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2006年8月至2018年6月阜外医院收治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7 427例, IE患者668例,其中HCM合并IE者1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描述1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征、超声心动图发现、治疗及出院转归等。结果HCM合并IE发生率为0.19%,在HCM患者中IE的发病率为0.15/1 000人年;HCM合并IE 14例患者中男性占11例,发热及心脏杂音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心功能不全(12/14)及细菌性栓塞(8/14)为最常见并发症;致病微生物均为革兰阳性球菌,以链球菌最常见(5/8);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厚度(21.2±2.7)mm,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重,14例均有赘生物形成,赘生物最多分布于二尖瓣前叶(12/14),体循环栓塞(8/14)及瓣叶损害(12/14)发生率高;好转出院10例,其中8例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者;2例自动出院后死亡,2例院内死亡。结论HCM合并IE发生率低,HCM合并IE患者细菌性栓塞及瓣叶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且住院病死率高,预后较差,外科手术是治疗HCM合并IE成功的基石。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孕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孕妇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方法以2013年10月至2020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4例孕前冠心病孕妇为对象,收集其患病情况、妊娠期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和妊娠结局等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前确诊冠心病年龄为(31±7)岁,孕前治疗以血管重建手术为主(10例),其余4例为药物治疗。妊娠年龄为(36±5)岁,12例孕妇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孕早期心功能Ⅲ和Ⅳ级各1例;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和室壁瘤形成3例,其中1例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中度受损;心电图ST段异常4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肌钙蛋白水平升高1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为(2.3±1.0)mmol/L。共有9例孕妇妊娠至孕晚期,其中1例轻微活动后胸闷;体重增长过多和不足分别为4例和2例;心功能Ⅲ级1例;左心功能轻度受损1例;5例患者LDL-C水平为(2.6±0.6)mmol/L。妊娠期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每日服用阿司匹林75~ 100 mg)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5例孕妇于孕早期终止妊娠,9例足月妊娠行剖宫术,术中出血量180~800 ml;妊娠期间发生不良心脏病事件2例,妊娠期糖尿病3例,其中2例伴有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9名活产新生儿体重为(3 102±647)g,其中小于胎龄儿2名,低出生体重儿1名。结论孕前冠心病女性妊娠期存在心脏病事件风险,加强孕期高危因素管理有利于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 2018年 6月本院收治的 13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9例,分别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抑郁焦虑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9. 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6. 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95. 65%)高于对照组 (82. 6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4. 35%)低于对照组 (27. 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73. 91%)明显好于对照组 (57. 97%),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本组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继发颅内感染性动脉瘤(IIA)患者,年龄(29.3±8.4)岁。6例共8个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7个,手术治疗6个,包括血管内栓塞治疗4个,开颅手术夹闭2个。2例发生术后再出血,1例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脑梗塞,2例动脉瘤手术治疗后接受心脏手术治疗。发病后3个月随访提示,预后良好(mRS≤2分)3例,重残1例,死亡2例。重残和死亡病例均为新发脑梗塞和术后再出血的患者。IIA是细菌性心内膜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实施治疗,分析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3 年 6 月 -2018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 16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鲁南欣康措施,观察组则为 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 分析临床效用。 结果: 从 治疗结果 上看,观察组 治疗有效率 为 93.8% ( 75/80 ) ,对照组为 82.5% ( 66/80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分析治疗后胸痛、心悸和多痰、胸闷等指标上也以观察组表现更好。 结论: 采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有良好的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没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在调节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炎症和脂质代谢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lncRNA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展产生影响。AS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重要的病理过程,因此以调节AS进展为方向的研究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意义重大。本文将围绕lncRNA对AS不同环节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CAD患者提供新的候选干预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proBNP)联合冠状动脉CT对冠状动脉造影最终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经冠状动脉CT初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最终确诊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71例)和非冠心病组(97例)。比较两组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数据和Gensini评分的差异,并行多因素分析。做NT-proBNP与最终确诊为冠心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计 数(WBC)、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NT-proBNP水平比较[(65.8 ± 8.8)岁比 (58.8 ± 10.5)岁、(27.5 ± 4.2) kg/m2比(23.3 ± 5.3) kg/m2、(8.4 ± 2.6) × 109/L比(5.7 ± 2.2) × 109/L、(88.2 ± 12.0)分比(43.3 ± 10.5)分、2.2 ± 1.1比1.1 ± 0.8、72.1(28.0,87.2) ng/L比27.2(13.5,34.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2.43、2.54、7.89、5.97,U=3 407.76,P<0.05)。冠心病组糖尿病病史率高于非冠心病组[50.7%(36/71)比24.7%(2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冠状动脉CT分别联合NT-proBNP、年龄、糖尿病病史、Gensini评分对冠状动脉造影最终确诊为冠心病的预测风险显著增加,以NT-proBNP最显著(OR=14.57、1.05、2.48、3.47,P<0.05)。做NT-proBNP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灵敏度为55.6%,特异度为82.6%,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临界值为71.5 ng/L。结论NT-proBNP联合冠状动脉CT对最终确诊冠心病有预测价值,尤其对于NT-proBNP超过71.5 ng/L,冠状动脉CT初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要积极动员做冠状动脉造影。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2017年 9月 -2019年 8月的 1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心脏病的患者列入研究范围,均对其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对护理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包括焦虑程度与抑郁水平,对患者护理的有效程度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经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评分为( 68.21±5.12)分,抑郁评分为( 65.33±2.78)分,生活质量评分为( 79.43±5.99)分,与未实施护理措施前好转程度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心脏病患者进行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症状反应,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保持患者积极的治疗心态,令患者能够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治疗,护理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心内科的100例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患者展开分析,患者在2016年9月~2020年4月期间入组,数字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HAMA评分(17.23±4.23)分,HAMD评分(18.11±3.09)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情感、社会、生理和角色职能评分分别是(73.42±3.34)分、(71.87±3.76)分、(76.12±3.09)分、(74.27±3.42)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采取心理干预可以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推荐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Orem理论护理,分析该护理模式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5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Orem理论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服药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较对照组高(93.68%比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及体质量超标现象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实施Orem理论护理,可有效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提高其生活活动能力且改善其生活方式,促进其病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时,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对我院数据库进行调查,确认在其中存在资料登记的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了解患者手术方式,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将其分为两组,记名为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与实验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单组样本量设置为41。所有患者均选择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用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曝光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记录所有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x线曝光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短,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76%),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29.27%),组间差异显著(X2=8.6134;P=0.0033)。结论:在对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操作,能够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介入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2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况,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