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道德是一个社会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它一旦形成,便会牵涉依据其进行的各种道德判断。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忠与奸、正与邪、是与非、对与错都是我们对人对事所形成的道德判断;反过来,这些道德判断又将进一步指导我们的日常行动。Haidt(2008)更是从一个综合视角概括了道德的地位和职能,他指出:道德系统是一个包括价值观、实践活动、习俗以及不断演进的心理机制的相互关联的系统,它们共同作用来规范或抑制人类的自私行为,使社会生活中的合作行为成为可能。

  • 标签: 判断文化 道德判断
  • 简介:<正>基础科学研究作为心理过程的评价,它也作出价值判断。但是,后者完全是内在的:它们涉及科学研究的要素,诸如资料、假设和方法,而不涉及科学研究的对象。另一方面,工程技术专家不仅作出内在的价值判断,而且也作出外在的价值判断:他评价他能得手的每一事物。在他看来,每一事物、过程或概念就某种实际目的而言,是好的、坏的或中性的。必须区分两类技术评价:技术效应、经济效应的评价与社会价值的评估。一项人工制品可以既有技术效应,也有经济效应,但无社会

  • 标签: 科学技术的价值 道德判断 技术效应 工程技术专家 价值判断 经济效应
  • 简介:皮亚杰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方法。他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和行为的理论独具一格,是他毕生六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对儿童心理研究的伟大成就,并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已引起我国心理学界的重视,并有不少心理学工作者从事皮亚杰儿童道德判断和行为理论的研究。这必将对我国德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 标签: 皮亚杰 儿童教育 心理学 道德规范
  • 简介:摘要:传统道德判断使用陌生人情景来突出道德行为的意图、因果关系等,但是得出的结论可能与现实世界的道德判断不相符。现实中,道德判断受到评价者、行为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将关系纳入道德判断的研究增加了方法论上的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解决这一挑战。

  • 标签: 道德判断 人际关系 关系调节理论
  • 简介:当下,我们正听从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召唤。并且“召唤”着课堂教学改革进入课程改革的核心位置。课堂,好比是高速公路的人口处。但是,长期以来,这一人口处建造得很不理想,甚至有的并不是把学生和教师导向高速公路,有时虽收获了“知识”,却丢弃了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这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江苏省邗江中学认为是道德

  • 标签: 课堂教学改革 道德课 邗江中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 知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德判断能力,在规范人际关系上发挥着法律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对此进行研究为中国学校道德教育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和手段.使道德教育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德国道德心理学家林德设计的“道德判断测验(MJT)”界定了道德认知和情感。对湖北省青少年的研究发现,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总体相对偏低。在政治面貌这一特征上出现了显著差异,而性别职业学历、是否为独生子女、家住农村或城镇等方面的不同不会带来显著差异。具体到各特征内部,出现了年龄、政治面貌等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 标签: 道德判断测验 道德教育 C分数
  • 简介:摘要道德判断的双加工理论认为道德判断是认知和情绪平等竞争的过程,情绪战胜认知做出道义判断,认知战胜情绪则做出功利判断。但也有研究者对其实验过程进行质疑,认为道德判断的过程是单加工。今后研究应对双加工与单加工之间的分歧进行比较,探索情绪和认知对道德判断发生变化的影响程度,并注重道德判断的实验材料的真实性、情景性和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道德判断 双加工理论 道义判断 功利判断 情绪 认知
  • 简介:本文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进行实证研究,考查大学生在进行道德判断时的影响因素和道德判断的依据。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在性别差异上不显著,大学生在面对违法事件时表现得更公正,在多样观点的呈现下大学生的道德判断更关怀。

  • 标签: 大学生道德判断 新闻事件 性别差异
  • 简介:摘要道德判断道德认知发展的核心研究内容,近年来,对道德判断的研究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道德判断的理论和近几年对道德判断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整理与归纳,从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道德判断的研究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对以往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 标签: 道德判断 研究综述 展望
  • 简介:本文从一个简化的人类社会模型的分析出发,指出剥削现象的产生不能归咎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而是源自稀缺性的生产资料变为私有,并以不平等的方式分配。剥削是一种经济现象,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对于符合社会道德的剥削现象我们不应该一概否定,但是对于那些违背社会道德的剥削现象我们也必须用制度建设和法律手段去限制和打击。

