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术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2例实施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2组患者均接受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手术认知度、行为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SAS评分(40.56 ± 2.12)分,SDS评分(41.33 ± 2.64)分,对照组SAS评分(50.24 ± 2.14)分,SDS评分(47.66 ± 2.5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106、13.958,P<0.001)。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认知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认知度为96.97%(64/66),高于对照组的84.85%(56/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6.810,P<0.001)。观察组规律作息、按时服药、戒烟戒酒、健康饮食、康复训练各项行为评分分别为(96.12 ± 2.33)、(95.72 ± 2.16)、(96.96 ± 2.56)、(95.68 ± 2.14)、(96.45 ± 2.69 )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42 ± 5.12)、(89.86 ± 5.33)、( 90.13 ± 5.22)、(87.61 ± 5.36)、(88.19 ± 5.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278~11.360,P<0.001);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86.47 ± 6.9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8 ± 7.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848,P<0.001)。结论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术前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度和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参数设定下氦气源低温常压等离子体(non-thermal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NTAPP)射流处理对牙本质表面温度、润湿性以及胶原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为NTAPP在口腔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NTAPP发生装置的氦气气体流量分别设定为3、4、5 L/min,放电输入功率分别设定为8、9、10、11 W,分别处理12组人牙本质试件(西安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提供,每组样本量为6),采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测量NTAPP射流处理60 s内试件表面温度,绘制温度曲线。测量上述气体流量、输入功率设定下NTAPP射流处理5、10、15、20 s后牙本质和未经NTAPP处理的牙本质(阴性对照组)接触角(每组样本量均为6)。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观察氦气气体流量为5 L/min,输入功率分别为8、9、10、11 W设定下NTAPP射流处理5、10、15、20 s的各NTAPP组及阴性对照组(未行NTAPP处理)(每组样本量均为4)牙本质试件胶原纤维的微观形貌。结果气体流量、输入功率和处理时间对牙本质表面温度及润湿性均有显著影响(P<0.01)。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牙本质表面温度呈上升趋势;输入功率越大,牙本质表面温度越高;气体流量越大,升温越迅速。气体流量为5 L/min、输入功率为11 W处理60 s时,牙本质试件表面温度最高,为(35.10±0.24) ℃。随着NTAPP处理时间延长,与阴性对照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75.57°±1.45°)相比,各NTAPP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均显著减小(P<0.05);随着气体流量及输入功率增加,接触角呈减小趋势,气体流量为5 L/min、输入功率为10 W处理20 s后牙本质表面接触角最低,为13.19°±2.01°。FE-SEM显示,随着输入功率增大及处理时间延长,胶原纤维出现断裂、融合等不同程度的破坏。结论NTAPP处理可显著改变牙本质表面温度、润湿性及微观形貌,效果与设备的气体流量、输入功率和处理时间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与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网络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检索时限从数据库建立至2019年7月。搜集比较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射频消融组)和CO2激光(CO2激光治疗组)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词包括早期声门型喉癌、喉癌、喉鳞状细胞癌、等离子、激光手术、经口显微手术,以及Laryngeal cancer、radiofrequency ablation、CO2 laser等。完成相关文献的筛选,阅读和文献质量评估,并从中提取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和术后黏膜、嗓音恢复情况的研究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其中5篇为随机对照试验,8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献质量Newcastle-Ottawa Scale评分结果为8分3篇、7分7篇、6分3篇。共纳入1 110例患者,其中射频消融组584例,CO2激光治疗组526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射频消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WMD=-12.97,95% CI -16.69~-9.24, P<0.01)、术后第2天疼痛程度(WMD=-0.09,95% CI -0.17~-0.00, P<0.05)、住院时间(WMD=-1.14,95% CI -2.12~-0.16,P<0.05)、术后1个月黏膜恢复(WMD=-0.28,95% CI -0.48~-0.08, P<0.01)、术后1个月嗓音恢复[Jitter值(WMD=-0.94, 95% CI -1.61~-0.28, P<0.01),Shimmer值(WMD=-1.20,95% CI -1.31~-1.10, P<0.01)]等方面均优于CO2激光治疗组,但CO2激光治疗组在减少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低温射频消融组(WMD=0.81,95% CI 