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根据相关数据调查信息,发现近几年我国近视人数不断增加,有很多患者出现高度近视后都会同时合并白内障,需要重视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相关治疗研究,才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文中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及相关手术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促进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研究。

  • 标签: 手术 高度近视 白内障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高度近视白内障两者呈现紧密相关的关系,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手术治疗,但不同于其他眼科疾病,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难度相对较大,对主治医生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临床治疗期间任一环节操作不到位,都会导致患者治疗预后难达预期的状况发生。本文将对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实际做好相应整理和总结。

  • 标签: 手术治疗 高度近视 白内障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36例(40眼),在表面麻醉下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iOL植入术,比较术后效果。结果:患者术后视力和前房深度显着改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68例(203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时间2020年1月-2021年12月,按患者超声乳化术治疗6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分为两组,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0.3)127例(153眼),研究组(最佳矫正视力<0.3)41例(50眼)。(1)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单因素。(2)分析影响手术疗效多因素Logistic。结果 术后两组各项数据分析显示,影响手术疗效的单因素有眼底病变分级、Emery分级、角膜散光度、眼轴长度(P<0.05);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单因素后显示,影响术后疗效的独立因素有眼底病变分级、Emery分级、角膜散光度、眼轴长度(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因素有眼底病变分级、Emery分级、角膜散光度、眼轴长度,所以,在为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治疗时需要加大关注这部分患者的后续治疗护理干预,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术后全面康复。。

  • 标签: 角膜三光度 眼底病变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高度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实施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数为80例,均来自于200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同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视力矫正情况、临床指标、SPEE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的视力矫正情况和临床指标改善均好于对照组,SPEE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于对照组。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情况、临床指标,提升临床疗效,进而保障治疗质量,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 标签: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临床指标 视力 并发症 SPEE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临床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方式。结果:从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来看,接受治疗之前,视力在0.3以下以及0.3至0.5之间的患者数量整体较多,视力水平在0.5以上的患者数量整体较少。而在接受治疗之后,视力水平在0.3以下以及0.3至0.5之间的患者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视力水平在0.5以上的患者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结论:在实际针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治疗方式能够使得患者的视力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治疗效果整体较好,临床应用价值整体较高。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临床治疗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根据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我院治疗的6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天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30天、60天的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 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第1眼和第2眼手术前后早期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变化,为短期内第2眼手术的意义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白内障中心手术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48例(96眼),患者眼轴长度≥27.0 mm,近视屈光度<-6.0 D。视力较差眼先手术,间隔2~4周行第2眼手术。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主观视功能(VF)和生存质量(QOL)问卷调查量表评估手术前后VF和QOL变化;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II)比较术前和术后的客观散射指数值(OSI)以及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第1眼和第2眼各数据间的差异。结果:第1眼术后1周BCVA(LogMAR)为0.20±0.35,等效球镜度(SE)为(-2.42±0.84)D,第2眼BCVA(LogMAR)为0.57±0.29,SE为(-19.30±4.65)D;VF问卷调查显示第1眼术后1周患者主观视觉质量、周边视野、视觉适应及立体视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提高(t=-16.16、-18.65、-9.79、-9.94,均P<0.001);第2眼术后1周这4项功能均较第1眼术后1周进一步提高(t=-34.32、-14.87、-15.95、-21.36,均P<0.001);双眼术后3个月与第2眼术后1周仅周边视野和立体视功能进一步提高(t=-2.27,P=0.030;t=2.37,P=0.020)。QOL问卷显示第1眼术后1周患者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心理状况量表分值均较术前明显提高(t=-31.52、-21.79、-19.68、-14.16,均P<0.001);第2眼术后1周心理状况量表分值较第1眼术后明显提高(t=-12.50,P<0.001)。OQAS-II检查显示第1眼和第2眼术后1周和3个月OSI均较其术前明显降低(t=17.15、-19.54、9.61、10.18,均P<0.001),MTF cutoff均较术前提高(t=10.58、-11.65、-8.23、-9.15,均P<0.001)。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第1眼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第2眼手术可进一步改善视功能并提升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高度近视 视功能 视功能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眼的白内障发生早、发展快,是导致高度近视眼患者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多需要行白内障摘除手术。但高度近视眼患者眼部多伴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性改变,更易出现屈光状态意外、后发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手术并发症,因此手术风险远高于单纯白内障。本文针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手术时机、术前管理、预防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囊袋张力环可以扩张晶状体囊袋、支撑悬韧带松弛区域、抑制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临床上多应用于悬韧带异常的患者,可提高人工晶状体位置的稳定性和降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常具有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囊袋直径大等解剖特点,术后发生人工晶状体倾斜偏心、囊袋收缩和后囊膜混浊的风险高,近年来很多眼科医师将囊袋张力环应用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中。本文综述了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近视 白内障 晶体囊 晶体植入,眼内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数量日益增长,复明性白内障手术逐渐向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转变,良好的术后视力是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的目标。由于眼轴长度测量误差、术后有效晶状体位置变化和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选择不当等因素,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预测准确性欠佳,严重影响患者视觉质量和满意度。随着IOL计算公式的不断发展,SRK/T和Holladay1等薄晶状体会聚公式中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不断优化,以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为代表的厚晶状体会聚公式应用逐渐广泛,基于人工智能的Hill-RBF公式、基于光线追踪的Olsen公式和OKULIX软件以及结合多种理论的Kane公式和EVO公式等新型IOL计算公式陆续问世,白内障术后屈光预测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本文总结不同种类IOL计算公式的优化与进展,为提高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提供更多的选择。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计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发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度误差及最佳预留屈光度。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6月至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内障手术者61例(81眼)的资料,根据眼轴长度分为4组:A组(25眼),眼轴22~24 mm;B组(23眼),25~26 mm;C组(15眼),27~28 mm;D组(18眼),29~35 mm。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比术前显著提高(P<0.05)。A、B、C及D组术后屈光度误差依次为(-0.27±0.66)D、(-0.13±0.78)D、(-0.38±0.54)D及(+0.41±0.87)D, D组与另3组相比有显著远视误差(PAD=0.002,PBD=0.024,PCD=0.003);误差程度与眼轴长度呈轻度正相关(r=0.270 P=0.01)。4组患者预测绝对误差依次为(0.57±0.41)D、(0.60±0.50)D、(0.50±0.42)D及(0.83±0.47)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比较近视力时根据术后等效球镜度另分为:Ⅰ组(28眼),0~-0.75 D;Ⅱ组(17眼),-1.00~-1.75 D;Ⅲ组(21眼),-2.00~-3.75 D;Ⅳ组(15眼),-4.00~-6.00 D。其中,Ⅲ组术后近视力显著好于Ⅰ、Ⅱ组(PⅠ-Ⅲ=0.001,PⅡ-Ⅲ=0.003);Ⅲ、Ⅳ组视近脱镜率可达100%;Ⅲ组术后满意度最高。结论伴发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度误差较正常白内障高,当眼轴长度>28 mm时偏向远视误差。预留屈光度在-2.0~-4.0 D范围可作为此类患者的最佳预留屈光度。

