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迅猛发展的现代过程中,现代性焦虑成为现代人普遍常见的心理状态,并因此使许多人常常陷入自我认同危机之中。这导致了现代人有一种强烈的返乡归家的精神需要,怀旧、返乡和回归自然已经成为当下的普遍性情绪。在这种语境下,作为地方性经验的民歌,由于它的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音乐特色,也由于它与传统过去、故乡、土地和大自然的联系,具有了一种强大独特的缓解现代性焦虑的文化功能。本文以陕北民歌为例,探讨了这一文现象。

  • 标签: 陕北民歌 现代性焦虑 认同
  • 简介:<正>历史迈进了21世纪。21世纪是中国建设现代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五大已确立了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的战略设想。现代不仅仅意味着物质的极大丰富、政治的高度民主,同时也意味着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正如美国学者考尔伯特·罗兹曼在谈到现

  • 标签: 现代人格 文艺学 现代性 现代化建设 人格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在后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统治了一切,消费是唯一给予人们价值感的东西,由此导致了一切社会病态。消费社会完全忽视人类生存状况,有缺陷的消费者遭到社会的排斥和蔑视,贫困成为罪恶。后现代的消费主义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安全和满足,而是越来越大的困惑与焦虑。鲍曼的社会学分析让我们认识到,当代消费社会的不确定性和道德缺失带来的"综合症",他呼吁流动的现代性的人们承担为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责任,这正是他作为欧洲传统人道主义继承者的标志。

  • 标签: 消费社会 有缺陷的消费者 消费自由 社会阶层 道德责任
  • 简介:本文尝试提出一个研究新中国城镇发展历程的理论分析框架,强调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探讨我国不同时期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城镇推进路径的内在机制、阶段特征、优势与不足。通过对新中国67年来城镇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发现,新中国城镇发展基本围绕'农民自主选择与社会秩序'矛盾运动这条主线展开,其矛盾运动过程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体现,激发了城镇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的科学发展,需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方法论,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 标签: 城镇化 农民自主选择 社会秩序 制度变迁
  • 简介:本文就如何应对全球从以下十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国际合作;跨国国家或“相容主权”;按资分配;教育政策的新导向;跨国企业家是非民主的还是反民主的;公民劳动联盟;德国新的文化、政治、经济目标定位;经验文化、短缺市场和社会自我更新;开放的企业家和自主的劳动者;反排斥社会契约。

  • 标签: 全球化 国际合作 跨国国家 民族国家
  • 简介:作为传统的工科类高校,近年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在保持包括气象、信号与信息管理等领域优势的同时,加大了文科类专业学科的建设,目前,共有包括电子商务、外语、社会科学、信息统计、管理、会计和经济贸易七大支干系,涉及数十个专业方向,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

  • 标签: 信息管理 工程学院 文科类 成都 专业学科 电子商务
  • 简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不断增强社会大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认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党在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大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理论成果在各族群众中的认同和接受状况。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是一个民族成分众多,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较多的区域。

  • 标签: 西部民族地区 重大战略课题 民族问题 接受状况 宗教问题 信息传播技术
  • 简介:在这篇文章中,吉莲.豪伊分析了在最近的女权主义教规潮流中,有哪些内容被包含进来,有哪些内容被删节,有哪些内容被抹掉,以此表明,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对唯物主义的排斥已经导致了一种"文化"女权主义形式,但"文化"女权主义的反现实主义主线使女权主义无力阐明它所处的环境,也无力对它所处的环境进行调研和分析,真正能够对现状作出合理解释和分析的将是一种注入了新活力的历史唯物主义。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
  • 简介:作为20世纪中叶产生于西方社会并有着全球影响的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一种反映,它体现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与价值追求的观念表现。尽管后现代主义提出了不同于现代主义的多种观念并内含着对抗资本主义的政治力量,但从总体上看它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并最终达成与全球资本主义的共谋关系。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晚期资本主义 中产阶级 全球资本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点内容,但要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有力工具。毛泽东、邓小平是最好的表率与典范,他们丰富的方法论思想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的强有力依据。当今中国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法,而精通马克思主义、熟知中国文化、把握时代脉搏、深入调查研究、进行科学抽象思维等是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关键环节
  • 简介:<正>在今天中国的学术研究和政治生活的平台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已无可争议地升腾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性话题之一。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问题的讨论与研究,也已渗透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领域之中,并形成一种主流话语。这些讨论与研究,如果概括一下就不难发现,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时代背景、历史进程、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理论结晶、历史意义、内在机制、未来发展,以及马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中国马克思主义 比较研究 历史进程
  • 简介:中国20世纪认识论文论强调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认识作用,具有包括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命题、反映生活的特殊手段和创作方法、价值取向等要素在内的相互关联的自足的知识体系。其形成和发展,取决于社会政治文化变革引发的"文化范式"的转型、科学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的学理支撑以及苏俄文论的深刻影响。它对文学的认识功能的强调与突出,拓宽与深化了文学理论批评对文学客观价值存在的体认,同时又存在着知识增长弱化、接受视野狭隘单一、轻忽文学审美特性、学科性思考欠缺等历史局限。

