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无功能行胰岛细胞瘤的CT表现。采用平扫和双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75ml,注射流率3.5ml/s,门静脉期延迟70s。结果9例肿瘤中位于胰头4例、胰体、尾5例,直径约2.4-10cm,平均为5.2cm,3例肿瘤为实体性,位于胰腺轮廓内,平扫呈稍低密度,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中度强化;6例为囊性病灶,囊壁和囊壁结节呈等或稍低密度,有囊壁钙化者3例,动脉期囊壁及囊壁结节呈中度~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轻度~中度强化。结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CT平扫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瘤,增强扫描肿瘤均有程度不同的强化,从动脉期到门脉期呈持续性强化是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特征表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16层螺旋CT在小肠扭转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经16层螺旋CT扫描拟诊为小肠扭转的患者24例,对其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并进行图像处理。观察其在小肠扭转诊断中的意义。结果有1例全小肠扭转出现肠壁水肿增厚;13例空肠扭转中,其中顺时针扭转为9例,逆时针扭转为4例;5例回肠扭转;肠扭转中出现腹腔渗血有4例。经CT确诊的19名患者中,有16例同时出现C形征与鸟嘴征,占84%,5例疑似病例中,经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发现,出现C形征与鸟嘴征并存的有4例,占80%;19例CT直接确诊的患者中,肠管积气积液及周围肠管气液平各有16例和14例,分别占84%和74%。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肠扭转的早期诊断中非常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疑诊为肺栓塞的2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及后重建技术,观察患者肺动脉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6例患者共发现栓子163个,受累肺动脉58支,其中肺动脉主干2支,左/右肺动脉14支,叶动脉21支,肺段动脉13支,肺亚段动脉8支。直接征象中心型30支(51.72%),偏心型14支(24.14%),附壁型5支(8.62%),闭塞型9支(15.52%)。间接征象血管纹理稀疏,“马赛克征”3例;肺实变,楔形或条状实变影5例;肺动脉高压5例;胸腔积液7例;心包积液2例。结论16层螺旋CT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慢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急腹症患者80例。分析和观察两组患者应用16层螺旋CT影像灌注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100%,且观察组患者胰腺组织血流量(B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着重要的提示意义,其诊断准确率高,数据观察细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简介:目的探究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以来,在本院进行检查治疗的40位肝脓肿患者,经手术后得到确诊的病例,对其相关病历资料及检查图像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观察本次40位患者的CT检查图像,判断CT扫描对肝脓肿的确诊率,确定其诊断价值。结果在经过双排螺旋CT扫描检查的40位患者中,38名患者被诊断为肝脓肿,其中1例肝转移瘤和1例肝血管瘤被误诊,确诊率为95%,误诊率为5%。在这40位患者中,单发脓肿25例,多发脓肿15例;脓肿直径约在2~12cm范围内。本次调查的患者中,脓肿的发生部位以肝右叶居多16例,其次为肝左叶11例,累及两叶者仅有3例。结论在经过双排螺旋CT扫描后的图像上,对肝脓肿可以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征象,确诊率高,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不可或缺的帮助,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例行16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组患者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进行分析,分析16层螺旋CT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与临床价值。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16层螺旋CT图像诊断冠状动脉,其中50%以上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22%、83.16%、95.36%、89.33%、95.13%。结论16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简便、无创、安全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尤其是对于50%以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其诊断准确率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对踝关节外伤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6例踝关节外伤患者64排螺旋CT检查后回顾分析,采集容积数据进行轴位、冠状位及斜矢状位的多平面重组(multipleplanarreformation,MPR)和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等软件进行后处理,调节不同的窗口技术显示图象。结果64排螺旋CT可清晰地显示踝关节各种类型的骨折和软组织及部分韧带损伤情况,显示关节腔内积血。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踝关节外伤,使用多种软件后处理技术,能发现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骨折征象,同时能显示关节腔和部分韧带损伤情况,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4例SPN患者的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并经图像后处理,显示SPN的形态学特征及与毗邻支气管、血管的关系等。结果①64排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楚的显示SPN的形态学特征及与毗邻支气管、血管等的关系。②54例SPN中与毗邻支气管有关系的17例(3148%),其中恶性结节16例(2963%),良性结节1例(1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54例中与其邻近血管有关系的恶性结节占28例(5185%),良性结节占5例(9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结节供血血管直径平均345mm,良性结节供血血管直径平均245mm(4)SPN强化前后CT净增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及毗邻支气管、血管的关系,对SPN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1及X线诊断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以及在临床治疗中笔者的应用体会。方法研究分析我院在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之间接收诊治的50例肝脓肿患者,将全部肝脓肿患者拥有的X线片影像学资料与双排螺旋CT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加以研究总结。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使用双排螺旋CT比使用X线片诊断进行诊断在确诊率、对肝脓肿部位敏感度以及准确率上都比X线片技术高,均达到100%,而X线片的这些数据则分别为69.1%,83.8%,83.8%。结论相对于X线平片而言,双排螺旋CT优势显著,能够更为清晰的显示肝脓肿的细微处,对治疗的准确性提高有很大帮助,在临床上出现较低的误诊率,更加适合治疗较隐匿的肠梗阻,临床治疗复杂的肝脓肿患者推荐采取双排螺旋CT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骨盆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骨盆低剂量螺旋CT扫描时合理剂量选择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20例需行骨盆CT检查患者,在常规剂量(200mA)螺旋CT扫描后,其它参数不变,仅改变管电流(100mA50mA和30mA)进行螺旋CT扫描,根据不同mA值共分成4组,分析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图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①低剂量(100mA50mA和30mA)的CTDIvol值为常规剂量(200mA)的50%、25%和15%。②图像质量评价结果100mA与50mA的可诊断图像进行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满足诊断要求;30mA可诊断图像t检验,P<0.01,提示图像质量差,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合理选择低剂量骨盆螺旋CT扫描技术,有利于降低患者所接受的射线剂量,也能取得与常规CT扫描相同的图像质量,同时减少性腺辐射剂量,延长昂贵球管寿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