  • 标签: 剥削 私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简单再生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简介:<正>培养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社会影响和教育要求直接转化和产生的简单过程,而是发展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道德教育的效果,不仅依赖于外部条件,而且也依赖于儿童本身的内部条件.所以对儿童进行道德品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从心理学角度看,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感情和道德行动三种基本成份.道德品质的发展,就是这些基本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只有这些基本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形成起来.道德判断道德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对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的发展,是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研究,不仅

  • 标签: 儿童道德判断 12岁儿童 分析行为 成人 行为的动机 道德认识
  • 简介:研究了道德判断问题和利己偏差的产生与表现。研究表明:道德判断的利己偏差在自我行为、他人行为和自我-他人比较中都会存在,可能的形成机制包括心境一致性假说、态度形成假说和身体清洁需要,其脑机制活动与利他行为存在差异。

  • 标签: 利欲“熏”心 道德判断 利己偏差
  • 简介:在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以莱斯特为代表的道德发展理论独树一帜,敢于迎接时代的挑战,在实证研究和理论方面不断创新。其实证研究经历了从四成分模型(FCM)向确定问题测验(DIT),再向中间概念测量(ICM)的演变过程,在理论上向科尔伯格传统的道德判断访谈法(MJI)和三水平六阶段理论提出挑战,在测验的内容、评定和排序方式、评分方式上做了重大改进,在道德测验程序简化基础上逐步实现道德测验的生态化。借鉴和思考西方道德判断测验的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生态合理性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标签: 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判断测验 四成分模型 确定问题测验 中间概念测量
  • 简介:摘 要 道德判断是个体对某一种行为的善、恶、对、错的评价。道德判断与心理距离的研究随着解释水平理论的兴起而随之展开。已有研究通过对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两个维度的探索,证明了心理距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也发现,情绪状态会与心理距离共同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为了给心理距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提供更全面的证据,未来的研究应整合道德判断中已有的理论,继续探究社会距离和可能性维度。

  • 标签: 道德判断 心理距离 解释水平
  • 简介:阐述了可识别性对道德判断与行为的影响可通过预先提供知识、共同评价、情绪反应等进行调节,并在双重加工模型基础上对以上现象的心理机制做出解释。指出未来的研究者可深入研究可识别效应在正性意义方面的影响,探索其对实践的作用,将可识别效应扩展到更一般的道德情境中。

  • 标签: 可识别性 道德判断 道德行为 双重加工模型 情绪反应
  • 简介:摘要:人类社会需要美德伦理来维系持续深远的社群关系,确保庞大社群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建设性的相处。作为现代科技集大成者,被誉为“第二类人”的人工智能同样也在这个社群中发挥着比肩与人类的作用,人工智能亦需要美德伦理来确保其和人类相处的稳定。所以,作为类人的人工智能必须也按照一些伦理原则行事。人工智能应超越“机器直觉”作出道德判断,来保证其能够按照普世的伦理原则行事,为整个社群的道德发展做出至关重要的贡献。

  • 标签: 人工智能 伦理原则 道德判断
  • 简介:通过行为实验探讨了公平正义和人文关怀这两种基本道德价值的语义启动对涉及弱势群体的道德两难问题判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道德价值语义启动对道德判断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在公平正义启动状态下,人们的道德判断不会对弱势者有明显的道德宽容偏向。当个体处于恻隐关怀启动状态时则会出现明显的道德判断弱势者效应,即对弱势群体的道德判断充在显著的宽容偏向。进一步的检验表明弱势群体判断道德价值语义启动与道德判断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不仅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道德价值语境在道德判断中的重要性。同时文章还指出在面对重大社会负性事件时,政府、社会媒体、学术界应该呈现怎样的道德价值语境是一个既具有突出现实性和重

  • 标签: 不同价值 价值语义启动 判断不同
  • 简介:采用大学生感恩品质调查问卷和道德判断测验量表对广州地区五所院校1,200名本科生进行感恩水平与道德判断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感恩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道德判断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感恩与道德判断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道德判断能力得分最高的是高感恩组,得分最低的是低感恩组,在一定程度上,感恩对道德判断能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感恩 道德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