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微生物岩的原始定义指底栖微生物主导形成的沉积体或岩石体。笔者对该概念进行了扩充,认为微生物岩除了包括叠层石、凝块石、纹层石、核形石、均一石之外,还应该包括微生物骨架岩、微生物粘结岩、非钙化浮游或漂浮微生物形成的模铸岩、矿化浮游或漂浮微生物形成的颗粒岩和泥粒岩。P-T界线地层微生物岩的特征是具有由较粗矿物晶体(主要是方解石,其次是白云石)组成的斑点状、树枝状、网状结构的灰岩。这3种结构分别称为斑点状体、树枝状体、网状体,在露头上呈暗色,在薄片中呈浅色,一般由无定形的亮晶充填体和其间的微亮晶组成。亮晶充填体是指无定形的孔洞被不同成岩期形成的矿物充填形成的结构体,因成岩作用各异,造成不同层位、不同地点的亮晶充填体内部的矿物类型和充填顺序存在差异;所有的亮晶充填体都不具有壁,故不是钙化化石。通过形态、大小和生态比较,以及形成演化分析,认为亮晶充填体的前身是漂浮蓝细菌微囊菌,胶鞘是微囊菌形成模铸化石的关键因素。亮晶充填体是表层水漂浮生活的微囊菌沉入海底后,被泥晶沉积物掩埋或者被早期海底胶结物胶结,在泥晶沉积物半固结或固结之后腐烂留下的孔洞被后期成岩作用形成的矿物充填形成的。P-T界线地层微生物岩段顶部遭受成岩作用程度高,树枝状体和网状体中的亮晶充填体的轮廓基本都被破坏,变成微亮晶和亮晶,以前被学者解释为凝块石;但斑点状体、树枝状体、网状体是成岩流体沿着亮晶充填体或其他化石丰富的地方运移形成较粗的晶体而造成的,并不符合凝块石的定义。同时,少数学者把树枝状体本身当成底栖生物,也是没有充分认识树枝状体的矿物组成而做的解释。该微生物岩段含有钙化的小球状化石和同心层状化石,但它们不是组成微生物岩的主体。
简介:摘要淡水微生物是指淡水水体中存在的微型生物。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或者看清的生物。淡水微生物体型虽小,但是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很多微生物可以指示水质状况和水体的营养程度,所以在天然水体的评价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简单介绍了淡水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对水质的影响。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很多微生物可以作为污水处理系统运状况的指示生物,用于评价污水的处理效果2。学会识别淡水中常见的微型生物对环境监测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并且污水的生物治理一并在文中提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的问题和对策。方法对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微生物检验进行调查。结果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前,发生微生物检验问题机率为34%高于实施后,微生物检验问题发生率6%,实施前、后,差异性较为明显(P<0.05)。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前、后各项不良因素存在一定差距(P<0.05)。从而也得知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仪器因素、标本因素、检验操作因素是导致微生物检验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结论为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应定期对检验人员开展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同时对仪器进行维修和校准,多次对标本进行检验,改善生物检验环境,从而可有效确保检验结果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