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35年版的《巴黎,19世纪的首都》尽管体现了瓦尔特·本雅明在方法论上的唯物主义转向,但是依然暗含着祈求弥赛亚救赎的悲悼性。悲悼性隐喻于辩证意象内部"过去"与"当下"的张力之中,当代人通过与受压迫者的对话,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力神话是建立在历代被统治阶级受难牺牲的基础之上。受压迫者记忆的重视,将瓦解生产力神话所支撑的资本主义政治的合法性,为当下的革命实践赋予正当性。波德莱尔被视为一个现代性的爆破者,其诗歌中的堕落意象是一种意在颠覆现代性的革命姿态。总而言之,本雅明是激进的现代性爆破者,他的目标是瓦解支撑法西斯统治的历史哲学基础,直接摧毁现代性,而不仅仅是一个商品梦幻与都市文明的批评者。
简介:"未来主义与政治"这一话题的内容特别广泛、复杂而且充满高度的矛盾性。它关涉的时间跨度至少有35年,蕴含着几百位个人的思想与行动。本文所讲述的是费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FilippoTommasoMarinetti)如何试图在战斗的政治先锋与艺术界的先锋之间打造一种紧密的同盟,来完成他的全面革命和不断革命的目标。作为论点,首先勾勒出马里内蒂从学生时代到创立未来主义运动的政治发展经历,然后指出他的理念是融合艺术与生活,并用一些例子来证明这一点是如何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实现的。由此进一步扼要地探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创建未来主义政党,同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合作),最后是考察未来主义以及未来派艺术在法西斯政权下的命运。
简介: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不足"等问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组多年以来积极探索"导客为主"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以教导学、化教为学;基本理念是教师实现"四个转变",即自觉地由"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引导教学活动的中心由"教师如何教"向"学生如何学"转变,引导学生由"教学对象"向"教学主体"转变,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实施方法是从"听、说、读、写、行"五个方面设置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动耳""动口""动目""动手""动足",其关键是进行考核方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