车的导联线防缠绕装置,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720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59例)和对照组(361例)。两组患者均由护士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组采用新型的心电图机专用车的导联线防缠绕装置,分析对比两组操作心电图的时间,心电图操作伪差发生率,护士对心电图检查过程在安全性、省力、省时、便捷、可操作性、稳固性方面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操作心电图的时间(92.32±0.36)s,对照组(120.63±0.5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电图操作伪差发生率为8.91%(32/359),对照组为14.96%(54/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操作心电图过程在安全性、省力、省时、便捷、可操作性、稳固性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心电图机专用车的导联线防缠绕装置能有效缩短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时间,降低操作伪差发生率,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简介: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ICU治疗的62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气道机械通气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9%优于对照组的78.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的71.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集束化护理模式能有效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枣庄市肿瘤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联用PS及无创呼吸机治疗。回顾性比较两组疗效、血气分析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χ2=4.242,P<0.05。治疗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最大呼气流量、内源性呼吸末正压优于对照组(t=8.895、5.676、11.141、3.040、13.330,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PS和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口腔免疫疗法(OIT)对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全面查找自建库至2020年10月发表的关于OIT应用于早产儿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累计干预组早产儿351例,对照组早产儿3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OIT可降低早产儿VAP的发病率[RR=0.36,95%CI(0.23~0.56),P<0.05]和气管导管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率[RR=0.33,95%CI(0.18~0.59),P=0.000 2],同时能够缩短住院时间[MD=-6.70,95%CI(-13.34~-0.06),P=0.05]。但两组干预后的机械通气时间、口咽部致病微生物检出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IT可以降低早产儿VAP的发病率以及气管导管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率,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住院时间,但今后仍需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呼吸机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辅助机械通气设备,在治疗低氧血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院内感染的肺实质性炎症,可以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呼吸机管路接头管理不规范以及呼吸机管路内喷溅而出的含菌冷凝水形成的气溶胶污染空气进而导致交叉感染,则是VAP发生的重要原因。现有呼吸机管路接头帽可起到避污的效果,但临床应用依从性不高。基于以上因素,广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等单位师生和医护人员共同设计了一种呼吸机管路接头避污及防空气污染装置,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361981.X)。该装置由模肺、罩体、悬挂部和束口部等组成,使用方法简单,可适用于有创呼吸机以及无创呼吸机管路接头的避污,从而减少患者VAP的发生以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鸢尾素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6~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VILI组(V组)和鸢尾素组(I组)。采用机械通气(潮气量20 ml/kg,通气频率80次/min,吸入氧浓度21%,吸呼比1∶2,呼气末正压为0)4 h方法制备大鼠VILI模型。C组保留自主呼吸4 h;I组于气管插管前30 min尾静脉注射鸢尾素1 μg/kg,其余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机械通气4 h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HE染色后行肺损伤评分,计算湿重/干重比值(W/D比值);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测定BALF IL-6、TNF-α、IL-10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BAL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和肺泡巨噬细胞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50(p-NF-κB p50)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M1型、M2型肺泡巨噬细胞百分比及M1/M2比值。结果与C组相比,V组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BALF IL-6、TNF-α和IL-10浓度升高,iNOS和Arg-1、p-NF-κB p65及p-NF-κB p50表达上调,M1型和M2型肺泡巨噬细胞百分比增多,M1/M2比值升高(P<0.05)。与V组相比,I组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BALF IL-6和TNF-α浓度降低,iNOS和p-NF-κB p65表达下调,M1型肺泡巨噬细胞百分比减少,M1/M2比值降低(P<0.05),BALF IL-10和Arg-1水平、M2型肺泡巨噬细胞百分比、p-NF-κB p5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鸢尾素减轻VILI大鼠炎症反应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减轻肺泡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体位下物理振动排石机(EPVL)对结石性肾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结石性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组并分别实施仰卧位、侧卧位、杂交位进行EPVL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结石排出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与乙、丙组比较,甲组患者治疗后7、14 d的结石排除率明显更高(P<0.05)。与甲、乙组比较,丙组的复发率明显更低(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丙组比较,乙组的疼痛缓解程度更佳,且疼痛缓解时间更短(P<0.05)。结论EPVL治疗结石性肾绞痛患者的优势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同时不同的体位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一定影响,治疗中可就患者结石情况以及治疗需求选择合适体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监测胃残余量是否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周期从建库到2019年1月。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的检索,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项研究,3项为随机对照研究,1项为队列研究,共785例患者。与常规监测胃残余量相比,不进行胃残余量监测没有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值为1.30,95%CI 0.78~2.16,P值为0.32);然而,在不监测胃残余量组呕吐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值为1.52,95%CI 1.20~1.91,P值为0.000 4);同时,在不监测胃残余量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值为0.61,95%CI 0.51~0.72,P<0.01);2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MD值为0.39,95%CI-0.70~-1.47,P值为0.49)和ICU住院日(MD值为-0.19,95%CI -1.55~-1.16,P值为0.7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胃残余量监测相比,不进行胃残余量监测没有增加重症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但对重症患者能否不再监测胃残余量尚需设计更加严谨的、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时采用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的优劣。方法选取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气分析结果、生命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干预前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干预后均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pH值(7.44±0.07)、PaO2[(74.25±10.13)mmHg]及SaO2[(95.93±3.02)%]均高于对照组[(7.19±0.15)、(68.15±7.43)mmHg、(90.65±4.57)mmHg](t=10.679、3.433、6.816,均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PaCO2[(47.13±4.70)mmHg]水平低于对照组[(57.57±4.54)mmHg](t=11.297,P<0.05)。两组干预前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其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干预后均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RR[(17.62±3.16)次/min]、HR[(70.10±7.52)次/min]低于对照组[(20.33±3.26)次/min、(85.90±7.95)次/min](t=4.221、10.209,均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FEV1[(1.65±0.72)L]、FEV1/FVC[(60.12±3.9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1.32±0.65)L、(56.15±3.62)%](t=2.406、5.239,均P<0.05)。观察组24 h排痰量[(26.86±5.27)mL]高于对照组[(19.93±3.02)mL](t=8.068,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6.62±1.38)d]及住院时间[(6.95±1.23)d]均缩短于对照组[(7.76±1.64)d、(17.85±2.39)d](t=3.761、28.674,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00%(10/50)]低于对照组[44.00%(22/50)](χ2=6.618,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使用无创呼吸机的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应用床上踏步训练机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活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2—8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24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评分均≥8分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床上踏步训练机功能锻炼。比较其在功能锻炼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支持参数的变化(呼吸机氧浓度、潮气量、呼吸频率、呼气末正压、支持压力、氧合指数及浅快呼吸指数)。结果下肢功能锻炼前后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机支持参数中,呼吸机氧浓度、潮气量、氧合指数、浅快呼吸指数锻炼前分别为(57.19 ± 4.36)%、(421.22 ± 17.31) ml、(172.75 ± 40.13) mmHg(1 mmHg=0.133 kPa)、(47.28 ± 3.89)次·min-1·L-1,锻炼后分别为(49.67 ± 5.82)%、(458.79 ± 15.20) ml、(193.58 ± 32.73) mmHg、(44.03 ± 1.21)次·min-1·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89~5.662,P<0.01或0.05)。呼吸频率、呼气末正压、支持压力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床上踏步训练机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活动中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该方式可使呼吸机氧浓度支持参数下降,潮气量增加,增加患者自主呼吸做功,氧合指数上升,浅快呼吸指数下降,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尽早脱机提供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