0.20~1.43,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治疗中,与CO2激光手术相比,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黏膜恢复和嗓音恢复优,但术中出血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亚低温和干预性亚低温对脓毒症小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BALB/C小鼠(SPF级),随机编号,将号码为10的整数倍的小鼠共12只作为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其余108只小鼠作为脓毒症组,以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0 mg/kg的方法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NC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脓毒症组造模成功1 h后测量肛温,按T≤36℃和>36℃脓毒症小鼠分为自发性亚低温组和非亚低温组;在自发性亚低温组中,T<34℃的小鼠予以剔除,将剩余的脓毒症小鼠随机分成自发性亚低温观察(naturally occurring mild hypothermia,NOMH)组和保持正常体温(keep normothermia,KN)组,其中NOMH组不给予预热干预,而KN组放在保温箱保持肛门温度在36.0~37.5℃之间;非亚低温组脓毒症小鼠随机分成非亚低温观察(nonhypothermia,NH)组和人工获得性亚低温(artificial mild hypothermia,ATMH)组,NH组不给予降温治疗,而ATMH组给予物理降温法降温,使小鼠肛温维持在34~36℃。各组中分别在建模后6、12 h随机选取4只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HMGB1浓度。在12 h时,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率;选取4只小鼠处死后取肺组织,常规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HMGB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HMGB1的相对表达变化。结果(1)建模后12 h,NOMH组、ATMH组、KN组及NH组生存只数分别为36(40)、6(11)、27(40)、4(1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86,P=0.002),与另外3组脓毒症小鼠相比,NOMH组的生存率最高(与ATMH组:χ2=5.222,P=0.022;与KN组:χ2=6.050,P=0.013;与NH组:χ2=11.672,P=0.001),但其余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与NC组相比,各组脓毒症小鼠在6 h、12 h的血清TNF-α、IL-6及HMGB1浓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NOMH组相比,ATMH组、KN组、NH组小鼠在6 h、12 h的TNF-α、IL-6及HMGB1浓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NH组在各时间点的TNF-α、IL-6、HMGB1浓度均为最高(P均<0.05);各组脓毒症小鼠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12 h TNF-α浓度较6 h时下降(P均<0.05),而IL-6、HMGB1浓度在12 h时较6 h时上升(P均<0.05);(3)HE染色显示NOMH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最轻,其次为ATMH组;(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MGB1蛋白表达由少至多依次为NOMH、ATMH组、KN组和NH组;(5)NOMH组、ATMH组、KN组、NH组脓毒症小鼠肺组织HMGB1蛋白含量分别为0.280±0.013、0.320±0.016、0.340±0.018、0.380±0.014,HMGB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86±0.22、6.02±0.18、6.26±0.20、7.98±0.28,分别较NC组(HMGB1蛋白含量:0.240±0.013,HMGB1 mRNA相对表达量:2.21±0.12)明显升高(P均<0.05);与NOMH组相比较,ATMH组、KN组、NH组肺组织中HMGB1蛋白、HMGB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NH组表达水平为最高(P均<0.05)。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下调脓毒症小鼠肺组织HMGB1的表达,减轻肺组织损伤,自发性亚低温的改善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PSL)无创评价心脏淀粉样变性(CA)患者整体及节段心肌做功。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CA患者18例作为CA组,2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两组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及机械离散度(MD)。应用左室PSL评价心肌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效做功(GCW)、整体无效做功(GWW)及整体做功效率(GWE),计算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肌做功指数(MWI)、有效做功(CW)、无效做功(WW)、做功效率(WE)的平均值。对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CA组GLS减低,MD增大(均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CA组GWI、GCW、GWW及GWE减低(均P<0.05)。③CA组较对照组左心室基底、中间、心尖水平MWI、CW及WE减低(均P<0.05),基底、中间水平WW减低(均P<0.05),且MWI、CW、WE呈"心尖保留"趋势。④GWI、GCW、GWE分别与GLS(r=0.854、0.816、0.748,均P<0.001)、LVEF(r=0.674、0.634、0.650,均P<0.01)呈正相关,与MD呈负相关(r=-0.657、-0.672、-0.710,均P<0.01);GWI、GCW与E/e′呈负相关(r=-0.493、-0.539,均P<0.05)。结论CA患者左室整体及各水平(基底、中间、心尖)心肌做功减低。MWI、CW及WE呈"心尖保留"特点。超声心动图左室PSL定量评价心肌做功可为CA患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泗水县人民医院住院部2019年1月至12月接收的压力性损伤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72.15±7.68)岁;2020年1月至12月接收的压力性损伤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71.84±8.22)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参考2016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关于压力性损伤的分级标准实施分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的NPUAP压力性损伤分级及压力性损伤面积。