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呼吸机耐受情况以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呼吸机耐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呼吸机耐受率也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复方托吡卡胺与托吡卡胺滴眼液的散瞳效果。方法将198例学龄期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先测量2组双眼瞳孔大小和球镜度并记录。实验组给予复方托吡卡胺点眼;对照组给予托吡卡胺点眼。均每隔5min给药1次,点眼3次后,间隔30min再测量两组双眼瞳孔大小和球镜度并记录。比较两组的散瞳效果。结果散瞳后,实验组的双眼瞳孔分别扩大至平均7.75mm和7.78mm,近视球镜度较散瞳前平均减少0.50D和0.55D,而对照组双眼瞳孔则分别扩大至平均7.47mm和7.48mm,球镜度较散瞳前平均减少0.37D和0.25D,实验组散瞳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托吡卡胺较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效果更好,对鉴别儿童真假性近视及准确验光配镜和其它眼科检查中发挥作用更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该研究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TA和CT-FFR的结果,以指导中度狭窄(30%~75%)患者的治疗决策。收集CTA数据,并用FFR软件分析血流储备分数数据,定义病变远端冠状动脉管腔直径2 mm处CT-FFR值≤0.8为显著狭窄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根据CTA及CT-FFR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A组:CTA狭窄<50%,采用最佳药物治疗;B组:CTA狭窄≥50%且CT-FFR>0.80,采用最佳药物治疗;C组:CTA狭窄≥50%且CT-FFR≤0.80,采用最佳药物治疗;D组:CTA狭窄≥50%且CT-FFR≤0.80,采用最佳药物治疗及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术,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或者冠脉搭桥手术。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各组间采用检验进行比较;组间平均值用t检验,两个以上组间平均数比较用Kruskal Wallis检验;使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复合终点风险率比例。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30例患者,其中一支或者多支冠脉血管处于中度狭窄(30%~75%)的136例患者并进行CT-FFR分析;(2)136例CT-FFR分析结果中,23例患者(17%)的检测结果为狭窄<50%;35名患者(26%)的CTA检测结果为狭窄≥50%但为阴性(CT-FFR>0.8);78例患者的检测结果为狭窄≥50%且为阳性(CT-FFR≤0.80),其中34名患者单接受最佳药物治疗;(3)随访结束时,A组和B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23%比29%),但与A组比较,C组和D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例明显升高(分别为65%、32%)。重要的是D组(14%)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2%,P<0.05)的。结论在中度狭窄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CT-FFR可有效地识别不需要进一步诊断检测或介入干预的患者(CT-FFR>0.80)和需要进一步有创冠脉造影检测和介入干预的高危患者(CT-FFR≤0.80)。CT-FFR能够评估患者的风险和为患者治疗提供最佳策略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院外护理干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出院的1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随访借助线上群组,实验组随访采用精细化延续护理(定期门诊随诊形式)。比较不同院外护理方式干预效果。结果:皮疹复发率,实验组为8.00%,对照组为24.00%,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皮疹消退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外护理可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皮疹复发率,且可对其肾损害情况进行改善,具有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WeChat平台并导入Media studio pro编辑技术优化后的PPT在放射治疗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生共60名,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学生建立微信群,并获得优化的PPT;对照组按传统授课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及临床实践。选取并翻译马斯特里赫特临床问卷(Maastricht clinical teaching questionnaire,MCTQ)问卷中的24项内容。组织放射治疗及医学影像专业的科任教师共30名,分为两组,应用该问卷对两种教学模式进行评价。考查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教师对两种教学模式的MCTQ问卷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等11个方面有优势(P<0.05)。试验组学生的实践成绩[(84.67±7.29)vs.(80.03±8.97)]及总评成绩[(81.53±8.78)vs.(76.77±9.49)]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WeChat平台并导入Media studio pro编辑技术优化后的PPT,在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国当前医疗环境下,基于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冠状动脉病变分型,比较不同的病变分型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的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I-LOVE-IT 2,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对评价者设盲的非劣效性研究。本研究选取I-LOVE-IT 2研究中置入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且仅有一处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1 255例,根据ACC/AHA冠状动脉病变分型定义,分为A/B1型病变组(184例)、B2型病变组(457例)以及C型病变组(614例)。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48个月患者源性复合终点(PoCE),即包含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或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48个月的靶病变失败(TLF)、PoCE的各组成成分、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主要出血(BARC 3~5型)以及肯定或极可能的支架内血栓。比较3组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48个月PoCE和TLF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病变分型患者的PoCE和TLF事件的发生风险。结果C型病变组患者的48个月PoCE发生率高于A/B1型病变组[24.43%(150/614)比14.13%(26/184),P<0.05]和B2型病变组[24.43%(150/614)比15.97%(73/457),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型病变是48个月PoCE(HR=1.59,95%CI 1.21~2.08,P<0.001)和TLF(HR=2.31,95%CI 1.53~3.49,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与A/B1型病变组和B2型病变组相比,C型病变组PoCE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91%(HR=1.91,95%CI 1.25~2.92,P=0.003)和64%(HR=1.64,95%CI 1.23~2.20,P<0.001)。与A/B1型病变组和B2型病变组相比,C型病变组TLF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145%(HR=2.45,95%CI 1.29~4.64,P=0.006)和155%(HR=2.55,95%CI 1.62~4.02,P=0.001)。结论ACC/AHA冠状动脉病变分型能够较好评估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合并C型病变者的长期临床预后较差,在临床实践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唇腹式呼吸联合立式呼吸体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呼吸科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缩唇腹式呼吸联合立式呼吸体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护理效果(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联合立式呼吸体操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肺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疗程3周。比较2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脑血流指标。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头痛呕吐消退时间、意识清醒时间、脑电图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快意识恢复状态,改善脑血流指标,从而使康复进程得到有效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激酶(BRAF)V600E、E-钙黏素(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及襄阳市中心医院诊疗的128例高分化PT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RAFV600E、E-cadherin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BRAFV600E、E-cadherin表达的差异;比较BRAFV600E、E-cadherin表达与5年无病生存率;分析PTC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影响因素。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组间生存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5年无病生存率影响因素。结果PTC患者肿瘤组织中BRAFV600E表达阳性显著高于癌旁组织(85.9%比27.3%),E-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32.8%比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99、99.673,P<0.05)。有远处转移、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PTC患者BRAFV600E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90.0%比61.1%、92.6%比64.7%、90.8%比70.1%),而E-cadherin阳性率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11.1%比36.3%、12.1%比40.2%、13.3%比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88、27.248、19.631、22.987、17.156、18.239,P<0.05)。PTC患者BRAFV600E阳性表达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BRAFV600E阴性表达患者(67.1%比95.2%),E-cadherin阳性表达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E-cadherin阴性表达患者(86.2%比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5.133、7.523,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远处转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BRAFV600E、E-cadherin为PTC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影响因素[风险比(HR)=1.399、1.287、1.123、1.281、0.824,P<0.05]。结论BRAFV600E在PTC中高表达而E-cadherin低表达,可作为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