  • 标签: 认识论文论 知识体系 话语资源 意义与局限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文本的中国、时代、大众(合称'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中国共产党获取理论自信的固本工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性文化工程。MEGA文本'三'的理论基础,包括MEGA的文本语言转换、文本传播规律和文本方法论等问题。当前亟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全方位对接文本转换,提升MEGA文本'三'的能力水平;二是改革经典文本生产体制,构建MEGA文本'三'的社会合力;三是跟踪利用文本成果,优化MEGA文本'三'的发展过程。

  • 标签: MEGA文本 编译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 简介:各种现代性问题本质上根源于社会不和谐。西方社会没有提出令人满意的应对现代性困境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从根本上解决现代性难题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战略,和西方的应对理论相比,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 标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代性
  • 简介:学术界有关公民身份起源的分析大多秉持"内生主义"的视角,认为公民身份是由于欧洲独特的政治实践、精神文化或者军事制度的结果。韦伯以双重论证的方式探讨现代公民身份的起源,认为公民身份起源于中世纪晚期西欧的城市共和国。城市自治权的获得、市民阶级的形成和市民武装的建立是现代公民身份兴起的结构性条件。东方社会在历史上尽管存在大型而繁华的城市,但它们大多建立在帝王武装的基础之上,笼罩在巫术、氏族、种族等神秘力量的支配之下,无法孕育出以独立、平等、参与等为特征的市民集团。韦伯有关公民身份起源的论述表明了公民身份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形态,同时反映出东方主义的弦外之音。

  • 标签: 公民身份 韦伯 市民 西方 东方
  • 简介:马克思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来透视现代性问题的,他的现代性思想与资本主义批判紧密相关。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看作现代性赖以存在、发展的一种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现代性”。但这并不是指现代性就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是说,资本主义制度是现代性的一种特定的发展形式或实现方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之外,还可能存在“社会主义现代性”等其他类型的现代性发展形式。马克思主要依据现代性的内在发展逻辑来展开对资本主义的内在批判,寻求现代性的内在超越。

  • 标签: 马克思 资本主义现代性 现代性的内在超越
  • 简介:1935年版的《巴黎,19世纪的首都》尽管体现了瓦尔特·本雅明在方法论上的唯物主义转向,但是依然暗含着祈求弥赛亚救赎的悲悼性。悲悼性隐喻于辩证意象内部"过去"与"当下"的张力之中,当代人通过与受压迫者的对话,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力神话是建立在历代被统治阶级受难牺牲的基础之上。受压迫者记忆的重视,将瓦解生产力神话所支撑的资本主义政治的合法性,为当下的革命实践赋予正当性。波德莱尔被视为一个现代性的爆破者,其诗歌中的堕落意象是一种意在颠覆现代性的革命姿态。总而言之,本雅明是激进的现代性爆破者,他的目标是瓦解支撑法西斯统治的历史哲学基础,直接摧毁现代性,而不仅仅是一个商品梦幻与都市文明的批评者。

  • 标签: 本雅明 1935年报告 拱廊街计划 历史记忆 爆破者
  • 简介:<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中国现实的审美经验而构建的理论体系,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因为,它不仅要关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形势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也要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现象作出分析与批评。这就决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既要坚持马克思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基本理论分析 现代中国 理论体系 刘纲纪 社会形势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围绕现代性这一主旨展开其批判理论。在西方哲学话语母体中,将现代西方哲学思想资源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进行整合,彰显并诠释对现代性的解读。从现代性哲学内在逻辑出发,在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对比中,突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现代性诠解、现代性批判理路等方面所具有的辩证性、现实性、创造性的思想特质,可以进一步表征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独特意义与思想局限,方能凸显马克思主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批判与超越的时代性和思想性价值。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理论特质
  • 简介:城镇的标志是城镇人口日益增加。城镇的目的是为了使更多的人提高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外来流动人口由于就业岗位低端、收入不稳定,以及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形成新增城市贫困人口群体。受现行政策约束,作为城镇新市民的外来人口,在生产生活等诸方面与原城镇居民待遇有别。科学发展观要求城镇居民享受平等的福利与政策及相关待遇。以外来流动人口的基本生活状况为依据,立足于社会管理制度创新,是城镇科学发展的关键。

  • 标签: 城镇外来人口 管理 服务 平等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