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 麻醉恢复期病人躁动的原因进行 分析,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 。 方法:选取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我院进行麻醉手术的出患者 108 例,对其躁动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 结果:有 65 例患者躁动情绪得到显著改善,占总例数的 60.18% , 39 例患者躁动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占总例数的 36.11% , 4 例患者躁动情绪无任何改善或加重,占总例数的 3.71% ;总有效人数为 104 例,护理总有效率为 96.29% 。 结论: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支持,痛镇、静药物的应用,以及非语言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有效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躁动的情况发生,提高其护理和治疗的依从性,因此该方法值得推广和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麻醉恢复期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麻醉科收治的麻醉患者83例进行观察分析,观察本组患者的心电图、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等情况,并针对心电图异常的患者进行标准心电图描记波形,同术前进行比较,分析心电图的改变和麻醉以及手术之间的关系,并实施针对性治疗和护理。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15例(18.07%)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随后通过在本院对症处理后有14例(93.33%)患者恢复正常,其中有1例(6.67%)患者未完全纠正,但均好转。结论临床中处于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可能由很多因素导致其心电图改变,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麻醉药物的应用、手术的刺激、机械性刺激、电解质(或酸碱)紊乱以及自身循环功能较差等,此时应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病理改变,密切监测其心电图,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手术全麻后的变化情况,总结全麻恢复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50例在我院就诊并行全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低温、高温)、血压(高血压、低血压)、低血氧、苏醒情况及舌后坠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高血压、低血压、低血氧、低温、苏醒延迟及舌后坠等现象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全麻手术患者的观察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麻醉后并发症发生,并可促进患者及早苏醒,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患者行不同的麻醉方式,并对行各麻醉方式患者恢复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80例研究对象经术前评估10例研究对象行全身麻醉,其效果均为优;37例研究对象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其中32例麻醉效果为优,5例麻醉效果为良;9例研究对象行颈丛、臂丛麻醉,其中7例研究对象麻醉效果为优,2例为良;24例研究对象行局部麻醉,其中8例研究对象麻醉效果为优,12例为良,4例麻醉效果为差。结论对于老年手术患者应认真分析患者病情,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最佳麻醉方式,从而有效的促进患者术后麻醉恢复。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气-静联合麻醉恢复期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从而正确引导患者安全、顺利度过气-静联合麻醉恢复期。方法将220例气-静联合麻醉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干预、麻醉诱导前沟通和术后恢复期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状态和恢复期拔管配合程度。结果对照组无显著变化,干预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配合拔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静联合麻醉恢复期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有效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缩短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有利于减少恢复期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