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问卷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120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认知闭合需要与一般启发式策略对个体价格判断的潜在影响。结果发现:(1)认知闭合需要与精确度效应交互作用显著,高闭合个体在整数价格高低的评价上高于低闭合个体;(2)认知闭合需要与差价大小交互作用显著,差价整数位是3时高闭合个体对于差价的评价高于低闭合者;(3)认知闭合需要,左侧数字改变与以9结尾、以0结尾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当评价左侧数字改变的价格时,高闭合个体对以0结尾的数字的评价显著高于以9结尾的数字的评价。认知闭合需要与启发式策略对价格判断共同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定价方式与定价策略会对认知闭合需要不同的个体产生差异性影响。

  • 标签: 认知闭合需要 启发式策略 价格判断 代表性启发式 获得性启发式 锚定启发式
  • 简介:西方的实验研究方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同样是可行的,这一点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个体宗教心理发展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目前课题组进行了多项关于信仰基督教儿童和信仰天主教儿童宗教认知发展、宗教情感发展、宗教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采用多变量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主要考察任务、年龄、性别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因此,如何挖掘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教义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有关实验研究,不仅对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而且对丰富中国文化背景下宗教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时代内涵具有重要的学科建设价值。

  • 标签: 中国 宗教心理学 实验研究 可行性 重大主题
  • 简介:处理数量语义信息时存在左右轴表征作用,还是更多为上的隐喻语义表征。本文从具身认知观的视角,探讨中文数量语义信息处理时是否存在空间表征效应。阅读数量信息的句子,实验一受试用手指顺上下轴的方向(运动和非运动)转换按键来计时阅读,实验二,受试用手指顺左右轴的方向(运动和非运动)转换按键来计时阅读。研究发现空间动作一致效应在上下轴中存在。本研究在认知语言学更多为上的隐喻原则基础上对数据结果进行了讨论。

  • 标签: 中文数量 句子处理 具身认知 感知动觉计划 空间动觉兼容性效应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同一与人际适应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测试量表》及《大学生人际适应量表》对280名高师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的同一性地位主要分布在同一扩散一积极的延缓的中间地位(D—M地位)(2)人际适应量表总平均分为3.52,人际适应总体上呈正向趋势;(3)大学生人际适应与自我同一显著正相关。结论自我同一形成的越好,人际适应也就越好,同时人际适应能力的增强对自我同一的确立也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 人际适应
  • 简介:目的:为了发现当代初中生自我同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了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16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5份,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初中生自我同一水平在“过去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这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级差异。在“现在的自我投入”这一因子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在“过去的危机”这一因子上的得分七年级与九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在“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这一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2)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3)初中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相关。

  • 标签: 初中生 自我同一性 心理健康
  • 简介:物理问题创造解决是一个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交替运行的过程,而表象对问题的创造解决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自编的物理问题对天津市某中学109名高二理科学生进行物理问题创造解决测验,探讨高中理科学生物理问题创造解决中的表象特征。验证了表象与物理问题创造解决中的发散思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与聚合思维无显著相关。对109名高二理科学生K聚类分析发现: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高创造和中等程度创造的学生人数较少,而低创造的学生人数较多;表象丰富很高和较高的学生较少,表象丰富较低的学生较多。

  • 标签: 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 表象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 简介: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逐步深入,官兵的意志品质成为影响战斗力生成的直接因素,如何帮助官兵培育良好的意志品质,随之成为当前军队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培养军人良好意志品质的必要入手,探讨了利用国家、军队和个人三级联动的模式来培养军人良好意志品质的实现途径。

  • 标签: 军人 意志品质 实现途径
  • 简介:个体社会地位高低的认知与患者对医信任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又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00名过去一年内自己或家属曾有就诊经历的被试,启动其社会地位感知后考察对医信任的水平。结果显示,社会地位感知与患方对医信任不存在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收入对高社会地位感知组患方的对医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8,p〈0.05),能够有效解释高地位感知组对医信任得分变异的3%。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低地位感知组患方信任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1,158)=2.21,p〈0.05]。研究结论:社会地位感知与患方对医信任不存在相关关系,高低社会感知组对医信任的影响因素是有差别的:高地位感知组对医信任的影响因素是家庭经济收入,低社会感知组对医信任的影响因素是性别。

  • 标签: 医患信任 社会地位感知关系认知 家庭经济收入 性别
  • 简介:采用《大学生社会发展水平评定量表》对60名被试进行研究,区分出社会发展良好、中等和迟滞的被试。接着采用行为实验的方式考察社会发展水平对被试交往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只对被试与女性互动对象互动的面部表情上产生影响,而社会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水平对被试与不同性质个体互动的某些行为上产生影响。第二,社会发展的总体类型对被试面对不同互动对象的同一行为反应上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有限,仅在面部表情上表现出性别差异;而社会认知发展类型和情感发展类型对不同互动对象的同一行为表现出有限的影响。第三,社会发展迟滞的大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对实验任务冷漠或过度热情的现象。

  • 标签: 社会性发展迟滞 大学生 人际互动 行为实验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50名大学生的归因方式、气质乐观与心理幸福感(即抑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归因方式问卷的总分与气质乐观、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气质乐观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2)归因方式的自身雏度上,乐观者、悲观者的归因方式无显著差异;持久和整体性维度上,对可控低水平事件的归因方式无显著差异,对中、高水平事件,悲观者的归因方式比乐观者更悲观;(3)归因方式对抑郁、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气质乐观为中介变量。

