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硬膜下血肿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其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探析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该组80例患者经过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后,有3例颅内积气,1例肺部感染,4例癫痫发作,1例精神障碍,2例血肿复发,无术后压疮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均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针对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硬膜下血肿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其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探析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该组80例患者经过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后,有3例颅内积气,1例肺部感染,4例癫痫发作,1例精神障碍,2例血肿复发,无术后压疮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均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针对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法、临床特点、手术结果、影像学表现、与复发的关系。结果血肿复发患者术后引流血肿复发率(80.00%)、、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率(53.33%)、术前血肿为混杂密度率(80.00%)、脑中线移位≥10mm百分率(70.00%)明显高于无血肿复发患者术后引流血肿复发率(20.00%)、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率(10.00%)、术前血肿为混杂密度率(30.00%)、脑中线移位≥10mm百分率(40.00),患者出院时0级-Ⅰ级比例(90.00%)明显高于患者入院时0级-Ⅰ级比例(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性别、头部外伤等于患者血肿复发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SDH复发有关的因素有血肿混杂密度、脑中线移位≥10mm、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等,为减少复发应该进行综合性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对钻孔引流方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时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从2013年03月至2016年08月因慢性硬膜下血肿进入我院的患者中,选取45例患者进行研究,在予以钻孔引流方案的基础上,配合进行综合护理,并对患者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45例患者接受手术后,都已完全治愈,治愈率100.00%(45/45),无死亡患者出现,不仅肢体的肌力已经充分恢复,而且随访后发现无血肿复发问题出现。结论对于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在予以钻孔引流方案的基础上,通过配合进行护理措施,除了能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其治愈外,还能帮助患者肢体肌力及时恢复,且避免血肿复发现象发生,因此有可行性,同时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的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分别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自理能力评分以及待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7.8±1.2d,待手术时间2.4±0.8d,住院费用14322.8±456.2元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自理能力评分33.2±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硬膜下血肿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其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探析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该组80例患者经过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后,有3例颅内积气,1例肺部感染,4例癫痫发作,1例精神障碍,2例血肿复发,无术后压疮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均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针对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与术后并发症。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2分组,开颅手术组21例用开颅手术;钻孔引流组21例进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钻孔引流组治疗效果和开颅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钻孔引流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P<0.05。其中开颅手术组有3例积液,2例脑挫裂伤,3例张力性气颅,而钻孔手术组仅有1例积液。钻孔引流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效果和开颅手术相似,但术后并发症更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体位护理对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把我院从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0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应用床头抬高体位,观察组术后应用去枕平卧体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是20.8%,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是5.7%,观察组复发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选择去枕平卧位的复发率要明显低于选择床头抬高位患者,但是可能提高患者不适度,针对此类患者宜制定个性化术后体位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过程中,使用YL-1型针穿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40例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YL-1型针穿刺治疗,针对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持续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本次纳入研究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5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40例患者经过治疗1次引流治疗得到恢复,患者的引流治疗时间为2.5~5.0天,经过治疗患者均顺利恢复,且恢复良好。结论YL-1型针穿刺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发现,其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情况,治疗操作相对简单,同时对于患者创伤较小,利于患者恢复,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影像特点,评估CT复查或MRI检查在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CT或(和)MRI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38例通过CT复查或MRI检查确诊的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中CT初诊有18例未作出准确诊断。CT复查或MRI检查共诊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22例,影像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波浪形或弧形的带状密度(或信号)影;小脑幕硬膜下血肿16例,影像表现为新月状影4例、U形影3例、片状影4例,部分累及大脑镰后部5例,呈Y形或镰刀状。结论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初诊有一定局限及误诊可能,CT复查或MRI检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征象与幕上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58例幕上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硬膜下血肿厚度、中线偏移程度、脑室脑池受压情况、术前中脑CT值、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各征象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258例患者,术后死亡及生存患者在硬膜下血肿厚度、基底池受压和中线结构移位、中脑CT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在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下血肿厚度、中线结构偏移程度、脑室脑池受压情况、术前中脑CT值对预后情况有重要的提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