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如何护理新生儿疼痛症状。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到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78例发生疼痛症状的新生儿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疼痛护理组,每组均为39例,常规护理组采取新生儿常规护理干预,疼痛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再实行新生儿疼痛针对护理。之后再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远远低于无痛护理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可以使新生儿的疼痛耐受力实现显著的提升,为后期顺利开展监护及治疗奠定基础,具有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期间对新生儿给予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重症监护室接诊的10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实验组新生儿给予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与针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对参照组新生儿给予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重症监护时间与疼痛症状控制时间、疼痛程度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参照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28.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儿重症监护时间(6.24±1.59)d、疼痛症状控制时间(3.18±1.05)d均优于参照组新生儿重症监护时间(8.93±1.60)d、疼痛症状控制时间(5.76±1.39)d,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儿疼痛程度控制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参照组新生儿疼痛程度控制有效率(68.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应用不仅可以及时、有效的控制新生儿疼痛症状,减少重症监护时间,缩短疼痛症状控制时间,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 医院内感染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对近年 NICU 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高危因素、常见感染部位及病原菌感染类型等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讨论其主要预防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自2015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138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比两组患儿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6.09%,对照组为7.2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照组较高,相对比,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20%,对照组为71.01%,两组对比,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的新生患儿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监护室的手卫生管理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2016年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患儿,疾病类型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症等危重症疾病。分为研究组(接受严格的手卫生管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手卫生护理)。对比⑴两组护士护理前后日均洗手次数。(2)两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1)两组护理前日均洗手次数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两组护理后日均洗手次数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监护室通过有效的手卫生管理可以减少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对提高护士洗手质量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对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阐述。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接收的危重新生儿病例80例,其中男35例,女45例,通过PICC导管给予新生儿以肠外营养,结合新生儿的情况控制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对留置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对PICC导管使用的安全性和应用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应用过程中,有7例出现穿刺失败的问题,6例出现局部渗血情况,7例出现导管阻塞,6例出现感染,5例出现静脉炎。结论PICC导管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使用过程中也有操作简单、创伤面小的优势,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通过提高护理质量以及适用的熟练度,来降低问题出现的概率,提高PICC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对新生儿感染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接收的88例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感染新生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44例,应用常规护理手段,综合组为44例,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分析,综合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感染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避免患儿出现死亡情况,有助于患儿家属充分认可医护工作,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婴儿1,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他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新生儿在生理、病理等方面与年长儿有着很大的差别,体内各脏器发育尚不完善,临床变化也有很多的特殊性,患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因此,须加强监护和护理,注重护理观察,及早发现异常变化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作为重症监护室护士应懂得通过全面整体的观察与评估新生儿目前情况,及时发现潜在因素,做好预防,减少并发症1-2;同时,还要通过对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现结合临床实践,将儿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并择取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1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儿均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在护理操作评分、制度评分、护理书写记录评分以及家长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护理质量,还可以使患儿家属更加认可和满意临床护理服务,避免医患纠纷,使医院监护水平得到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为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早产儿提供发展性照顾护理的运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NICU的早产儿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喂养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检验表明观察组的喂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面色不佳、呕吐、胃残留和腹胀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发生肺内感染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喂奶量高于对照组,体重恢复正常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NICU的早产儿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母乳喂养情况,改善患儿的喂养不良情况,临床运用价值及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