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259例HPV感染的临床资料,探讨HPV感染与年龄、免疫状况、受教育情况、社会经济地位、避孕情况、以及合并生殖道其他微生物感染的关系。结果年龄在20岁-30岁的妇女HPV感染率达17.5%,随着年龄的升高,HPV感染率逐渐下降。普查HPV感染的259例中,其中工人(技校及无学历)感染率最高达17.39%。259例HPV阳性的患者白带常规检查中100%合并有阴道菌群失调,96%合并有阴道炎。口服避孕药感染HPV的几率最大达19.18%,避孕套感染HPV的几率最小仅9.35%。结论性生活频率和宫颈HPV感染密切相关,免疫状态、其他性病及社会经济地位均与宫颈HPV感染及病变的进展有很大的作用。口服避孕药及阴茎套的应用等因素与宫颈HPV感染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成年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我院1802例妇女进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对感染情况和基因型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02例样本中检出阳性797例,阳性率44.23%,一共检出22种HPV亚型,各种HPV基因亚型感染检出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高危型感染人数远高于低危型;HPV-52(高危型)?101例,占12.67%,HPV-16(高危型)84例,占10.54%为感染率较高的亚型。结论门诊人乳头瘤病毒以单一感染较为常见,感染率最高的基因型为HPV52,HPV16,HPV58,高危型感染人数远高于低危型感染人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环形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患者进行LEEP术治疗,术后6个月通过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再次检测患者宫颈癌HPV-DNA的负荷量,并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结果术前不同级别的CIN患者HR-HPV负荷量无显著性差异,术后6个月,高HR-HPV负荷组与低HR-HPV负荷组的转归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转归情况与CIN的级别并不显著相关(P>0.05)。结论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显著,并能明显降低HR-HPV负荷量。
简介:目的调查江苏常熟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其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DNA导流杂交技术对1602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1602例患者中阳性患者为719例,感染率为44.9%,共检出20种HPV型别,其中单一感染者498例,占阳性人数的69.3%,二型感染者162例,占阳性人数的22.5%,三型或三型以上者59例,占阳性人数的8.2%,阳性患者中高危型的依次以16,52,68,31,33为主,低危型以11、6为主.结论常熟地区妇女感染HPV率较高,以单一感染为主,主要为16型,其次为52,68,31,33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手段,一次PCR检测多种HPV亚型的分子杂交技术有利于对HPV亚型多重感染的诊断和宫颈癌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宫颈疾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中HPV亚型分布情况及高危型HPV的年龄分布。方法采用专利Invader酶切信号放大法,利用CervistaHPVHRCervisat核酸杂交基因分型试剂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PV的14个亚型DNA。结果280例宫颈疾病患者,核酸分子杂交检测结果显示,104例感染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高危型HPV,感染率37.14%,其一种HPV亚型感染率30.00%,混合感染的感染率则为7.14%;宫颈疾病HPV感染者中以高危型HPV16、43、58、33和6型感染位列前五位;在不同年龄组中以20-50岁组HPV感染率最高。结论本地区宫颈疾病中高危型HPV感染以16、43、58、33和6型单一亚型感染最为常见,且以青壮年为主。
简介:目的了解高桥地区娱乐场所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及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为制定宫颈癌高危型HPV感染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高桥地区娱乐场所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以参与社区妇科普查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108名娱乐场所女性和101名普通女性完成了调查,娱乐场所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为35.19%,一般女性为15.84%,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女性分别仅有16名(14.81%)和17名(16.83%)听说过HPV相关信息;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女性对于有宫颈癌家族史的人是否应定期参加筛查的认知情况有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在早期宫颈癌是否能治好,宫颈癌是否可以预防,本人或性伴侣性生活混乱是否容易得宫颈癌,早期发现宫颈癌的方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娱乐场所女性有较高的高危型HPV感染率,对宫颈癌的认知情况也不如普通妇女群体,两组女性的HPV认知情况均较差,应加强HPV的宣传及筛查力度,提高人群防癌意识。
简介:目的:了解德州市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及HPV病毒基因型分布,为宫颈癌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2008年10月至2013年7月期间送检的德州市人民医院3006例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对各型检出率、年龄分布及多重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PV总检出率为17.80%(535/3006),高危型中以HPV-16、HPV-52、HPV-68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20%、1.30%、1.26%;低危型中以HPV-6、HPV-11多见,检出率分别为1.50%、1.13%。多重感染共79例,占总感染的14.77%(79/535),其中二重感染60例(11.21%)、三重感染14例(2.61%)、四重感染5例(0.93%)。HPV感染在16~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年龄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6.20%、16.70%、18.20%、16.90%、38.40%,HPV阳性率在56~65岁组达到高峰。结论高危型HPV-16、HPV-52、HPV-68及低危型HPV-6、HPV-11是德州女性宫颈HPV感染的主要基因型别,多重感染较常见,感染人群集中于老年组。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一次可检测21种H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HPV感染的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HPV16/18感染及P53、PCNA的相关性,讨论宫颈癌HPV16/18感染及P53、PCNA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患有宫颈癌的患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PCNA蛋白表达情况,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HPV16/18阳性组中,P53与PCNA表达增强,呈正相关,阳性组与阴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Ⅱ期的P53和PCNA指标要明显高于临床Ⅰ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VP16/18是宫颈癌并发的主要原因,并促使P53、PCNA蛋白阳性率增高,在宫颈癌并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a-2b凝胶联合消疣汤治疗HR-HPV感染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一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R-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53例,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干扰素a-2b凝胶联合消疣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干扰素a-2b凝胶进行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1%,对照组2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为(17.89±3.96)d,对照组为(28.17±5.98)d,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a-2b凝胶联合消疣汤治疗HR-HPV感染宫颈病变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干扰素a-2b凝胶治疗者,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HPV-DNA在宫颈疾病中的筛查价值。