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的NPUAP分级均优于干预前(均P<0.001);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的NPUAP分级(正常26例、1期12例、2期7例、3期2例、4期0例)优于对照组(正常15例、1期13例、2期 8例、3期4例、4期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的压力损伤面积均低于干预前(均P<0.001);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的压力损伤面积低于对照组[(2.61±1.12)cm2比(3.48±1.3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缩小压力性损伤面积,促进压力性损伤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管理体系,为管理部门实施职业压力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以员工援助计划为基础,结合"评估-预防-控制-善后"组织压力管理模型,选择职业压力突出的儿科为切入点,通过查阅文献及对儿童医院管理岗位和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其职业压力管理现状,形成压力管理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儿科领域专家进行函询,最终确立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管理体系。采用百分权重法确定权重。结果共对8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及8名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进行了访谈,提炼出4个主题。共有20名专家参与了两轮函询,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78和0.8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7和0.14(均P<0.01)。最终形成的职业压力管理体系包含组织体系、压力评估、压力预防、压力控制和效果评价5个一级条目,21个二级条目和71个三级条目。结论构建的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管理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内容全面,可为医院管理部门系统开展职业压力管理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02年4月至2022年4月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46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1例;年龄19~80岁,平均45.6岁;患者病程8个月至33年。其中尿道外伤术后尿失禁24例,神经源性尿失禁9例,前列腺术后尿失禁13例。术前每日尿垫使用量(3.5±1.0)片,尿失禁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视觉模拟症状(VAS)评分(7.1±1.2)分。46例均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其中20例植入术前行药物治疗或尿路相关手术(口服抗胆碱能药物5例,尿道狭窄切开术2例,括约肌切开术3例,尿道扩张术5例,尿道结石碎石术1例,肠道膀胱扩大术4例)。45例男性中25例经会阴入路,20例经阴囊入路;1例女性采用经腹入路。根据术中测量球部尿道周径选择袖套,其中男性16例袖套周径为4.5 cm,29例为4.0 cm;1例女性患者袖套周径为8 cm。随访手术长期疗效,观察患者术后控尿情况(社交控尿定义为每日使用尿垫≤1片,完全干燥定义为无需使用尿垫),装置使用状态及并发症。对比不同病因、手术入路及袖套周径患者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9年,平均7.1年。截至末次随访,32例(69.6%)仍正常使用初次安装的括约肌装置,3例(6.5%)行1次修复手术植入新装置后可维持控尿,11例(23.9%)因术后并发症取出装置。术后35例(76.1%)达到社交控尿,其中16例(34.8%)达到完全干燥。术后患者尿垫使用量为(1.2±0.6)片/日,较术前显著下降(P <0.001);尿失禁对生活质量影响的VAS评分为(2.6±1.9)分,较术前显著下降(P <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6%(15/46),其中感染4例,局部侵蚀5例,机械故障3例,排尿困难2例,尿道萎缩1例。尿道外伤术后尿失禁、神经源性尿失禁、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术后社交控尿率[75.0%(18/24)与66.7%(6/9)与84.6%(11/13)]、并发症发生率[37.5%(9/24)与33.3%(3/9)与23.1%(3/13)]及装置修复手术率[37.5%(9/24)与33.3%(3/9)与15.4%(2/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入路患者与经阴囊入路患者,术后完全干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25)与40%(8/20), P=0.76],术后装置使用无故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15/25)与80%(16/20),P=0.20]。袖套周径为4.5cm与4.0cm患者的术后社交控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12/16)与65.5%(19/29),P=0.74]。结论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为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治疗方式。不同病因、手术入路及袖套周径患者术后控尿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手术治疗婴幼儿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麻醉手术科收治的657例手术治疗婴幼儿,根据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对手术治疗婴幼儿进行评估,根据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将其分为发生压力性损伤组(n=15)和未发生压力性损伤组(n=643)。收集婴幼儿年龄、手术时长、手术开始30 min体温、空腹时长、体重指数(BMI)、手术体位、发生压力性损伤时间、压力性损伤部位、压力性损伤分级及手术类型,调查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现状,分析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657例行手术治疗婴幼儿中,21例发生压力性损伤。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长≥3 h(OR=4.362,95%CI:3.322~5.728)、手术开始30 min体温<34.0℃(OR=1.066,95%CI:1.009~1.127)、BMI>17.9 kg/m2(OR=2.683,95%CI:1.133~6.356)是行手术治疗婴幼儿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治疗婴幼儿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围术期应重点评估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并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简介:摘要为探讨并修订驾驶员压力量表(driver stress inventory,DSI)中文版在我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及广州)驾驶员人群中的因子结构及信效度。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12年开展的“城市工薪族市内交通出行焦虑情绪研究”收集的数据,该数据通过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在北京、上海及广州三地分别选取300名(共900人,有效数据量表889份)驾驶人员,采用驾驶员压力量表(DSI)和自编出行及压力缓解量表,通过线上作答的方式对其驾驶压力等指标进行测查,测查内容主要从驾驶攻击、不喜欢驾驶、危险监控,驾驶疲劳和刺激寻求五个维度收集驾驶员自陈压力数据。