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0 个结果
  • 简介:价值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理念之一。事物的价值究竟取决于什么?笔者认为:它既取决于事物的性质和内涵,又取决于社会的认同与尊重。有了这个基础,探讨洞经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事情就好办多了。本文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洞经音乐文化 中国 道教 民族文化 宗教价值 交流价值
  • 简介:岁朝图记载了古代春节的各种习俗,比如扫尘、祭祖、傩祭、立桃人、挂桃符、挂年画、贴门神、贴春联、爆竹等等,堪称古人春节习俗的形象再现,为研究古代历史、民俗、绘画提供了实证。一春节是中国传统中最隆重的节日,在中华民族中流传了数千年之久,团圆、迎春和接福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绘画反映生活,生活中的民俗现象进入画家的视野是一种必然。古时就有一类专门描绘春节的绘画,被称为“岁朝图”。“岁朝”即“一岁之始”。《汉书·五行志》云:“岁首、正月、朔日,是为三朝”,即农历的正月初一。

  • 标签: 习俗 扫尘 生活 民俗 绘画 桃符
  • 简介: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宗教文化遗产已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加强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旅游开发在宗教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这就需要对当前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作出若干思考。

  • 标签: 旅游开发 宗教文化遗产 影响
  • 简介: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是一部佛教文化色彩极为浓厚的作品,它以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来象征世间的众生,“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是书中人物的真实写照,生死、善恶、恩仇的界限最终都归于消灭,每个人物都在因缘和合中生死流转,全书弥漫着浓厚的佛教气氛。笔者拟对书中所体现出的佛教文化思想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求就正于有缘。

  • 标签: 小说 《天龙八部》 佛教文化 金庸 人物形象 教义
  • 简介:一佛教是重视文化哲学的宗教,同时又是重视实践修持的宗教。按照佛教修行的程序,分为信解行证四个阶段。信解属于文化哲学的研究,行证则属于修持和证悟。佛曾预言:佛入灭后,其教法的流行次第,分为三个时代,即正法时、像法时和末法时。正法时五百余年,是教法、修行、证果三者完全具足的时代。像法时的一千年,虽没有证果的人,但教法和修行二者还存在的时代。到了末法时的一万年,就只有教法存在而缺修行和证果。其后就出现连教法也消灭的时代,这叫做法灭时代。佛教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自然是佛陀所说的经典。佛教经典总括为三藏,根据内容一般分为经藏、律藏和论藏。关于三藏有

  • 标签: 证果 修持 佛教经典 律藏 经藏 论藏
  • 简介:人类的一切交往,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向来都是双向交流的。人类历史表明,当一种文化传人到另一种文化氛围中时,往往有两个方面的可能性:一是外来文化为了迎合或适应当地文化环境的需要而使自身有所变形;二是当地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刺激下也会发生某种程度上的变化。中国佛教,尤其是在隋唐时期发展而来的禅宗乃至此后的宋明理学,就是在这种文化交流与对话背景下的产物。确切地说,它是中印异质文化交流碰撞的结品。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双向交流 中国佛教 异质文化交流 外来文化 文化氛围
  • 简介:本文指出,在后现代浪潮的冲击下,有必要融会华人文化传统中的儒家德性传统、西方的卫斯理恩典论、麦金泰尔(AlasdairMcIntyre)与候活士(StanleyHauerwas)的品德伦理理论,并重视“预临之恩”、“称义之恩”、“成圣之恩”,以促进教会的成长。

  • 标签: 儒家德性传统 卫斯理恩典伦 品德伦理学
  • 简介:在本文中我们将看到,自16世纪中叶以来,以葡萄牙人为代表的西方教会文明,是如何与马拉巴教会发生接触,又是如何开始发挥其作用,去损害马拉巴教会的文化特性,自主性以及个性的。

  • 标签: 印度 基督教 文化交流 传教士 叙利亚教会
  • 简介:基督图像启示教会及基督徒所关心的,即上帝对社会的怜悯、公平、正义,以及最重要的爱。当基督教信仰在人类生活的所有层面上,尝试着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变革时,在上帝的家中,基督图像所折射出的平安、和睦和公义境界,将会在新的社会时代,与新的社会精神文化图像带给我们共通的灵感。

  • 标签: 基督图像 社会精神文化图像 相互叠化
  • 简介:1984年北京智化寺文物保管所从如来殿佛身内找到三种元代佛经。其中有杭州大寿圣寺的僧人崇权印制的《妙法莲花经合论》,分三本七卷,经折装,藏经纸书高29.5厘米,宽11厘米。卷首书名下注日:“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论,宋宝觉圆明禅师惠洪造;附论,宋丞相无尽居士张商英撰”。其下注小字“武林徐远山刊”及刻工名字。

  • 标签: 佛教文化 骈体文 宗教文学 佛经 史学角度 《印经记》
  • 简介:阅天下伽蓝于一瞬览世间珍奇通古今中国佛教的发展和寺院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传道送法、刊刻佛经、创宗立派都是以寺院为中心进行的。

  • 标签: 中国 佛教 文化艺术 知识 佛学 佛寺
  • 简介:李冰、许逊是历史上以“治水”著名而最终成“神”的人物。从治水的功绩而言,李冰远大于许逊。然在民间社会乃至封建国家的祀典中,李冰的地位和影响却远逊于许逊。个中主要原因,是蜀赣道教造神方式及其地域信仰文化不同。

  • 标签: 李冰 许逊 蜀赣道教 民间信仰
  • 简介:孔汉思和秦家懿在《中国宗教与基督教》一书中把世界主要宗教分成三大河系:其一是亚伯拉罕系三大宗教,即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源出闪米特人,以先知预言为其特点;其二是印度宗教,以神秘主义为其特点;其三是远东宗教,源于中国,其中心形象是圣贤,是哲人宗教。该书对三大宗教河系特点的概括尚需商榷,但将源自中国的宗教列为三大河系之一,是颇有见识的。 

  • 标签: 中国宗教 文化模式 宗教学 亚伯拉罕 伊斯兰教 先知预言
  • 简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深受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的影响。而对巴金的小说创作影响最大的,则是极富俄罗斯特色的东正教文化中独有的女性崇拜的文化传统。巴金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近乎完美的女性人物形象系列,其中所彰显出来的女性崇拜意识与他所受俄罗斯东正教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 标签: 巴金作品 女性崇拜 俄罗斯东正教
  • 简介:《陆先生道门科略》中说“大道虚寂,绝乎状貌;至圣体行,寄之言教”,意思是大道虚空而没有任何的声音,是不能用任何形象来表述的;而那些圣人,能够感悟到大道的存在,按照大道的意志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并且依靠大道来弘扬道教信仰。人们了解道教文化,并进一步发现这种文化内在的价值,进而信仰道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 标签: 道观 圣人 存在 道教文化 道教信仰 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