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进行HIV1/2-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CV-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BV(乙型肝炎病毒)、TP-Ab(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了解患者感染情况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28099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同时检测上述四项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应抗体,并对检测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HIV1/2-Ab阳性率为0.41%;HCV-Ab阳性率为1.05%;HBV阳性率为6.12%;TP-Ab阳性率为1.85%。结论严谨认真地对患者上述四项血液传播性疾病病原学检测,对预防医源性感染、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减少医疗纠纷等都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总结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存在的联系。方法针对从2012年1月至6月我院收诊的101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取1016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将检测结果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红细胞压积都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与此相反,红细胞变形指数却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健康者相比会明显升高,因此在临床上要重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这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以及采取合适的临床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检测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检测指标。结果两组在红细胞压积、高密度脂胆固醇指标上差异不大,但观察组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沉降率、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胆固醇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变,多项血脂检测指标增高。随着糖尿病的变化和发展,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也在随之变化,检测这些指标对评估糖尿病的治疗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的血液标本对肝功能检测结果影响的临床研究体会。方法将我院健康体检的60人份静脉血分为两组,分别离心后8min后立即检测和震荡20min溶血再离心后检测肝功能,对实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溶血组TP、ALT、AST明显升高,γ-GT、TBIL、DBIL明显降低,与非溶血组相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血液标本溶血后对肝功能实际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临床检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控制溶血,提高肝功能检测的准确率,更好地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酶联免疫法(ELISA)和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MEIA)在检测乙型肝炎两样血液样本中的不同进行比较。(HBV)表面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下简称乙肝两对半)的结果,探讨这二种方法的符合率。方法对15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用ELISA法与MEIA法进行检测,将两种方法检测的抗-HBs、HBsAg、、抗-HBe、HBeAg和抗-HBc的符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HBsAg、表面抗体(HBsAb)和e抗原(HBeAg)无显著差异(P>0.05),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ELISA法是一种易观察、高灵敏度的方法,对于检测大规模标本比较适合。MEIA法的特点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和特异性强,能够对乙肝两对半进行定量检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应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糖尿病人与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特点和血脂变化的情况,以更好的诊断与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6月100例糖尿病人的血液样本,以及100例健康人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相关指标的检测,根据其结果,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结果糖尿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检测可见,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全血还原黏度和健康人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脂检测中的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红细胞压积的比较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病人大多数会伴随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状态的变化,通过改善血流情况,加强微循环,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效的减少其病情恶化及并发症的出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血液细胞学形态学检查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检查结果,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对从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结果异常的血液标本430例以及结果正常的血液标本430例,分别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液标本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实验组中经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发现,有137例血液标本血液细胞形态正常,假阳性率为31.86%。对照组中有18例血液标本血液细胞形态异常,假阴性率为4.19%。结论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准确性高,在血常规检测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临床上应加强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5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作为糖尿病组,选择3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年龄、性别匹配者作为对照组。待检者采血前1d禁食高脂饮食,妇女应尽量避开月经期。于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5ml存放于肝素抗凝试管,2h内送检。采用北京众驰伟业ZS-9200型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采用温氏法测定。HbAlc检测采用微柱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糖尿病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5.01±0.52)、(5.13±O.73)、(5.13±0.73)、(1.64±0.23)mPa·s、(19.48±8.28)mm/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随HbAlc水平升高而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且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福州地区献血者血液检测的情况,探讨不合格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策。方法收集福州地区2006~2013年献血者血液检测信息,采用全样本回顾性统计描述。结果2006~2013年福州地区献血者HBV、HCV、HIV和TP检测不合格率均值及占总不合格的百分比分别为0.96%(50.4%)、0.18%(9.4%)、0.23%(12.2%)和0.53%(28.0%);2012~2013年HBV不合格率略有上升;自2010年起,HIV和TP确证人数及其比率均呈增长趋势。结论血液安全形势日趋严峻,血站应持续改进和提高血液筛查技术和方法,建立安全献血机制,筑牢血液安全的防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站无偿献血构成比例,并分析献血人员体检项目不合格人数占当年献血总人数和不合格人数百分率,观察来站无偿献血与下部队采血检测项目阳性率有何区别,确定来站献血人员筛查重点,避免血源浪费。确定部队献血员筛查重点,为部队征兵提供参考指标。方法统计2008-2012年的来站无偿献血人员及部队无偿献血员的检测资料,分别计算阳性百分率,分析变化趋势。结果2008-2012年来站无偿献血构成比例出现了由高至低,又到升高的过程。检测资料显示HBsAg阳性率在来站献血员中占较高比例,部队采血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来站献血人员总体而言两者TP阳性率以来站无偿献血居多,5年内无抗-HIV确诊阳性标本检出。ALT阳性检出率在我站无偿献血人员中检出率较低,结论部队献血员HBsAg和抗-HCV阳性率高低与地方献血员比例分布呈倒置状态。建议在以后的征兵体检时,应重视应征者抗-HCV的检测,来站献血人员建议查体时更注重乙型肝炎的咨询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