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9份玉米自交系和1份大刍草材料进行遗传多样分析.21对ISSR引物共扩增出475条不同位置的带,平均22.6条;多态带469条,平均22.3条,百分率高达98.7%;不同引物的多态信息指数(PIC)在0.84~0.94之间.6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3~0.48之间.经聚类分析,可将这些材料分成两大组,共9个亚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血缘和系谱是一致的,也存在一些例外.结果表明,ISSR标记尽管可以用于进行遗传多样分析,但并不是最好的分子标记类型.综合考虑不同的分子标记类型的优缺点,认为ISSR标记在遗传研究较少的作物上应用潜力较大.

  • 标签: 遗传多样性 玉米 自交系 种质资源 ISSR ISSR分子标记技术
  • 简介:利用表型和AFLP标记,对怒江干热河谷57份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分析。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8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的种质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6.98%~61.50%,多样指数(H’)平均为3.975,其中单果重变异较大。AFLP分析结果显示:57份种质共产生1098条带,其中多态条带为1032条,多态性比率为94.0%,相似系数在0.55~0.82之间。AFLP聚类分析结果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种质间具有复杂的遗传关系,且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的相关。表型性状聚类和AFLP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的结果相对一致,均能较准确地将优势类群聚在一起,且表明57份杧果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

  • 标签: 杧果 AFLP 遗传多样性 怒江干热河谷
  • 简介:绿豆是一种具有强抗逆性、适应广的作物。本研究选取19对多态丰富、条带稳定的引物用于全部参试样品的遗传多样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19对InDel引物有效等位基因数变幅介于1.100~1.996之间,平均为1.750;期望杂合度(He)变幅介0.0918~0.5049之间,平均为0.421;Nei’s基因多样指数变幅介于0.0907~0.4989之间,平均为0.416。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变幅介于0.0866~0.3744之间,0.25

  • 标签: 绿豆 INDEL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简介: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且一般的药物治疗容易复发,难以达到满意疗效。作者采取口服氟康唑分散片联合中药汤剂外洗治疗10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疗法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炎
  • 简介:光滑念珠菌是引起侵袭念珠菌病的重要病原体,其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低,棘白菌素常常作为高危人群光滑念珠菌侵袭性感染的首选药物。但目前已有对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均耐药的菌株报道,这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光滑念珠菌的分子分型可为院内感染监测、菌株变异情况等提供信息。现就光滑念珠菌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以及药物敏感性做一综述。

  • 标签: 光滑念珠菌 流行病学 耐药机制
  • 简介:本研究对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和适应进行初步评价和研究,结果认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种植农艺性状变异丰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39%-54.12%之间,结荚高度、有效分枝和单株总荚数的变异系数分别达54.12%、52.50%和51.70%;50%以上的品种有1个或1个以上主要农艺性状与黄淮夏播生态区审定品种近似,部分品种单株荚数超过200个,在育种工作中具有实用价值。各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与原生态区相比有所改变:除长江春大豆外,东北春大豆、北方春大豆、南方春大豆和南方夏大豆的生育期变异均变小;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的适应不同,这验证了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是不同生态类型的观点;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百粒重均有一定的改变,株高随着生长坏境的变化较易改变,生育期次之,百粒重表现较稳定。本研究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该地区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国家大豆核心种质 夏播生态区 农艺性状评价 适应性
  • 简介:当前侵袭真菌感染在临床上的危害日益增大,其诊断和治疗存在严峻挑战,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主办,卫生部主管《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频道和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专业组联合承办的此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临床侵袭真菌病学专家就临床侵袭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深入研讨。会议将围绕以下重点议题展开:(1)临床常见侵袭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学鉴定技术。(2)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3)侵袭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4)侵袭真菌耐药监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实验室诊断 侵袭性 真菌病 学术研讨会 征文通知
  • 简介:本文回顾了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工作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我国30余年果树种质资源工作取得的成就,指出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开展种质资源基础工作提出了发展建议。