方法分析756例HPV-DNA(+)患者经病理检查的结果。结果756例患者中发现宫颈慢性炎321例,宫颈湿疣性变22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96例,宫颈癌14例。结论HPV筛查在宫颈疾病诊断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其与液基细胞学,阴道镜相结合可大大提高宫颈癌的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HPV检测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行阴道镜检查的2000例患者对其进行HPV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阴性组、低度载量组、中度载量组、高度载量组及极高度载量组;并以宫颈病变程度分为阴性组、低级别病变组及高级别病变组。使用Logisti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低级别与高级别病变组的各级病毒载量组对病理阴性组的OR值逐渐递增;宫颈病变程度阴性、低级别与高级别病变组病毒载量逐渐递增;宫颈病变程度各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与HP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性,HPV检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筛查的一个重要手段,应广泛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EP治疗CIN术后HR-HPV的清除及持续感染与CIN术后转归的联系。方法对98例HR-HPV感染的CINⅡ~Ⅲ患者进行LEEP治疗,术后第3、6、12及24个月复查宫颈HR-HPV感染情况。结果LEEP术后第3、6、12、24个月HR-HPV转阴率分别为58.16%、76.53%、73.47%、77.55%。术后第6个月HR-HPV转阴率较术后3个月明显升高(P<0.05),且术后第6个月HR-HPV检测诊断病变残留/复发的符合率较术后第3、12、24个月时高。结论第6个月HR-HPV检测是LEEP术后病变残留/复发的敏感指标,故适时地监测HR-HPV对CIN患者LEEP术后随访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分型检侧对宫颈癌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一12月于我院行液基细胞学检查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的患者共286例。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者23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者4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者5例,鳞状细胞癌(SCC)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HPV基因亚型检查,共21种亚型。结果HPV检查阳性患者96例(33.57%)。其中,高危型患者31例(10.84%),来自ASCUS、LSIL、HSIL及SCC患者分别为13例(4.55%)、11例(3.85%)、3例(1.04%)及4例(1.40%),平均年龄为(43.17±10.23)岁;低危型患者65例(22.72%),来自ASCUS、LSIL、HSIL及SCC患者分别为44例(15.38%)、19例(6.64%)、2例(0.70%)及0例,平均年龄(33.65±10.28)岁。结论HPV分型检测是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与液基细胞学检测结合可以早期诊断宫颈癌,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争取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在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所门诊患者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机会性筛查宫颈疾病的HPV、TCT检测。对部分TCT及HPV检测一项或两项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定位活检,以组织学作为金标准,根据组织学检测结果对TCT及HPV进行分析。另有9例拒绝行TCT及HPV检测的患者也要求行活检组织学检测。结果HPV检测阳性130例,TCT筛查异常87例,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检查60例,活检组织学诊断发现CINⅠ11例,CINⅡ7例,CINⅢ6例,早期浸润癌2例,伴HPV感染或湿疣样变12例,慢性炎症22例,其中9例未检测TCT及HPV的患者组织学病理8例慢性炎症,1例伴HPV感染。结论TCT、HPV检测是早期筛查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从而很大程度的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降低漏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铜仁市城区孕前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病的状况,为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HC-2的检验方法和全自动膜式制片仪制片,对城区年龄在25~40岁之间的1856例孕前妇女同时进行HR-HPV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结果1856例受检者中检测出HR-HPV307例,感染率为16.54%,其中35~40岁组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25~30岁组和30~35岁组(P<0.05),其余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CT检出宫颈病变64例,其中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50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3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例、宫颈癌(SCC)4例(组织病理学检查3例为原位鳞癌、1例为腺癌),HR-HPV均为阳性,感染率100%,宫颈癌发病率为0.22%,其中,30~35岁组颈癌发病率高于25~30岁组和35~40岁组(P<0.05),其余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提示铜仁市城区孕前妇女HR-HPV与宫颈癌的发生是密切相关和高度一致的,HPV感染率和宫颈癌发病率均较高,应加强宣传教育并积极与医疗服务相结合,提高孕前妇女防癌普查意识,加强对广大孕前妇女的HPV和宫颈癌筛查。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的妇科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低于乳腺癌,其发生·发展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人类乳头状病毒为一组环状双链DNA病毒,育龄妇女感染可引起宫颈病变,甚至宫颈癌。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它已经成为诱发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宫颈癌疾病的筛查中进行高危型HPV病毒的检测,能最大限度的筛查出高危人群同时HPV的检测在CINII,CINIII筛查中的敏感度和灵敏度远远的高于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的检测不仅在宫颈癌的筛查中,在指导宫颈癌的治疗、预后及随访中HPV的检测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