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50年代院系调整是被迫的?对于50年代的院系调整,众口一词的说法是自上而下的、无条件服从的行政调整。似乎知识分子的命运全部掌握在别人手中,只能被逼无奈地服从调整。这种说法当然反映了当时的一些情况,甚至可以说是此次调整的主导方面,但仍不够全面。其一,此次调整是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中国知识分子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他们往往集“道统”与“政统”于一身,有务本的责任,故要有远虑;对眼前的国事,更有必须担当的责任。新中国初建,知识分子一方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的欣喜,另一方面是怕跟不上社会发展,自觉要求改造思想以适应社会变革,更有些知识分子自以为大展身手的时机已到,在新时期表现出强烈的热情与干劲。
简介:本文的中心议题,是探讨“诗歌”一词使用背后的意义以及与之有关的新诗发展方向,围绕“诗歌”在新诗产生之初至20世纪20年代的被使用来展开。首先列述“诗歌”一词被使用的情况,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探析使用原因的分歧与共同点。“诗歌”被使用背后的主张是:创作新诗应该即兴而发;以民歌为参考向民歌学习;新诗应入乐歌唱;新诗的即兴而发,可以直陈诗情,获得不同于古典诗歌的新的审美模式;向民歌学习的“民众化”在20世纪20年代没有成功;诗与音乐各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诗不必人乐歌唱。最后讨论,新诗音律的实践:胡适倡导“自然的音节”,郭沫若的“内在律”,新月派创新诗格律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