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中,许多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事件不仅载入了共和国的光辉史册,更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上世纪50中期,上海青年志愿赴江西垦荒,便是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之一。该运动可分为试点阶段(195510月至19561月)、巩固阶段(19561月至3月)、后续阶段(19563月至1959)等三个阶段,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书写了不同凡响的篇章。

  • 标签: 1950年代 上海青年 江西垦荒
  • 简介:1往上再往上摩天大楼光亮的外壁开始褪皮变成青色、变成朱红、变成水泥入云的烟囱,低了放马的鞭声,响彻绿地

  • 标签: 40年代 摩天大楼 烟囱
  • 简介:1960初,大学毕业的父亲被分配到兰州化学工业公司,这是1950中苏蜜月期苏联援建的大型重工企业之一。几年后,十七岁的母亲参加四清教育,来到中缅边境阿佤山。直到1950初解放,这里的人民仍然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母亲和年轻的伙伴们,成了佤山有史以来第一批现代教育工作者。又过了若干,

  • 标签: 化学工业公司 蜜月期 原始生活 中缅边境 教育工作者 伙伴们
  • 简介:30现代主义都市诗歌逐渐走向成熟,其中标志之一,就是诗歌的意象都市化。主要讨论汽车、咖啡座(咖啡)、舞厅系列三组意象。汽车具有财富和速度两个维度特征,分别体现了作家忧患意识和内心孤寂,茫然失措。舞厅系列意象的审丑化倾向改变传统诗学审美观也让都市成为与乡土中国并立审美对象。咖啡座意象频繁使用既有文人和其剪不断情缘因素,又与它和小资产阶级推崇小资情调不谋而合。

  • 标签: 现代主义 都市意象 汽车 舞厅 咖啡厅
  • 简介:1986北岛写过一组诗,叫作《白日梦》。其中一段是这样的:我死的那年十岁那抛向空中的球再也没落到地上你是唯一的目击者十岁,我知道然后我登上那辆运载野牛的火车被列入过期的提货单里供人们阅读,

  • 标签: 80年代 沙漠 黑色 重读 白日梦
  • 简介:本文以广州1960主城区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道路走向、城市高度、建筑错落度等一系列量化指标,实现对城市建筑立体形态的刻画。结果表明:1960广州城市立体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1)中心商住密集层区。呈面状分布,集中在主城区的核心区,以住宅、商住区为主,建筑密度大,高度大部分在2-3层,道路以方正路网为主;(2)外围工业开敞低矮区。沿珠江两岸带状分布及散点分布于主城区外围,是当时广州工业集聚区,建筑密度小,建筑高度大部分为1层,道路走向较为自由;(3)外围混合开敞高层区呈组团状布局,是广州行政、科研教育、公共服务和中高档住宅集中区,建筑密度低,建筑高度是当时广州的高度组团,道路自由布局。

  • 标签: 城市高度 立体形态 广州市 1960年代
  • 简介:小说创作的丰收1990'长篇小说热'成为当时中国小说创作的重要现象引起格外关注,大多数有影响的作家都曾出版过有影响的长篇小说,读者和批评家也常常会把长篇小说的发展作为判断一个作家是否成熟或者一个地区文学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准。在小说的题材上,消费时代和都市化的日常生活、人的欲望及精神的颓废等在小说创作中以'个人写作'的名义得到张扬;对个体命运和

  • 标签: 固原文学 年代固原 文学中
  • 简介:《三寸金莲》是20世纪80文学的一个特异存在,因其偏离了80文坛的观念共识和审美期待,相关评论对之多有误读和低估。《三寸金莲》风格奇,构思巧,寓意深,在小脚与中国历史之间建构起了细致绵密、层次丰富的隐喻结构,构设了历史之常与时代之变的文化寓言,抵达了对传统的自我束缚力、牺牲献祭、美丑共生、新旧互嵌、正反转化等深层特质的理解。《三寸金莲》的解读史,提醒我们“重返八十年代”除了重返整体性社会语境和文学氛围,还应重返地方历史和地方文化,对于津味小说研究来说尤其如此。

  • 标签: 《三寸金莲》 重返八十年代 冯骥才 天津 津味
  • 简介:本文通过数量统计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近二十年来有关大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总体来看,国内有关大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在成果数量上日渐攀升、在研究视角上趋于多样、在研究方法上重视实证。但其中也存在中小学“被偏爱”,大学“被冷落”;重“教”轻“学”;定量较多,定性偏少;策略研究力度不够;研究的针对性不足等问题。上述问题为我国学者进一步开展“大学教学有效性”研究指出了方向。

  • 标签: 有效教学 “大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内容分析
  • 简介:一、背景与简况1992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著名的南巡讲话,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