  • 标签: 果树 种质资源 回顾 建议
  • 简介:患者,女,57岁。既往系统红斑狼疮病史18a。躯干出现片状红斑、鳞屑瘙痒3a。经口服伊曲康唑,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外用治疗体癣,以及点阵激光联合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封包治疗甲癣9周后痊愈,复查真菌阴性。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体癣 甲真菌病 红色毛癣菌
  • 简介:报道1例枝孢样枝孢霉所致囊肿痤疮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患者男,21岁,主因"面颈部结节、囊肿"5a就诊。根据囊液真菌镜检培养阳性、病理发现分枝分隔菌丝等特征诊断为"暗色丝孢霉病"。经4个月伊曲康唑400mg/d口服治疗后,患者面部皮损基本消退,遗留轻度瘢痕。

  • 标签: 枝孢样枝孢霉 囊肿性痤疮 暗色丝孢霉病
  • 简介:为了解光秃山不同海拔下天然油松居群之间的遗传差异及探求遗传多样与土壤因子的关联,为油松种源筛选和管理提供参考,本研究运用ISSR技术,对位于河北承德辽河源光秃山4个不同海拔油松天然居群共118个植株个体的遗传多样进行分析。13个引物共扩增出177条清晰的条带,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比(PPL)为60.2775%,Nei's基因多样指数(h)为0.217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222;不同种群遗传变异水平随海拔差异呈规律变化,表现为沿海拔升高而呈低-高-低的分布规律,其中1354~1274m范围的遗传多样水平最高;在物种水平上油松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PPL=98.33%,h=0.38142,I=0.5550),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6562。利用AMOVA软件对遗传变异的等级剖分结果表明,种群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约2/5的遗传变异存在种群间,种群内占3/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油松居群内遗传多样与海拔、土壤养分(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一定的相关关系。Mantel检验结果显示,油松居群遗传距离与海拔差距、土壤养分因子的分异存在一定相关。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区域的生态因子、低基因流等对油松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影响较大。

  • 标签: 油松 海拔 遗传多样性 ISSR 土壤因子
  • 简介:大百合是百合科大百合属一种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本文采用基因测序法,利用叶绿体DNArpl16序列对10个大百合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和遗传结构分析,旨在为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rpl16序列矩阵长度为699bp,共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和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Hd)为0.604;总的遗传多样(HT)为0.660。该居群间遗传变异(71.53%)大于居群内遗传变异(28.47%),说明居群间变异是其居群的主要变异来源;居群间遗传分化很高(Gst-=0.677,Nst-=0.614,Fst=0.71531),基因流较低(Nm=0.0995)。失配分析结果表明种群在进化过程中曾经历过快速扩张,中性检验支持上述结果:Tajima'sD=-1.74368(P>0.05);FuandLi'sD=-2.69366(P<0.05);FuandLi'sF=-2.79896(P<0.05)。研究结果表明:大百合居群遗传多样较高,居群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主要与其生活史特征相关。基于得到的居群遗传信息,建议采取就地保护为主的保护策略。

  • 标签: 大百合 rpl16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 简介:分子标记由于能够反映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而成为研究遗传多样的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高粱遗传多样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遗传多样分析在种质创新中的应用方向,提出了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高粱遗传多样研究中尚需进一步加强的研究内容。

  • 标签: 高粱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种质创新
  • 简介: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条斑病是由稻黄单胞细菌(Xanthomonasoryzae)不同致病变种引起的两种最重要的水稻细菌性病害。发掘和利用抗性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分别综述了这两种高度相关的病害的抗性遗传研究进展,包括已发掘和利用的主效抗性基因特点及目前国内外对这两种病害的抗性QTL定位研究进展,为水稻抗白叶枯病和细菌条斑病育种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 标签: 水稻 白叶枯病 细菌性条斑病 抗性遗传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即G实验)对院内侵袭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11~2017.4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患者中院内侵袭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132例,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使用MB-80微生物快速检测动态系统及其试剂进行检测,用ROC曲线比较G实验、真菌培养、G实验联合真菌培养的检测结果。结果132例高危院内IFI感染的患者中,共有43例诊断为院内侵袭真菌感染,真菌培养的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96%,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是0.72和0.80,G实验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88%,PPV和NPV分别是0.73和0.86;G实验真菌培养检测的敏感度提高为84%,特异度提高为92%,阳性预测值0.78,阴性预测值0.92;G实验Youden指数0.58,真菌培养Youden指数0.63,联合检测Youden指数提高到0.76;G实验结果、真菌培养结果及联合检测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0.757及0.798。结论G实验是一种快速、简便、实用的侵袭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联合传统真菌培养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价值。