  • 标签: 归因方式 气质性乐观 悲观 心理幸福感
  • 简介:采用实验室观察和问卷法考察3~5岁儿童气质活动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3~5岁儿童气质活动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不同活动儿童的父母在溺爱和放任性上有显著差异。(2)父母对3.5岁不同活动儿童的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3-5岁不同活动的男孩其父母的教养方式没有差异。而3.5岁不同活动女孩其父母教养方式在溺爱和放任性上差异显著。

  • 标签: 活动性 父母教养方式 儿童气质
  • 简介:采用广义问题网络使用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社交焦虑量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对465名大学生进行了间隔6个月的两次调查.以探索问题网络使用与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问题网络使用与幸福感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焦虑、抑郁显著正相关;(2)问题网络使用与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之间存在单向预测作用.即前期的问题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并且这种预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生.前期的问题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社交焦虑;对于女生,前期的问题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幸福感和抑郁。

  • 标签: 问题性网络使用 幸福感 社交焦虑 抑郁
  • 简介:<正>课堂教学虽然已被人广泛地开展研究,但远远还没有弄清楚它的性质、概括出它的规律。但是有一点,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心理学家都一致同意课堂教学并不是一种简明的活动,它的结构是相当复杂的。如果一个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按照自己事先制定的计划不折不扣地将教材"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理解、记牢和会使用,那未这个教师心目中的课堂教学结构就是

  • 标签: 课堂教学结构 信息活动 教学心理结构 教师作用 信息处理 相互作用
  • 简介:<正>一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应用题教学对于理解各种数学概念、数量关系和算理是极为重要的,对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虽然目前“简易方程”已下放到小学,无疑,代数解法较算术解法更

  • 标签: 数学认知结构 数学结构 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 代数解法 数量关系
  • 简介:<正>有的同志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教师通过言语行为对学生施加系统的影响。其实不然。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结论:言语行为只占学生获得的信息总效果的38%,非语言行为则占信息总效果的62%。这一结论说明非言语行为在教学过程

  • 标签: 教师 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非言语行为 情绪
  • 简介:问卷结果表明:普通大学生和GRE考生在有关记忆过程的知识方面没有差异;绝大多数GRE考生有选用“较多的”策略趋势,且在规定单词记忆量和精细加工策略方面差异显著;两类被试在对策略的评价的总体上具有一致,但两类被试在选择比较有效和值得推荐的策略时,在一些自我监控策略上的选取比率表现出差异,在选择效果不佳和基本无效策略时,在某些一般记忆加工策略上选取比率也存在差异;绝大多数被试推荐策略是基于经验,判定策略无效是源于直觉判断。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知识、情景因素与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关系;提出了实际学习情景下策略有效性意识形成的两个因素及可能途径。

  • 标签: 元记忆知识 元记忆策略 客体记忆策略
  • 简介:以不同认知负荷的连环数认知运算为实验材料,以小学三到六年级175名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认知负荷对小学生工作记忆资源分配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认知负荷的难度明显地影响到了小学生工作记忆资源分配策略.在策略的选择方面,认知负荷对于小学生认知操作成绩的影响力在低年龄段时没有达到显著差异,而小学六年级则差异显著;在策略的正确率方面,认知负荷难度的影响力随年级的升高而相对减少;在策略的解题速度方面,认知负荷的难度也明显地影响到了小学生工作记忆资源分配策略的解题速度.

  • 标签: 小学生 难度 解题速度 认知 小学六年级 影响力
  • 简介:研究采用对偶选择的范式考察了3~5岁儿童基于能力特质进行信任判断的策略。让144名3~5岁儿童在面对能力强和不挑食这两类人时做出信任判断。结果发现3~4岁儿童的信任判断受老师评价偏向的影响,他们的信任选择与老师评价偏向一致。5岁儿童的信任判断则不受老师评价偏向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3~4岁儿童信任判断的策略是依据特质效价,5岁儿童的策略是依据特质意义。

  • 标签: 信任 能力特质 特质理解 策略使用 学前儿童
  • 简介:指类句是传递自然界与社会知识的普遍且强有力的手段(Cimpian,2010),在儿童的概念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Cimpian&Markman,2009;Gelman,2009),并且在形成刻板印象和行为动机等其他社会认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语法,概念和因果关系归因上探讨了指类句的研究进展,梳理了指类型语言的来源,以及它在儿童归纳推理发展进程中发挥的强有力作用,并且也试图探索未来研究的方向,和中文的指类型语言研究的困难。

  • 标签: 指类句 语言 概念 因果归因 动机
  • 简介: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知觉符号系统认为知识表征具有知觉特点,并假设语言理解中对于所涉及概念及其隐含属性会即时进行知觉模拟。当前研究采用句图匹配范式,通过三个实验探讨句子理解中是否会对物体隐含颜色属性进行知觉模拟及其具体条件。实验1沿用经典范式验证语言理解中对物体隐含颜色存在知觉模拟过程。实验2通过变化句子前语境考察语境是否支持对于物体隐含颜色知觉模拟的影响。实验3进一步考察当颜色属性与其对应物体存在稳定关联时(即具有高颜色诊断的物体),在不同语境作用下是否会引起知觉表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理解中知觉模拟过程是灵活的,语境改变会引起读者所激活的物体颜色知觉表征发生变化,并且对于高颜色诊断物体,即使缺乏支持语境,读者仍然会对句中隐含的物体特定颜色进行知觉模拟。

  • 标签: 隐含物体颜色 知觉模拟 颜色诊断性 语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