将总样本按奇偶分组,采用相关和t检验等项目分析方法及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最优斜交转轴法(Promax)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对奇数编号445份样本进行DSI问卷修订;项目分析结果显示,原DSI量表48个条目中10个条目题总相关系数低于0.3,6个条目的题总相关关系不显著(r=-0.078~0.079,P>0.05),高低分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t=-16.642~0.091,P<0.001),删除此16个条目,剩余32个条目;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KMO=0.938>0.900,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χ²=6361.974,df=496,P<0.001),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中2个条目组成独立因子,不符合心理测量的相关标准并删除,最终保留30个条目,且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优于原量表(α=0.932>0.877)。基于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偶数编号444份样本的RMSEA、SRMR、CFI、TLI等模型拟合指标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拟合指数良好(χ²=1 250.447,RMSEA=0.070,SRMR=0.068,CFI=0.839,TLI=0.823);效标效度分析发现,修订后量表各因子与情境焦虑显著相关(r=0.190~0.556,P<0.01)。综上,DSI(中文版)的信效度良好,可作为我国驾驶人员压力的评估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压力-应变环(PSL)评价代谢综合征(MS)患者左室心肌做功的早期改变。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尚未发生左室重构的MS患者70例作为MS组,同期选择6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心肌做功分析,包括整体做功指数(GWI) 、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比较两组心肌做功参数的改变及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MS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GWI、GCW、GWE低于对照组,GWW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GWI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r=0.194,P<0.05),与舒张压(DBP)、腰围(WC)、空腹血糖(Glu)、三酰甘油(TG)及GLS呈负相关(r=-0.257、-0.452、-0.239、-0.193、-0.758,均P<0.05);GWE与收缩压(SBP)、DBP、WC、Glu、TG及GLS呈负相关(r=-0.360、-0.269、-0.326、-0.352、-0.265、-0.663,均P<0.01),与HDL-C呈正相关(r=0.201,P<0.05);GCW与WC及GLS呈负相关(r=-0.299、-0.737,均P<0.001)。GWW与SBP、DBP、WC、Glu、TG及GLS呈正相关(r=0.435、0.308、0.413、0.547、0.272、0.400,均P<0.01),与HDL-C呈负相关(r=-0.336,P<0.001)。结论PSL可以定量评价MS患者的早期心肌做功改变且重复性良好,具有一定的潜在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源调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300例高危孕产妇为研究对象,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资料收集和围术期心理压力水平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其相关压力源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300例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水平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总分为(33.75±8.09),其中得分排名前三的条目分别为条目15、条目3和条目11,分数为(2.95±0.94)、(2.93±0.87)、(2.67±0.75),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处于中度水平;年龄、受教育程度、生育经验、心理弹性、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度、应对方式、家庭功能、自我效能、焦虑抑郁程度、异常孕产史、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自觉健康状况等均为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心理弹性、家庭关怀度、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焦虑抑郁程度等均为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心理弹性、家庭关怀度、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焦虑抑郁程度等均为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也是孕产妇最根本的心理压力源,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应从以上因素出发,加强对心理弹性较低、自我效能低下、家庭关怀度不足以及焦虑抑郁程度严重等孕产妇的重视,并尽早进行重点心理干预,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心理压力,保障手术效果与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全程多维度无盲点护理预防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以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EICU收治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全程多维度无盲点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治疗依从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EICU患者应用全程多维度无盲点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并尽可能控制其压力性损伤的严重程度,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得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不同治疗节点心理压力,为临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分别选取初诊建档、促排卵、取卵及胚胎移植四个节点的患者,依据半结构式题纲进行质性访谈,以Colaizzi 7步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初诊建档节点:复杂情感交织,污名化,经济压力;促排卵节点:孤独感,忧虑卵泡长势,自我发展受限;取卵节点:"零"卵无助感,低支持度;胚胎移植节点:臆想助孕失败,治疗与工作生活冲突,认知度高与误区并存。