  • 标签: 白内障 近视,高度 屈光度,预留 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甄选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64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角膜水肿分为两组:水肿组23例,未水肿组41例,分析角膜水肿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关干预对策。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年龄、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手术切口靠前、长时间高灌注压、玻璃体溢出、合并糖尿病是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在术前、术中、术后都做好防护措施,保障患者眼部健康。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白内障 角膜水肿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术前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Kappa角测定,从而评估Kappa角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因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于潍坊市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区域折射MIOL植入术的患者53例(53眼),年龄42~66(52.2±6.3)岁。根据患者术前测量的Kappa角,即视轴与瞳孔中心的距离(r),将患者分为A组(0<r≤0.182 mm)27例(27眼)和B组(0.182 mm<r≤0.5 mm)26例(26眼)。术后随访3个月并记录2组患者视力,通过客观视觉质量分析仪(OQASII)评估患者客观视觉质量,同时以问卷调查方式记录患者术后脱镜率以及光晕、眩光等视觉不良症状。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术后3个月,2组间患者的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中视力(UCIVA)、裸眼近视力(UCNVA)及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最佳矫正中视力(BCIVA)、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客观散射指数值为2.11±1.05,B组为2.89±1.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16)。A、B组患者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分别为(32.2±13.3)c/deg和(26.4±11.2)c/deg,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100%、20%、9%对比度下的模拟对比度视力(O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2组患者术后的脱镜率和眩光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光晕发生率高于A组(x2=4.44,P=0.047)。结论:Kappa角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区域折射MIOL植入术后的远、中、近视力无影响,但Kappa角较大的患者术后的客观视觉质量较低,同时Kappa角增大可能引起光晕等视觉不良症状。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客观视觉质量 Kappa角
  • 简介:摘要近视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高度近视所产生的并发症是导致低视力和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中严重威胁眼健康的慢性疾病,高度近视的防控应积极采取三级预防策略,同时积极采用最新的眼底影像学技术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法加强"近视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发生机制和演变规律的探究,建立科学的近视预测模型,精准开展高度近视眼健康监测和管理,早期发现和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症,降低低视力和盲的发生率。

