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来自湖北中部地区的调研经验表明,农村阶层分化基础上推行的大规模土地流转对于农村不同阶层有不同的影响。总体来讲,处于经济收入中上层的外出经商阶层和举家务工阶层就短期而言是受益的,但从长远来看,举家务工阶层也存在失地的担忧;处于中下层的务农为主的兼业阶层、务工为主兼业阶层和村庄贫弱阶层的利益则在不同程度上受损。这样的土地流转方式使“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固化了农村阶层结构。另外从村庄整体来看,大规模土地流转并未增长村庄总体收入和整体福利。由此,对于大规模土地流转,政府部门应该谨言慎行。

  • 标签: 土地流转 规模流转 农村阶层 分化
  • 简介:基于广西自治区L县的个案研究发现,在依托于政府庞大科层组织构建起来的扶贫场域中存在着各种"动员体制的再造形式",包括扶贫"领导小组"、扶贫管理的任务-目标取向、对口支援、定向扶贫和扶贫运动等制度安排以及社会多元参与机制等。这些动员形式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缓解科层组织包括政策部门化、制度僵化等"科层制反功能"。本文引入"制度弹性"这一分析性概念,从制度内涵和运作过程两个维度考察这些再造形式,其中定点帮扶的扶贫手段在实际运作中的制度弹性最高,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通过强激励将制度执行者与制度施与对象紧密联系,形成"共容利益"。依次递减的是领导小组的扶贫组织和任务-目标取向的管理方式,而社会多元参与机制基本缺失。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文章主要是对这些制度安排在扶贫场域内的动员机制和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制度背后激励设置、委托代理关系等学理机制有待深入的挖掘。

  • 标签: 扶贫场域 制度弹性 科层制 动员体制
  • 简介:新社会阶层的特征如何,属性怎样,不仅涉及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调整,也直接关系到如何进一步科学表述统一战线性质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性质表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 标签: 新社会阶层 统一战线性质 建设者 劳动者
  • 简介:有关中国国家治理的研究长时间关注宏观的运作模式与主体互动,忽略了联系不同主体的衔接机制。作为政策的执行者与治理任务的承担者,街头官僚不仅联系政府与民众,而且负责输出治理绩效与提供国家治理的合法性。然而,街头官僚在国家治理的整个环节中也面临着多元化的结构性问题,包括街头官僚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压力、权责不一与部门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街头官僚的行动能力,也对国家的有效治理造成了消极影响。

  • 标签: 国家治理 街头官僚 行政发包制 治理绩效 基层治理 环境治理
  • 简介:在基层政府"不支持、不反对"的农村土地调整态度下,村庄调地实践成为村民自治实践,它需要依赖村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村社信息资源、权威资源与规范资源等治理资源。但是村干部自身以及村社治理资源本身也是阻碍土地调整实践的因素,也即它们自身在不能处理公与私的辩证法时,就极有可能援引国家政策法规成为土地调整规范的破坏者,从而导致人地失衡与自治失序的恶性循环,部分村民的土地调整诉求得不到有效回应。但是,这种诉求却有可能在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压力下对其产生反制力量,从而使基层政府用行政驱动自治,助力村社内部实现人地均衡。

  • 标签: 行政驱动自治 人地失衡 土地调整 政策执行压力 村社治理资源
  • 简介:奥斯汀(J·L·Austin,1911-1960)是20世纪分析哲学普通语言派的一位大师,他所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西方学界有巨大影响。但他在传统哲学领域所做的工作则相对受忽视。本文将探讨他对知识概念所做的分析,以阐明其对知识论领域的贡献。1、奥斯汀和知识分析近代哲学以知识论为主题。知识论实际上有两个方面:一是解释知识是什么,二是回答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可能。传统知识论主要探讨第二方面问题。现代分析哲学秉承了注重知识的正统。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人工语言学派采取逻辑分析手段理清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探讨知识的基础和证实等问题,实际上是为知识辩护,与知识论中第二方面问题有关。因此长期以来

  • 标签: 知识 权威话语 知识主张 奥斯汀 经验 事实
  • 简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收入不稳定,特别是持久收入波动较大.为此,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启动农村市场,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等措施,使农村居民的收入特别是持久收入稳定增长.

  • 标签: 持久收入 暂时收入 预期
  • 简介:土地神信仰是民间信仰中的一种形式。信仰空间的构建是土地神信仰行为的起点.信仰惯习是行为产生的重要驱动力,危机情境是行为产生的催化剂。农村居民的土地神信仰行为对农村居民、民间信仰自身和农村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可以从对民间信仰的监督与引导、完善自身组织、加强基层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构建合理的农村民间信仰体系。

  • 标签: 农村居民 民间信仰 土地神信仰行为 原因 对策
  • 简介: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名化-离场-重生-返场”是其历史逻辑,嵌入性治理是其功能逻辑.厘清乡贤回归的行动逻辑,对于重塑现代乡贤,重构乡村权威以及推动乡村善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政府动员 新乡贤 嵌入性治理 乡村治理
  • 简介:文章主要从央地关系的视角来探讨政策执行结果与政策目标发生偏差的机制性根源。通过案例分析,指出政策运行的结果与政策本身的诉求相比,既有偏差,也有意外的惊喜。这些差异性结果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当前以指标考核为标准的政策执行体系导致地方政府只对指标负责,而不对事实本身负责,但指标本身又无法穷尽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有其自身的目标序列,这一序列与中央要求的匹配程度将直接决定政策实践的好坏。这些因素都是在当前的政策执行体系中无法消弭的缺陷,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具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政策实践的结果也具有不可预期性,呈现出"软政策执行"特征。这一特征摆脱了旧有的关于央地之间始终处于"收死放乱"循环的成见,还原了政策执行偏差悖论的客观存在,有效地解释了政策执行偏差的根本原因。

