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IgA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生活护理干预,探析其对患者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自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IgA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选取38例,利用抽签法均分所有患者,分别是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19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BMI(体重指数)、血压以及FBG(空腹血糖)、TG(三酰甘油)、UA(尿酸)、肾功能以及24h尿蛋白定量等临床指标均显著性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gA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生活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代谢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生活护理干预在改善IgA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水平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4例IgA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生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血甘油三酯(TG)、血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尿酸(UA)、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A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实施生活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尿毒综合征合并IgA肾病患儿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预后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2例溶血尿毒综合征合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穿刺标本的病理组织形态(光镜、免疫荧光、透射电镜)、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肾功能损害三联征伴血尿、蛋白尿,抗H因子抗体阳性。病理形态同时具备溶血尿毒综合征肾损伤和IgA肾病的组织学特点,包括光镜: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伴内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腔狭窄,小动脉增厚、狭窄,伴有小球缺血性改变及毛细血管腔瘤样扩张;免疫荧光:肾小球系膜区弥漫性IgA沉积;电镜检查: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内疏松层增宽,同时系膜区块状电子致密物沉积,伴小节段的基底膜皱缩。2例患儿对血浆置换及激素治疗反应好,分别随访5年7个月及8个月,反复尿蛋白及潜血阳性。结论溶血尿毒综合征合并IgA肾病罕见,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需光镜、免疫荧光、电镜三者相结合。血浆置换及激素治疗是有效治疗方式,长期预后不理想,可能与病理分级及继发因素相关。二者合并发生可能由前驱感染因素或继发因素导致。
简介:目的探讨IgA肾病肾病综合征(NS)的不同病理改变特点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表现为NS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IgA肾病伴发NS的比例为10.01%,在14岁以下及50岁以上的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与非NS表现的IgA肾病患者比较,病理分级(Lee分级)I级,Ⅳ级,Ⅴ级,的比例增加,Ⅱ级,Ⅲ级的比例减少,其中Ⅱ级以下患者较Ⅲ级以上患者年龄小,血压,血肌酐水平低,补体C3的沉积少见,治疗后缓解的多;与同时期表现为NS而病理诊断为微小病变(MCD)的患者比较,二者在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上均无差异。Ⅲ级以上的IgA肾病患者,NS组较非NS组血肌酐水平明显增高,IgA,IgM的沉积多见,球囊粘体,新月体,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水平明显加重。结论同样表现为NS,病理改变程度不同,其临床指标,免疫荧光沉积形式及对治疗的反应也不一致。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临档上应区别对待。
简介:摘要目的对进行肾炎宁治疗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深入分析和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5例,进行常规治疗)和B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肾炎宁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最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显效18例,好转19例,较差8例,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82.22%;B组患者显效29例,好转14例,较差2例,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5.56%。B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宁在治疗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方面的临床效果非常突出,通过肾炎宁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可以将其进行广泛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