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今年是中国的“MBO年”!近期,海内外各路资本纷纷涌入中国MBO领域,希冀分食中国千万亿资金容量“大餐”!这个提前到来的MBO热潮,着实让监管层手忙脚乱:一方面是各路诸侯采取迂回方式,规避政策阻碍,筹建看似合法的MBO基金;另一方面是对游离在监管之外的私募MBO基金无计可施,因为我们还缺乏一个相关的政策和法制环境。
简介:MBO在美国产生时有其历史的原因和经济学上的合理性。尽管MBO目前在中国还因价格问题、法律问题、公平问题、融资问题、绩效问题等原因而受到一些人的质疑,最近还被财政部建议暂停审批,但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随着国资委的成立及相关制度和办法的完善,MBO仍会启动并得到大的发展。
简介:和中国成千上万的普通公务员一样,长城的王之、三九的赵新先、长虹的倪润峰,三位“国字头”企业元勋因“年龄已过60岁”而卸任。当然,没有人相信年龄是真正的理由。60岁,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正是其作为企业家能力的鼎盛期。事实上,这几年,长虹的业绩并不算差。观察家认为,强势企业家与政府在企业收益分配权问题上的冲突,往往是导致这些企业家黯然去职的实际原因。
简介:MBO后这两家企业都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而MBO后经营绩效的提高,国企MBO是企业民营化的过程
简介:MBO是美国80年代兼并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种通过融资来完成并购的方式。融资并购又称杠杆收购(leveragedbuyout,简称LBO),是通过公司的大量举债,增加财务杠杆向某一公司股东购买股票,完成购并活动。“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当运用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经理层时,就称之为MBO。
简介:
简介:今年对上市公司MBO(管理层收购)而言,是在历经波折中不平静度过的。年初,曾有人乐观地认定2003年将成为‘MBO年’。无奈事不遂人愿,今年3月;就在市场和舆论纷纷将目光投向MBO时.有关部门的一声紧急叫停,让火爆的USO似乎在一夜间回复平寂。到了年底.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其中对有关MBO问题做了明确规定.此举使关,L,M80的人们再次闻到了管理层“胡萝卜加大棒”的气息。
简介:目前,在一些地方,经理人收购MBO成为产权变更的主要方式。有些国有企业为总经理一个人所有,企业实际上成为家族企业;有些国有企业为几个经理人所有,企业成为合伙企业。MBO这个几年前被极力推崇的公司治理模式何以在操作中走了形?
简介:由于国情、法律体系、资本市场发育程度等全方位的差异,我国MBO与美国存在很大差异(见表1)。因此,可以说我国MBO处于发端阶段。
简介:张裕集团力图从一家国有控股公司变身为民营公司的道路并不顺利,尽管张裕集团采取的是全员持股(EMBO)的方式.而不是广遭质疑的管理层收购(MBO)。
简介:作为公司并购的重要方式之一,MBO因契合国企改革的要求被一些地方政府大力宣扬和推广,MBO热潮随之而生。受限于我国金融法规繁多和滞后的现状,MBO信托产品被认为是实施MBO的最佳工具。本文分析认为,当前的两种MBO信托产品并非没有法律问题,只有灵活运用信托制度和信托原理,才能绕开现存的法律障碍。
简介:在充分肯定MBO本身的积极意义的前提下,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使MBO成为改革的有益工具。在考虑中国资本市场和企业实际的基础上,文章阐述了我国MBO对于西方MBO的从内涵到外延变异及产生的原因。
简介:智囊记者的文字作品看过许多,对其所涉猎范围之广深为佩服。不过我认为像MBO这类文章,最好由为业界的真正专家而非自己的记者来写。并不是段东渔先生的这篇文章不好,而是从一个记者的角度与一个为内人士的角度来看,是完全不同的。一篇文章,或者分析出问题根本原因所在而对未来有所警示,或者提出可以操作的方法,否则,其指向性就很差。
简介: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MBO。
简介: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规范意见》).对管理层收购(MBO)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严禁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卖自买国有产权。显然.《规范意见》击中了MBO的要害。由于是“自卖自买”,所以暗箱操作成为MBO的最大特点。
私募MBO基金的台前幕后
透视MBO
成败MBO
解读MBO——论MBO的意义及其规范措施
MBO本土化——从胜利股份MBO谈起
宇通客车:MBO黑洞
MBO与国资变局
MBO吗,的确很难
令人挂心的MBO
华立版的MBO
关于MBO的话题
警惕“MBO突变”灾难
我国MBO的运作
EMBO:MBO的变种
MBO信托产品法律分析——以全兴集团MBO信托产品为例
MBO在中国的异化
伊利股份的MBO谜团
MBO,最后的暴富机会
伊利事件的背后——MBO
“自卖自买”:MBO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