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村民通过自己制定规章制度,直接参与村务决策、管理和监督,保障农村妇女权益,在现行条件下起到了弥补法律空白、延伸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民主管理的作用,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对蚌埠市的村规民约进行全面调查发现,在村规民约的修订中存在着维护妇女权益的内容薄弱、妇女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妇女生殖健康权利易被忽视、留守妇女婚姻家庭问题隐患多等诸多问题,必须通过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男女平等意识;提高妇女在村务管理中的参政水平;建立并完善保护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体系;加强对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形成保护妇女权益的氛围,加大维护妇女权益的力度.
简介: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而公务员培训是提高公务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本内容分析方法,运用QSRNvivo11文本挖掘软件,以重庆市公务员局官网公开发布的46份关于公务员培训工作的相关文件作为分析对象,构建培训主体、培训类别、培训形式和培训结果四大分析模块,通过对重庆市公务员培训采取文本内容分析方法从而获得探索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务员培训过程中,能力导向的培训理念已经形成,但仍然存在基层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初任培训实施力度不大、培训机构市场化不理想、培训结果缺乏考核等问题。对此,相关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
简介:我国农村社会发展转型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其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家族化就是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家族化表现为党内民主形式化,党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失衡;中青年能人和权威老人被边缘化;村民对村民代表大会认可度较低和缺乏存在感等。这一现象阻滞了政党在民主政治中发挥作用,是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政党转型的阻力,阻碍了村民自治。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家族化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发挥党组织的整合功能与开展党内民主相结合;二是对农村基层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建立完备而科学的农村基层党内制度体系;四是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拓宽党组织活动范围。
简介: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公布,居住证制度正式成为户籍改革的重要部分。学者们虽对居住证制度的政策效应和实践效果有诸多讨论,但系统考察居住证制度对农民工福利影响的研究仍比较匮乏。本文基于Sen的可行能力理论和2009-2010年上海农民工调研数据,采用模糊数学、分位数回归等方法,系统地探讨了居住证制度对农民工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居住证制度显著改善了农民工的总福利水平。其中,对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与防护性保障改善显著,而在工作就业和经济状况方面则不存在明显改善效果。(2)居住证制度能明显改善生存较艰难的工业工人的福利,但对自主经营的农民工总福利却存在显著的负影响。(3)城市满意度、归属感和上海话掌握程度会显著提高持有居住证的农民工福利水平,而与当地人交往情况对持有居住证农民工的福利水平无显著影响。(4)居住证制度对农民工总福利、工作就业和防护性保障的边际贡献随着分位数增加而呈现“∩”型变化,对农民工的生活和经济状况的边际贡献则随着分位数增加而逐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