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5年我国共出现了11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沙尘暴4次、强沙尘暴1次,是沙尘天气频次明显偏少、强度明显偏弱、影响范围明显偏小的一年。春季(3-5月)的沙尘天气过程明显少于近6年的平均值,沙尘暴和强沙尘暴过程远少于2000、2001和2002年,该季累计出现的沙尘天气、沙尘暴总站日数较2000--2005年同期平均水平偏少4--7成,创近6年的最低值。分析表明,2004/2005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雨雪偏多,地表积雪偏多,土壤表层湿度偏大,是导致2005年沙尘天气明显偏少、强度偏弱的主要原因。此外,冬末春初北方气温偏低,土壤解冻晚,延迟了沙尘天气的发生,造成早春沙尘天气显著偏少,沙尘多发期偏晚。
简介:利用1980--2011年重庆市36个区县气象站能见度及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重庆全区域雾的气候特征。选取全市典型浓雾个例,利用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和L波段雷达资料,合成分析了辐射雾和雨雾的环流形势和温、湿、风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重庆全区域雾呈西多东少的分布形势,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lO月至翌年2月,年平均雾日数在21世纪初呈现显著下降趋势,雾日减少的突变发生在2002年。辐射雾发生时500hPa中亚及青藏高原地区为高压脊,地面上重庆位于高气压内部的均压场中,冷锋已到达华南地区;而雨雾发生时500hPa青藏高原地区为低压槽区,地面冷高压中心位于中国北方地区,有弱冷空气经大巴山从东北向重庆渗入。两种雾的温、湿、风垂直结构特征表现为辐射雾近地层逆温明显强于雨雾;上千下湿和湿层深厚分别是辐射雾和雨雾形成时湿度垂直结构的主要特征;两种雾形成时近地层风速均较小,总体来看雨雾发生时各层的风速均大于辐射雾。
简介:吉安县是农业产粮大县,农业的丰歉取决于作物的产值和产量,因此,农作物产量是各级领导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早、晚稻产量的收成如何,涉及到对农业经济产值、农民收入的评估,涉及到各级领导对下一步农业生产计划、政策制订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决策。近几年来,气象部门制作的早、晚稻气象产量预报,因其科学依据充分、预报时效长、简便易行,结论误差小(几年来预报结论与客观产量误差率均在5%以内),越来越受到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信赖,成为县领导不可缺少的产量预报参考信息之一。通过几年来参与全县早、晚稻产量预报的综合分析、对比、评估,笔者认识到,以产量预报的定性方面而言,气象产量预报有很充分翔实的依据和说服力,往往是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的依据。因为气象部门的预报往往在收割前半月提供,实际上成了领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