  • 标签: (1-3)-β-D葡聚糖 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 真菌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侵袭真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研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6月间临床G试验的住院患者结果,分析G试验诊断真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等能力指标。结果真菌感染组G试验检测值228.4±250.1pg/mL,非真菌感染组G试验检测值32.6±13.6pg/mL,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G试验对真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3%、92%、88%、89%、87%、0.75。结论G试验是真菌感染的重要早期实验室指标之一,对其合理应用可有效提高真菌感染的诊治水平,特别是阴性结果对排除真菌感染的意义更大。

  • 标签: (1 3)-β-D-葡聚糖 G试验 侵袭性真菌病
  • 简介:利用与子粒性状相关的QTL标记分析了10个杂交水稻亲本间(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的遗传差异,结合10个亲本所配25个组合的F1表现,研究了基于子粒QTL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粒重及粒重杂种优势的相关。结果表明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26*),与对照优势呈显著正相关(r=0.28*),与母本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r=0.41**)。为分子标记预测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杂交籼稻 粒重 QTL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相关性
  • 简介:目的评价1%硝酸异康唑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的疗效及安全,并与2%硝酸咪康唑霜对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外用1%硝酸异康唑乳膏和2%硝酸咪康唑霜,2次/d,疗程足癣4周,体股癣2周。结果足癣试验组71例,对照组72例;体股癣试验组73例,对照组73例。足癣患者在4周时临床有效率试验组87.3%,对照组87.5%,在6周时分别为88.7%和91.7%;在4周时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83.1%,对照组94.4%(P=0.0363),在6周时分别为84.5%和90.3%;在4周时总有效率试验组77.5%,对照组86.1%;在6周时分别为78.9%和86.1%。体股癣患者在2周时临床有效率试验组87.7%,对照组93.2%,在4周时分别为91.8%和94.5%;在2周时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82.2%,对照组89.0%;在4周时分别为89.0%和93.2%;在2周时总有效率试验组78.1%,对照组86.3%,在4周时分别为87.7%和93.2%。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2.1%,对照组为1.4%,表现为用药局部刺激、瘙痒、灼痛感或红斑。结果显示1%硝酸异康唑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的疗效及安全与2%硝酸咪康唑霜相似(P〉0.05)。结论1%硝酸异康唑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有效、安全。

  • 标签: 硝酸异康唑 足癣 体癣 股癣
  • 简介:利用88对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收集于我国东北三省的35份杂草稻和36份栽培稻遗传基础及籼粳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标记能够高效地鉴别稻属资源的籼粳属性,共检测到156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a)为1.773。遗传多样分析表明,东北地区杂草稻多样水平略高于当地栽培稻,其中杂草稻的等位基因数(Na)、杂合度(He)、基因多样(Hsk)以及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659、0.006、0.076和0.085,而东北栽培稻分别为1.557、0.004、0.060和0.067。遗传结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杂草稻与栽培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籼粳分化。进一步对籼粳血缘进行相对量化分析发现,杂草稻的籼型基因型频率(F_i=0.050)略高于当地栽培稻(F_i=0.043)。东北三省籼型基因型频率变化趋势为:辽宁杂草稻(0.062)〉辽宁栽培稻(0.058)〉吉林栽培稻(0.048)〉黑龙江杂草稻(0.041)〉吉林杂草稻(0.024)〉黑龙江栽培稻(0.020)。

  • 标签: 杂草稻 栽培稻 分子标记 籼粳分化 籼型基因型频率
  • 简介:真菌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问题,两霉素B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制剂,被誉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两霉素B的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而脂质体独特的靶向作用,极大的减少了其毒副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治疗,获得较好疗效。锋克松作为注射用

  • 标签: 两性霉素B 临床应用 脂质体 注射用 征文 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