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所谓"家庭精舍",顾名思义,就是私人家庭的"精舍"化或佛教化,所体现的是"佛化家庭"的理念,这个理念乃是"世出世间不二"的"人间佛教"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化家庭"运动在当代中国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佛化家庭"在中国城乡出现,虽然还远谈不上普及,但也构成了当代中国家庭文化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简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中国文化的这一基本格局,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初,历时1600年左右。
简介:2001年,新世纪的第一年。
简介:民国三十年(1941),陪都重庆《新华日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有这样一个女人》。说的是当时在四川省政府供职的唯一女官员、风华正茂的游永康,突然弃绝功名利禄,剃度出家修行。五十多年的风烟云雨消逝了,这位当年的新闻人物,就是今天笔者要向各位读者介绍的当代中国比丘尼中最有才华,最有声望的隆莲法师。
简介:总体而言,中国过去一、二十年来的新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混杂着过去世界一、二百年来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各种风格和样式,在不断引进、吸收,模仿、借鉴,创新、融合的过程中,不免有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情形。与此相反,佛教建筑在这一时期,几乎完全自我隔绝了这些混杂与喧嚣,调回头去,从历史中寻找灵感的归宿,结果是大量唐代风格、
简介:一般认为中国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与发达的神学讨论,但是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的《道德经》,却成就了道教。这很有趣,也很特别。
简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八周年。中国天主教会延续多年来为世界和平祈祷的传统,秉承“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福音精神,于常年期第22主日(9月1日)号召全国各教区为世界和平祈祷。马英林主教、郭金才主教在“一会一团”小教堂,隆重举行弥撒为世界和平祈祷;谴责历史上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历史苦难。
简介:“海内名山,五岳称最”。而“五岳独秀则天下推南岳”。七十二峰,层峦迭翠,茂林修竹深处,奇石清流激湍之中,看似关山难越,惊险断岩当途,却又峰回路转,别有风光在前;若攀其绝顶,极目楚天,湘水行舟,百花齐放,长雁争鸣。云里雾里间,天地人一体,
简介:订阅和运用《中国宗教》杂志的几点体会□江苏兴化市委统战部陈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恢复落实,地处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腹地的兴化市也不例外。1987年初,本市成立了佛教协会,现有会员489人,农村中50岁以上的老人(除党员干部外)...
简介:一、脚步与声音——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全球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全球化本身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政治全球化",时间起点可以追溯到大航海时代,之后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的主角是现代主权国家,典型关系为"大使对大使"(A2A,AmbassadortoAmbassador)。
简介:应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和香港回教协会联合邀请,由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宛耀宾副局长为团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马贤副会长为副团长的中国穆斯林友好访问团一行15人于4月25日抵达香港,进行了五天的友好访问,受到香港各界穆斯林弟兄的热情欢迎和友好接待。访问团于4月30日返回内地。
简介:美国的中国道教研究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需要。研究者的国际合作性使美国道教研究呈现出范围广、多重点、研究方法集各地精华等特点。研究者主要关注道教经典、仪式、宗派历史、炼丹养生以及与中国历史文化科学等领域的关系,不断变化的研究热点体现了学者的社会关怀。
简介:《中国穆斯林》杂志是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管、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伊斯兰教综合性刊物,全国中文宗教类核心期刊,具有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为各族各界、各行各业了解我国民族宗教政策,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情况的重要读物。
简介:
简介:胥远在2005年6月8日《北京科技报》并发表文章,探讨中国寺庙建筑所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与欧洲教堂建筑的比较,作者认为,中国寺庙建筑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与中国天人合一、阴阳转化的宇宙观有着深层联系。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在于与周围环境以及殿落、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展示出组合变换所赋予的和谐、宁静以及韵味。中国寺庙建筑还是绘画式的,出发点是线,梁、柱、
简介:除了社会的、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宗教的存在和发展极大地受制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及信仰特征。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度。中华文明的悠久、璀璨、辉煌曾使我们骄傲地相信,基督教只有在缺乏高度文化传统的区域才能得到长足发展,中国古老的传
简介:《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一书于2015年7月由上海中西书局正式出版。本书为“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之一。作者柯嘉豪(JohnKieschnick)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宗教研究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尤其关注佛教文化史。本书是柯嘉豪的一本重要学术著作,在西方中国宗教研究领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书从与佛教相关的器物入手,如舍利、锡杖、钵盂等,考察了它们在印度的起源以及流传到中国的过程,
简介:清代以后,随着整体佛教的衰落,禅宗中的禅法内容日趋保守,法卷传授成为禅宗传法和出任丛林住持的主要形式.然而清代中期以后禅宗的法脉传承情况,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近于空白.本文依据地方寺志、塔铭、碑记和一些稀见的法卷等资料,并通过实地调查,对明清以后曹洞宗的支系传承和重要寺院进行了梳理,并以福州鼓山涌泉寺和镇江焦山定慧寺为重点,对曹洞宗的寿昌、云门两系在近现代的发展和传承情况作了研究.
简介: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造纸术和印刷术很早便走向世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广泛传播到西方,同时西方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国的造纸术最早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据记载,伍麦叶王朝(661—750)覆灭后,造纸术由中国传入。
简介:东汉以来的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翻译思想史、理论史的肇始。佛经翻译中的译者、译著、译场和译论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项目,研究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中产生的思想和理论萌芽对中国翻译学科的理论贡献和当代意义。
"家庭精舍":中国当代"佛化家庭"研究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中国:精神和经济一起过大关
当今中国第一尼——隆莲法师
当代中国佛教寺庙建筑现象观察
《道德经》与中国式宗教意识
中国天主教为世界和平祈祷
中国南岳千年佛教论坛缘起
订阅和运用《中国宗教》杂志的几点体会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佛教
中国穆斯林友好访问团出访香港
美国的中国道教研究之管窥
欢迎订阅2009年《中国穆斯林》双月刊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隆重庆祝
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寺庙建筑
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透视
《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出版
中国近现代的曹洞宗法脉传承
中国造纸术的传播与《古兰经》印刷
佛经翻译对中国翻译理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