  • 标签: 固原文学 年代固原 突破年代
  • 简介:20世纪30,“摩登女郎”开始大量涌现,成为上海都市文化的符码之一。各类报刊刊载了数十篇关于“摩登女郎”的讨论文章,几乎众口一词地对其大加贬斥。而“摩登女性”是一个立体多维的概念体系,其形成原因并非30社会媒介所以为的“来源于英文modem的音译”这般简单,而是充满了丰盈复杂的内涵和外延,很有可能受到日本“摩登女”概念的影响。这数十篇文章,从家庭职能、传统妇德、两性关系、国民责任等方面展开对摩登女性的声讨和规训,发表各自对于理想的、“真正的”摩登女性的想象与期待。然而摩登女性的概念和实际状况都是复杂难言的,社会媒介对她们的期待和要求带有许多虚构成分,摩登女性自身则在社会媒介众声喧哗的裹挟下,近于湮没无声。

  • 标签: 摩登女性 日本“摩登女” 社会媒介 30年代 女性解放
  • 简介:老电影总是会激起人们的怀旧情绪,如普希金诗言:“过去了的一切,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本文拟从20世纪50爱情题材电影中,了解新中国头十间的婚恋风情。通过这些影片,同样可以观察20世纪50的婚恋观念,及艺术想象中的心理真实。

  • 标签: 老电影 20世纪50年代 爱情题材 婚恋观念
  • 简介:在2017上半年的电影市场中,第53届金马奖最佳剧情《八月》是旨趣独特的影片。情感因果性主导的叙事语法、80后的个体经验浸润下的90中国想象和"释父"情怀是这部影片三个显著特点。本文尝试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进入该片的影像世界,展开对以上三个特点的分析与读解。

  • 标签: 《八月》 叙事 90年代 “释父”
  • 简介:20世纪30的都市文学因其复杂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因素,作品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不同的作家笔下塑造出了不同的都市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她们或是时髦的摩登女郎,或是现代都市人纵情享乐浮光掠影的表征,或是现代都市人对都市生活压力深感苦闷失意的典型,或是在男权主导下之女性自我意识逐步觉醒的象征。透过这些女性形象,可以窥探到现代都市文明的进程、女性自我解放的历程以及都市发展对中国现代文学所产生的影响。

  • 标签: 20世纪30年代 都市文学 女性形象
  • 简介:20世纪50中国共产党的人口思想几经变化,突出表现在关于人口的数量、就业、迁移和福利性措施等方面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关于人口问题的认识,遵循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前人的理论不断深入。从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的指导作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历史经验的总结、建国初期现实环境和传统文化思想四个方面,来了解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形成的背景,从而总结出可供当下社会借鉴的经验,有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把握国情和社情的能力。

  • 标签: 20世纪50年代 中国共产党 人口思想 背景
  • 简介:20世纪30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 标签: 左联 文化启蒙 文艺大众化运动 革命文学
  • 简介:20世纪40,中国共产党经过一系列探索和积淀过程,最终明确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领导集体的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构建、国共话语权的争夺以及共产国际的解散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奠定了主体、理论、实践和国际基础。随后,经过党内其他领导人和知识分子的宣传,全党、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极大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传播。

  • 标签: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提出 反响
  • 简介:在沈从文的20的都市小说中,"他者"成为建构风景的"装置";同时,"他者"也成为解读风景的"装置"。透过这种"颠倒"的风景"装置",我们不仅发现了风景话语中紧张对峙的权力关系,同时深切地感知到作家面对都市现代文明的恐惧、欲望与无法融入的焦灼,甚至是不被认同的敌视和愤恨。而这在沈从文的文化转向发生机制中无疑是重要的一环。

  • 标签: “他者”风景 阶级话语 经济话语 文化话语
  • 简介:20世纪40作家迁徙促进了解放区文学与国统区文学的交流互动。丁玲等作家从国统区迁徙到解放区,将国统区文学的启蒙精神等传播到解放区;茅盾、何其芳等作家从解放区迁徙到国统区,对于深入推动国统区作家学习探讨“民族形式”问题、指导国统区作家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起到重要作用。从作家迁徙视阈来看,解放区文学与国统区文学存在深层互动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区域文学研究中孤立静止的观点。

  • 标签: 迁徙视阈 解放区文学 国统区文学 互动
  • 简介: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地方性城市保护法规之一,《纽约地标法》是在纽约城市历史地标保护运动中形成的。纵观其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信息。本文从美国城市地标保护实践切入,进入20世纪60的纽约历史场景中,以人类学、社会学研究和质性分析方法解读美国地标法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信息,并透射其对城市发展的深远意义。

  • 标签: 城市地标遗存 地标保护运动 纽约地标法 公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