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三维DSA显示子宫动脉(uA)开口位置的价值。方法选择90例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经导管分别选择人左、右髂内动脉,行三维DSA血管造影,然后对图像进行三维后处理,每间隔5°旋转,采集三维图像,观察UA最佳显示角度范围;统计uA起源及开口角度,以臀上动脉开口为定位点,测量UA开口距臀上动脉开口距离。结果在对侧斜位和同侧斜位〉30°~60°显示uA开口最好;116支(116/180,64.44%)UA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干;33支(33/180,18.33%)起源于臀下阴部干;17支(17/180,9.44%)起源于阴部内动脉;10支(10/180,5.56%)起源于髂内动脉主干;4支(4/180,2.22%)起源于臀上动脉。uA与起源动脉夹角0-30°为19支,占10.56%(19/180);〉30°~60°70支,占38.89%(70/180);〉60°~90°74支,占41.11%(74/180);〉90°~120°8支,占4.44%(8/180);〉120°~150°5支,占2.78%(5//180);〉150°~180°4支,占2.22%(4/180)°UA开口至臀上动脉开口距离为3.04~18.31mm,平均(11.71±4.28)mm。结论三维DSA可较好地显示子宫动脉起源、开口角度以及距臀上动脉的距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DSA三维导航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6年 3月到 2018年 3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 52例,实行数字随机抽取方式,对 52例患者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各 26例。参照组采取 DSA二维导航技术介入治疗,观察组采取 DSA三维导航技术介入治疗。比较两种方法介入治疗后,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用量、治疗成功率和动脉瘤检出率情况。结果: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用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成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动脉瘤检出率情况: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DSA三维导航技术介入颅内动脉瘤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减少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用量的应用,提高治疗成功率,对动脉瘤检出具有重要影响,值得推荐。
简介:目的通过手术导航系统确定计算机辅助手术的位置,制定手术方案,保证手术成功。方法我们简要地回顾了医学图象配准,对导航系统的注册过程进行了数学描述,总结了目前常用的三维注册方法。结果手术导航是医生在术前通过医学影像获取患者的三维图像模型,术中根据三维图像模型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为将影像坐标系与人体坐标系统一起来,需要进行空间变换的配准。最近点迭代算法是点云数据配准中最常见的一种配准算法,它算法简单,有一定的通用性。在手术导航人体标志点的注册中引入和发展最近点迭代算法能提高注册精度,使注册更加简便,从而提高整个导航系统的精度。结论手术导航要求很高的精确度,因此引入和发展最近点迭代算法十分必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2019年11月开始,至2021年2月为止,通过电脑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入组成员,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成员均通过传统DSA技术以及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式的最终效果。结果: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的影像甲级片率高于传统DSA技术(P<0.05);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测过程中动脉以及病灶情况检测率显示率高于传统DSA技术,(P<0.05)。结论:对于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通过使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相应的检测,能够有效对诊断准确度进行提升,更加有利于临床上所进行的精准治疗,对于患者更加有利于其获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必要在临床进行使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采用CTA与DSA三维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48例经CT检查以及腰穿检查确诊的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血管造影术(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方法进行诊断,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以及相关指标。结果在诊断符合率以及敏感性方面,两种诊断方法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诊断特异性方面,CTA相对于DSA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动脉瘤诊断中CTA与DSA三维成像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是CTA诊断的特异性较高,本身属于无创操作,可作为脑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方法,DSA诊断中属于有创操作,但是可同步实现诊断和治疗,因而在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两者联合起来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CT导航在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行CT导航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其中胸椎骨折14例,胸椎肿瘤6例,脊柱侧弯4例。向导航系统输入CT资料,选择配准方式为点匹配法,配准成功后,用导航棒预先设置螺钉的最佳位置、直径和长度,按导航计划立体、动态地植入螺钉,术后进行CT扫描,按Rampersaud分类法评估螺钉的位置。结果导航下成功对24例共植入144枚椎弓根螺钉。按Rampersaud分类法:A级136枚(94.4%),B级6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无神经、脊髓损伤。22例平均随访8个月(6~14个月),复查X线片和CT,无螺钉松动和断裂钉,无迟发性脊髓损伤。结论三维CT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简介:目的研发一种专用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时的三维导航器。方法选取颈干角为(135±5)°,并且股骨大转子顶点基本与股骨头中心等高的人体股骨骨骼的干标本32例,其中左侧16例,右侧16例。通过股骨头中心、平行于股骨干、垂直于股骨干与股骨颈所在的平面用钢锯将股骨标本的股骨头进行截骨;在股骨大粗隆顶端开口向股骨近端髓腔内插入PFNA主钉,主钉钉尾与股骨头中心点在同一高度上。在本课题所研发的股骨近端髓内钉三维导航器的导引下向股骨头颈部打入动力钉导引针,测量动力钉导引针在股骨头截骨面上的出针点与经股骨头中心点直线的垂直距离作为偏离值。结果利用本课题所研制的三维立体导航器在32例股骨骨骼的干标本上置入导引针,其中14例偏离值为0(占43.75%),最大偏离值为2mm,仅3例(占9.375%),平均误差只有0.69mm。结论本课题所研制的导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定位精确,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研究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DSA)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方法69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常规DSA和3DDSA检查。常规DSA后进行旋转DSA检查,对旋转DSA采集的数据进行容积三维重建。由2位工作经验丰富的阅片者采用双盲法对2DDSA和3DDSA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中,常规DSA诊断阳性病例65例(阳性率94.20%),3DDSA诊断阳性病例62例(阳性率为89.86%)。在常规DSA和3DDSA中,分别有44例(67.69%)阳性病例和62例(100%)阳性病例病变周围血管关系显示清晰满意。结论3DDSA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尤其对血管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