结论IVF-ET助孕患者不同治疗节点心理压力源不同,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治疗节点的感受,提供针对性心理支持,以缓解其心理压力,改善助孕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麻醉护士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管理者调整人力资源分配,减少麻醉护士的职业压力,促进麻醉护理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上海市11所三级甲等医院229名麻醉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麻醉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压力均呈正相关。其中与心理健康因子相关系数最高的职业压力源均来自于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职业压力的5个维度中,均与心理健康因子中的强迫症状的相关系数最高(P<0.01)。其中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相关系数为0.566,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相关系数为0.477;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相关系数为0.477;患者护理方面相关系数为0.588;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相关系数为0.60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变量职业压力源中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对因变量心理健康10个因子均有影响(P<0.01)。自变量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对因变量强迫症状和睡眠饮食因子产生影响(P<0.05);自变量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对因变量恐怖因子有影响(P<0.05)。结论上海市麻醉护士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职业压力源中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孕症女性的唾液α-淀粉酶(salivary alpha-amylase,SAA)与其生育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的不孕症女性458例。采用应激的生物学标志物SAA和生育压力量表(Fertility Problem Inventory,FPI)对纳入的不孕症女性进行调查。通过淀粉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不孕症妇女的SAA浓度。结果不孕症女性的生育压力总分为(155.86±24.54)分。不同组间的家庭月收入、不孕原因和不孕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3,P=0.041;F=4.079,P<0.001;t=4.491,P=0.03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AA与社会关注、关系关注、父母角色的需要、有孩子的生活方式、性关注和生育压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60,r=0.348,r=0.222,r=0.166,r=0.203,r=0.426,P均<0.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生育压力、不孕原因和不孕类型是影响SAA的影响因素。结论SAA与生育压力相关,结合SAA和FPI更客观地检测到不孕症女性的心理压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26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术后拔除尿管后1周是否存在压力性尿失禁将患者分为压力性尿失禁组(n=78)和非压力性尿失禁组(n=248)。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前列腺体积、下尿路症状持续时间、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术前留置尿管状态、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比例、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来筛选独立的预测因素。结果压力性尿失禁组患者的年龄[(73.9±7.3)岁比(69.5±7.8)岁,P<0.001]、体重指数[(25.6±3.0) kg/m2比(24.6±2.9) kg/m2,P=0.004]、下尿路症状持续时间[(5.42±5.65)年比(5.05±5.19)年,P=0.008]、合并高血压[57.7%比43.6%,P=0.037)]、前列腺体积[(77.1±33.2) mL比(62.5±30.2) mL,P<0.001]、手术时间[(115.0±45.7) min比(99.8±41.4)min,P=0.006]均高于非压力性尿失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年龄(OR=1.05,95%CI:1.02~1.07,P<0.001)、体重指数(OR=1.08,95%CI:1.03~1.14,P=0.003)、下尿路症状持续时间(OR=1.21,95%CI:1.14~1.29,P=0.015)、前列腺体积(OR=1.11,95%CI:1.10~1.11,P=0.011)是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70岁、体重指数≥25 kg/m2、下尿路症状持续时间≥5年、前列腺体积≥75 mL是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MRI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SUI组和对照组受试者,部分SUI患者行尿道中段悬吊带术(TVT)治疗。受试者均行盆底动态MRI检查(静息相及力排相),对SUI组尿道、膀胱颈功能及盆腔器官脱垂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SUI组TVT术后尿道移动角度、膀胱颈及尿道开放、盆底器官脱垂程度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秩和检验(偏态分布)比较对照组和SUI组患者计量资料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差异。结果对照组25例,SUI组33例,31例行TVT治疗,其中12例于术后3~ 6个月复查盆底MRI,纳入术后观察。力排相下,SUI组较对照组,功能尿道长度、尿道移动角度、H线、M线、膀胱漏斗征、尿道开放和膀胱脱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漏斗征及尿道开放征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T术后SUI患者的膀胱脱垂程度减小,子宫脱垂程度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T术后SUI患者的尿道长度增加,尿道移动角度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MRI能准确评估SUI盆底功能;TVT术后对尿道支持结构薄弱及盆底器官脱垂无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