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门诊处方调剂内部差错发生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门诊处方调剂内部差错进行原因分析并讨论出发生的主要原因,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个步骤实施,再次进行调查并进行效果确认。我院门诊2017年7月至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可分为活动前(7月、8月),活动中(9月、10月),活动后(11月、12月)3个阶段。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处方调剂内差率明显低于活动中和活动前,处方调剂内差件数从活动前的27.62件/周降到活动后的10.71件/周,改善幅度为61.22%。圈员各项能力均有所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药学人员的核心竞争力,降低调剂差错率,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在降低门诊西药房内部调剂差错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本院西药房工作的20人员,随机将其分为10人的对照组与10人的观察组。对照组的工作人员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观察组的工作人员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工作人员的差错统计和管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工作人员的数量错比观察组高,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工作人员的品相错比观察组高,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工作人员的漏拿比观察组高,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工作人员的规格错比观察组高,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工作人员的厂家错比观察组高,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工作人员的管理满意度比观察组低,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西药房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模式,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而言,能够有效地降低工作人员出现数量错、品相错、漏拿、规格错和厂家错的概率,并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工作人员对于管理的满意度水平,因此值得在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药房调剂差错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药房2014年2月~2016年1月期间发生调剂差错事件43例,根据调剂错误内容,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在43例住院药房调剂差错当中,混杂摆放10例(23.3%)、药品名称不规范9例(20.9%)、药品名称剂量出错8例(18.6%)、药位拥挤8例(18.6%)、电脑网络故障5例(11.6%)以及处方前项书写不全3例(7.0%)。结论针对住院药房调剂差错问题,实施临床药师干预,增加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治疗当中的参与度,提高临床药师的责任心,减少住院药房调剂差错,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促进其治疗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品管圈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5月为对照组阶段,该阶段行常规质量管理,以2017年6月至11月为观察组阶段,该阶段行品管圈管理。分别抽取两组中的500份药剂科处方,比较分析两组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有6份药剂科处方出现差错,发生率为1.2%(6/500),而对照组中有64份药剂科处方出现差错,发生率为12.8%(64/50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结论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品管圈管理的效果非常显著,既能显著减少药剂科处方差错事件,又能确保药剂科管理达到较高的质量,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收集、登记、分析我院药剂科开展品管圈管理前(2014年7月~11月)及管理后(2015年7月~11月)的每周药品调剂差错事件,并对品管圈管理前后的药剂科工作人员的各项能力进行评分。结果管理前,药剂科每周调剂差错平均42例,管理后每周调剂差错事件明显下降为8例,其进步率为80.95%,且超额完成目标值,目标达成率为113.33%,管理后,药剂科工作人员的各项能力评分都明显上升,与管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管理应用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后,可以有效的降低每周药品调剂差错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