  • 标签: 央地关系 软政策执行 增减挂钩
  • 简介:四川宜宾L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L区)一些公务员目前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与该区公务员的心理压力过大和心理动力不足有很大关系。L区公务员的心理压力大主要是由于长时间高负荷工作导致的心理资源枯竭、工作责任过大导致的决策恐惧感、制度化的奖惩机制导致的紧张焦虑情绪、工作不胜任导致的时间紧迫感和威胁感等六个方面。因此,我们应从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改变不良认知习惯、提升心理承受能力、拓宽心理发泄渠道、优化工作生活节奏和搭建心灵沟通平台等方面缓解L区公务员的心理压力。

  • 标签: 公务员 心理压力源 工作效率
  • 简介:城乡统筹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乡镇治理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J省L市P镇为典型案例,详细梳理了近年来P镇在城乡统筹建设方面的成就和不足。从政府治理和民众需求两个角度总结了以P镇为代表的“后发赶超型”乡镇治理的基本特点,即在推动经济发展的目标指引下,地方政府通过书记挂帅、规划先行、资源整合、招商引资等措施实现了体制内“上下共谋”式运作,在短期内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和社会绩效。但与此同时,在发展式导向的指引下,基层民众的需求只能被动输入,存在民意表达缺失的状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常态下,“后发赶超型”的乡镇治理模式将会暴露其脱离实际和滋生腐败的潜在弊端,难以具有可持续性。因此,需要从观念、制度和组织三个方面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基层治理能力。

  • 标签: 乡镇治理 “后发赶超” 城乡统筹 “上下共谋” “被遮蔽的民意”
  • 简介:为了解释土地冲突在现有治理结构下是如何构建的,采用田野调查和案例研究法,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冲突的演变过程和治理机制的构建。研究发现,在经济领域,由于权力边界与市场边界不清,行政科层的推动机制取代了城镇化的市场内生动力机制,地方政府攫取了土地租金的绝大部分,城镇发展的成本被转嫁到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身上;在社会领域,通过行政权力嵌入到底层社会中,利用策略化的治理方式迫使农民接受既定的征地补偿标准,将土地冲突的压力传导到底层社会内部,形成刚性稳定的治理格局。最后,由于地方政府忽视了向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服务、养老保险等公共产品,使得失地农民逐渐贫困化、边缘化,导致土地冲突加速积累和酝酿,最终演化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风险。土地冲突演变机制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土地冲突治理机制的建构路径。

  • 标签: 政府主导 权力边界 策略化治理 土地冲突
  • 简介:地方人大监督能力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大监督职能缺乏认同,导致监督意愿不强;人大自身建设存在缺失,导致监督水平不高;关键程序设置易于虚化,导致监督刚性不足;关键领域监督存在缺位,导致监督效果不佳。通过对影响提升地方人大监督能力的体制性因素包括地方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地方人大与党委的关系的分析,提出提升地方人大监督能力的重要路径。深化对人大监督工作的认识;完善实现人大监督职能的自身建设;完善增强人大监督效果的保障机制;利用现有权力强化监督实效。

  • 标签: 地方人大 监督 能力
  • 简介:当前,我国乡村社会正着力构建服务型村级组织,12345政府热线是服务型理念实践的重要体现。以12345政府热线的乡村实践为例,采用结构分析路径探讨服务型理念下国家-村级组织-农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所带来的乡村社会治理困境。研究表明,在服务型理念下,农民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服务话语保护进行私利化需求的策略表达,政府利用技术治理和行政动员将行政压力转嫁到基层,村干部则通过平衡满意率、表述规范化、保留证据链等手段释放压力、规避责任。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服务理念在实践中被异化,服务型村级组织不仅不能为村民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且破坏了乡村社会公共规则,影响了乡村社会的实质治理,并不断弱化村干部治理的合法性,最终可能引发国家基层治理的风险。因此,服务型村级组织建设的关键不在于激发服务诉求,而在于重塑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

  • 标签: 服务型理念 基层治理 村庄公共性 基层合法性
  • 简介:村庄两委关系的实态受到来自变动中的“国家-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具体的“过程与事件”的实时作用.要对变迁中的两委关系展开研究,就要同时关注宏观和微观层面因素的变化.研究将时间背景预设为改革开放至今时期,在对前者进行有机切分的基础上,运用“过程-事件”分析法,挖掘、还原和捕捉村庄“场域”内的“过程与事件”,考察两个时段内村两委的关系.在浙北L村①,“书记负责制”是改革开放后至税费改革前时段村庄两委关系的样态;而在税费改革后至今时段,两委关系演化为“书记指导制”.那么,这种关系模式的变因是什么,依循何种路径,未来趋向又如何,这些都是本文将要着重阐述和探讨的重点.

  • 标签: 村庄两委 书记负责制 书记指导制
  • 简介:关于行业协会与国家决策结构之间的互动过程与模式选择问题,学界存在争论。广东L县交通运输协会,提供了透视该问题的一扇窗户。协会与其主管部门L县交通局之间,形成了一种准法团主义的互动结构。无论从创建过程、运作过程、人事决策过程还是功能定位来看,这一结构都具有高度的国家主导性,可将之定位为国家法团主义。L县交通运输协会的经验只具有类型学的意义,只能代表民族地区自上而下型行业协会与国家之间的互动结构特征。

  • 标签: 国家法团主义 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