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不同类型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的方法,总结临床经验和教训。方法:对20例不同类型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分别选择相应的术式。Ⅰ型:Magpi’s+阴茎背侧白膜紧缩术,Ⅱ型:Mathieu’S或Mustarde’s,Ⅲ型:Duektt’s或阴囊中缝皮瓣转移卷曲尿道成型术,Ⅳ型:分期先行阴茎下弯矫正,半年后再行Dulay4-会阴阴囊中缝皮辩修复。结果:20例中16例完全获得成功;2例漏尿;2例选择阴囊中缝皮瓣术式者术后尿道外口退缩至冠状沟处。结论:对不同类型的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应充分注意矫正阴茎下弯,结合阴茎发育的情况和术者对手术方式的熟悉程度选择术式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对复杂性尿道下裂应注意并发前列腺囊畸形,尤其是放置导尿管困难时不要冒然手术。
简介:目的总结68例小儿尿道下裂的治疗经验。方法68例尿道下裂患儿,对阴茎头型患儿采用尿道口前移、阴茎头成形法(MAGPI术式);冠状沟型或距冠状沟较近的阴茎体型采用尿道口基底血管皮瓣法(Mathieu术式);尿道口在阴茎体外213段伴有阴茎轻度下弯或无下弯者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法或加盖岛状皮板法(Snodgrass术式或Onlay术式):有严重阴茎下弯的所有阴茎体型采用横裁或纵裁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Duckett术式或Hodgson术式);阴囊型或会阴型用阴囊中缝皮管加横裁包皮岛状皮瓣成形尿道(Duplay联合Duckett术式)。结果治愈62例,并发尿道瘘3例,尿道狭窄4例,治愈率为89.8%(61/68)。65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5个月(3~39个月),随访期间患儿排尿正常。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重视术中技巧,选用合适的修复材料,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保留尿道板尿道自体培植技术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新方法。方法第Ⅰ期行尿道培植,沿尿道口U型切开尿道板,并部分矫正阴茎下曲,尿道板卷管用6—0可吸收线缝合,尿道正位开口于阴茎头部,切开阴囊中膈游离暴露肉膜组织,将新尿道包埋于阴囊肉膜组织中;6个月后行第Ⅱ期阴茎成形,游离尿道与阴囊肉膜组织,阴茎皮肤脱套游离至阴茎根部,完全矫正阴茎下曲,阴茎阴囊皮肤成形,结束手术。结果217例接受尿道自体培植Ⅱ期尿道成形术,年龄3个月至7岁,平均1.6岁,其中远侧型122例,近侧型95例。术后出现尿道皮肤瘘11例(5.07%),尿道狭窄5例(2.30%),阴茎下曲畸形复发8例(3.69%),所有病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1.06%。结论尿道自体培植术可有效降低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临床护理干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Th1、Th2百分比测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经过72h护理后,其Th1、Th2百分比测量结果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72h两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采用尿道成形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采取全面、细致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儿免疫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最佳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尿道下裂行手术治疗的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年龄(6.34±1.34)岁,观察组患儿年龄(6.76±1.41)岁。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尿瘘发生率、疼痛度变化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为(31.42±8.89)h较对照组(36.85±9.14)h明显缩短(t=2.777,P=0.007);观察组患儿术后尿瘘的发生率为4.65%(2/43),明显少于对照组[21.43%(9/42)](χ2=5.308,P=0.021);观察组术后1 d、3 d、7 d疼痛评分分别为(5.41±1.09)分、(4.13±1.05)分、(3.14±0.54)分,均低于对照组[(6.13±1.23)分、(4.85±1.17)分、(3.60±0.75)分](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67%(42/43)比78.57%(33/42)](χ2=7.470,P=0.006)。结论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加快恢复进程,增加安全性,深得患儿和家属认可,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流率在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对术后尿道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87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组),另选择同期非尿路疾病正常男性儿童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儿童的尿路曲线分布情况及手术前后的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c)及达尿量95%时间(TQmax)检测结果;比较不同年龄段患儿术前及术后的Qmax、Qavc变化,比较尿道狭窄与无尿道狭窄患儿术前及术后的Qmax、Qavc变化。结果研究组的钟形曲线分布比例[58.62%(51/87)]低于对照组[86.67%(52/60)],平台曲线分布比例[29.89%(26/87)]高于对照组[3.33%(2/60)](均P<0.05);研究组术前的Qmax、Qavc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TQmax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所有年龄段患儿术前及术后的Qmax、Qavc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组内比较显示:各组术后2周的Qmax、Qavc均低于术前(均P<0.05),术后3、6个月的Qmax、Qavc均恢复到术前水平(均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组间比较显示:5~7岁组及>7岁组患儿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Qmax、Qavc均高于≤2岁组、3~4岁组(均P<0.05);>7岁组患儿术前、术后6个月的Qmax、Qavc均高于5~7岁组(均P<0.05);尿道狭窄患儿的平台尿流曲线分布(100%)高于无尿道狭窄患儿[11.69%(8/69)](P<0.05);尿道狭窄组的术后Qmax、Qavc均低于术前(均P<0.05),无尿道狭窄组术后2周、术后3个月Qmax、Qavc均低于术前(均P<0.05),术后6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尿道狭窄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Qmax、Qavc均低于无尿道狭窄组(均P<0.05)。结论尿流率检测可为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尿道狭窄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依据,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尿道成形术对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的护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措施。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1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儿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确诊为先天性尿道下裂疾病,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56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积极护理措施。 结果: 在患者术后护理有效率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 96.4%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78.6%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积极护理措施对 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治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出现疼痛的原因加以分析,且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8年1月所接收的7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在术后均出现疼痛,对其出现疼痛的原因进行分析,且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引起患儿术后疼痛的原因主要是伤口疼痛、体位不正确、阴茎勃起、机械摩擦、换药、引流管留置、感染等,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7.1%、21.4%、18.6%、14.3%、7.1%、5.7%、5.7%。结论伤口疼痛、体位不正确、阴茎勃起、换药以及感染等是引起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术后疼痛的原因,对此,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如体位护理、切口护理等,以缓解患儿疼痛,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脊髓纵裂畸形合并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空洞征、脊髓栓系综合征等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脊髓纵裂是一种脊髓发育过程异常的一种少见的神经管闭合不全导致的脊髓先天性异常性疾病,表现为脊髓或终丝丝状面上被隔障分开,隔障为骨性、软骨性突起、异位增厚的蛛网膜,本病于1837年有OIIivie发现并命名,正常人群中单发此病的几率少,但在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等患者中易合并。方法回顾性对我院近年来手术确诊的有临床症状脊柱脊髓先天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畸形患儿13例,全部进行X线片、CT、MRI检查根据临床表现、手术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例患儿中有3例患儿中同时并发3种以上畸形术后效果一般,2种以上术后症状明显缓减,2中以下效果明显。结论小儿脊柱、脊髓多发复杂畸形选择X线片、CT、MRI检查及临床表现可较准确诊断,手术治疗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可大部分治愈,部分缓减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出现疼痛的原因加以分析,且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所接收的7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在术后均出现疼痛,对其出现疼痛的原因进行分析,且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引起患儿术后疼痛的原因主要是伤口疼痛、体位不正确、阴茎勃起、机械摩擦、换药、引流管留置、感染等,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7.1%、21.4%、18.6%、14.3%、7.1%、5.7%、5.7%。结论伤口疼痛、体位不正确、阴茎勃起、换药以及感染等是引起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术后疼痛的原因,对此,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如体位护理、切口护理等,以缓解患儿疼痛,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