  • 标签: 近视 近视,退行性 预防医学 述评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索高度近视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视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厚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方法:拟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拟行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根据眼轴长分为高度近视组(眼轴≥26mm)和对照组(眼轴<26mm)。观察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视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厚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不同时间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不明显,(P>0.05);高度近视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减少较小,与对照组相比,(p<0.05)。对照组术后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且较高度近视组明显变薄(P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老年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细胞 视神经纤维层 黄斑区厚度变化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索高度近视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视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厚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方法:拟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拟行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根据眼轴长分为高度近视组(眼轴≥26mm)和对照组(眼轴<26mm)。观察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视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厚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不同时间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不明显,(P>0.05);高度近视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减少较小,与对照组相比,(p<0.05)。对照组术后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且较高度近视组明显变薄(P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老年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细胞 视神经纤维层 黄斑区厚度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2.0 mm同轴微切口超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灌注抽吸系统(I/A)注吸针头对晶状体前、后囊膜进行抛光,联合囊袋张力环(CTR)植入,对术后人工晶状体(IOL)及囊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接诊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40例(80眼),年龄46~72岁,晶状体混浊分级为Ⅱ~Ⅳ级,屈光度-10 D~-24 D。在施行2.0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时,用抛硬币法随机对一眼应用I/A注吸针头对晶状体前后囊膜进行360°全方位走罐式抛光并植入CTR作为试验组(40眼),对侧眼则不抛光不植入CTR作为对照组(40眼)。双眼手术时间间隔1周以内。门诊随访记录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前囊口大小、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ELP)、IOL偏心量及后发性白内障(PCO)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期间,试验组的前囊口面积、IOL偏心量和ELP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的前囊口面积随着时间延长逐渐缩小,IOL偏心量逐渐变大,ELP逐渐变小。两组间比较,术后1周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LP首先表现出差异趋势(P<0.01);术后1、3、6个月,对照组的ELP均明显小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前囊口面积和IOL偏心量在术后1、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O方面,术后1、3、6个月,试验组PCO发生率分别为0%、2.5%、7.5%,对照组分别为5.0%、17.5%、32.5%,试验组PCO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囊袋收缩,表现为IOL的不稳定性且前囊口逐渐缩小趋势,术中对其进行360°前、后囊膜抛光联合CTR植入可有效维持ELP的稳定,减少前囊口收缩程度、减少IOL偏心量及PCO的发生率。应用I/A注吸针头对晶状体前、后囊膜进行走罐式抛光,联合CTR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安全性好,疗效稳定。

  • 标签: 超高度近视 白内障 前后囊膜抛光 囊袋张力环 囊袋稳定性
  • 简介:【摘要】青光眼白内障术式治疗上并非单一局限于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随着国内新设备与新技术不断发展,可进一步提高青光眼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随着微创术式不断应用于临床之中,青光眼白内障手术逐渐靠拢,如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小梁消融术等,但上述术式在轻度、中度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取得良好安全性,青光眼患者对药物依赖性整体降低。联合白内障手术适应症逐渐扩大至闭角型青光眼,但国内研究展开仍需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探索。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OA-2000与IOLMaster 700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生物测量中的一致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8年1─2月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拟行白内障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19例(119眼)。分别应用OA-2000和IOLMaster 700进行生物测量,获得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f和Ks)、散光及轴向、平均角膜曲率(Km)、角膜横径(WTW)等数据,并通过矢量计算公式计算散光矢量J0和J45,通过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IOL)度数。2种仪器测量参数及IOL度数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一致性评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法。结果:2种仪器测量Kf、Ks、Km、J0、J45、AL及IOL度数计算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量CCT、ACD、LT及WT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5、5.00、12.25、-5.56,均P<0.001)。2种仪器各测量参数及IOL度数计算结果的ICC为0.88~1.00。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仪器测量Kf、Ks、Km、J0、J45、CCT、ACD、LT、AL、WTW及IOL度数95%一致性界限(LoA)最大绝对值分别为:0.37 D、0.41 D、0.32 D、0.27 D、0.25 D、32.6 μm、0.08 mm、0.18 mm、0.13 mm、0.73 mm及0.53 D。结论: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中,OA-2000和IOLMaster 700测量Kf、Ks、Km、J0、J45、ACD、LT、AL的一致性好。2种仪器测量参数通过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的IOL度数同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相互替换使用。

  • 标签: 生物测量 IOLMaster 700 OA-2000 高度近视 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